日前,“打造特色產業名城 匯聚高端要素資源”交流研討活動在京舉行。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工新智庫、“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共同發布了《2024產業名區、產業名縣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以下簡稱《研究》)。
《研究》顯示,區縣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經濟大盤的神經末梢,是工業穩增長的關鍵支撐,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當下,圍繞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已成為區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
《研究》認為,GDP大于1000億元的產業名區、產業名縣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也是產業集聚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空間載體。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58個“千億縣”以全國1.17%的陸地總面積,貢獻了全國7.39%的GDP,超10%的規上工業企業產值、超7%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長三角地區獨占33個,占全部“千億縣”的56.89%。全國143個“千億區”以全國0.96%的陸地總面積、貢獻了全國20.79%的GDP、超24%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東部地區首次突破90席。
《研究》面向具備一定經濟體量和財政能力的區縣,構建“產業競爭力”“創新引領力”“轉型驅動力”“品牌影響力”四維綜合指標評價體系進行量化評價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區縣高質量發展新特征值得關注,呈現“東強中壯西進”的區域分布格局、“頭部引領”的梯隊分布格局、“區域分化”的品牌影響力格局、“新舊融合”的多元化產業布局、“效率分化”的工業發展格局和“主體集聚,聚焦新興”的創新格局。
《研究》顯示,未來區縣高質量發展將呈現六大趨勢,包括“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持續夯實產業名城的發展根基”“精準把握產業‘風口’將決定產業名城未來競爭力”“打造產業IP將成為塑造產業名城影響力的重要抓手”“營商服務品牌化將成為提升產業招引吸引力的通行舉措”“基于要素稟賦比較優勢的產業協作將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主要范式”“產業科技創新將朝著更加務實、高效的方向演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室主任葉振宇認為,縣域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陣地、人口城鎮化縱深推進的關鍵載體、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現階段我國縣域經濟發展主要面臨產業集聚與轉型升級困難、要素支撐力減弱、發展環境增大政企負擔三大困難。
對此,葉振宇建議,高標準高起點發展縣域產業園區、實施縣城更新和改造升級攻堅戰、加大優質公共服務多元化供給、吸引農業轉移人口和人才購房落戶、多措并舉減輕地方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