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方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出現偏差,最典型的就是房地產化。對此,住建部在今年 1月 19 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有關全國各省特色小鎮建設一哄而上的報道比較多,要堅 決避免打著特色小鎮名義搞圈地開發。中機院認為,杜絕“房地產化”是發展特色小鎮中的頭號原 則,這是過去城鎮化實踐的教訓總結,當前樓市庫存積壓也與此有關。
目前,各地高舉小城鎮“特色化”大旗,中機院不由得思索,小城鎮建設是否非得“有特色”? 城鎮是人口積聚的產物,人口積聚自然就有產業集聚,而歷史文化特色也是人口和產業集聚后長 期沉淀的結果。因此,小城鎮建設,首要原則就是順應城鎮化規律,驅動人口集聚起來,積聚是 首要原則。通過多方調查和走訪,對小城鎮建設有了新的體會。
例如:一個以谷物種植、牛羊養殖為主打產業的西北落后小鎮。談不上特色, 但小鎮通往市縣的公路入口邊,建起了一排排新城墻,臨街店鋪是清一色古色古香的新建筑。同 學告訴筆者,歷史上這里是秦漢古長城一個分支和驛站。但是,登高后無論從哪個視角看,也看 不到有古長城的斷壁殘垣。同學又告訴筆者,2016 年,附近幾個鎮都在建設類似的城墻。
看來,特色小鎮建設的大潮已席卷到這里,主政者也在高舉“特色化”的大旗,估計為了實 現“有特色”,也頗費心思和周折。問題是,盡管很難言有特色,但筆者老家這個小鎮卻是一派 繁榮景象。近幾年,下屬村組開始種植葵花、玉米、土地等經濟作物,面向周邊縣市養殖和供應 牛羊。外出打工增加,土地承包普遍,大規模種植養殖讓機械取代人力,農業產業化有了進展。 加上交通優勢突出,中機院專家認為這個小鎮近年來已成為區域性的農產品種植、畜牧產品養殖, 農牧產品集散和物流基地。同學告訴筆者,每到秋天,外地到小鎮收購農牧產品的公司很多,帶動倉儲物流業和基地建設,人流量增加也帶來了商貿、餐飲、酒店和文化娛樂繁榮。 同時,鎮下屬鄉村,借助于街巷硬化、危房改造、安全飲水、通信村村通等“十個全覆蓋”工程,已與城鎮融合。一方面,通過村村合并,集中建設臨近柏油馬路的新村,啟動街鎮規劃, 新建居屋建設下水管道,居住和規劃在向城鎮靠攏;另一方面,村村合并讓農村人口居住更集中, 村內零售商業、農資供給和儲藏也開始發展;最后,人口集中也為新農合支持下醫療養老“補短 板”創造條件。
而且,集中居住也能改變因宅基地星狀分布,造成農耕地碎片化,并將復耕的宅基地和耕地 整合起來,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種植。重要的是,集中和鄰近公路居住,老年人養老和醫療成本 下降。
由上,中機院專家認為,打造特色小鎮的戰略很好,不僅能夯實城鎮化基礎,且正面示范效應和帶 動效應顯著。主政者不必挖苦心思地找特色、找由頭來建設小城鎮。只要順應城鎮化規律,不一 味地搞房地產,尊重老百姓意愿的前提下,讓人口集中和積聚起來,并加強醫療、養老等公共設 施建設,這也是好的小城鎮建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