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對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然后對高質量發展觀下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的現狀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復雜且漫長的動態變化過程。從當前情況看,工業污染、城市空氣污染、水生態惡化嚴重等問題突出;產業園區建設與管理水平低且滯后;能源消耗大但利用率不高以及對環境影響較大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這些都反映了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面臨的挑戰和壓力。
在高質量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的現狀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即一是產業園區發展水平不高,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存在能源結構不合理、工業污染排放量大等問題,在節能減排中降低能耗是首要目標;二是資源利用率較低,當前許多工業園區內的廢水廢氣治理仍處于起步階段;三是資源環境壓力較大且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破壞,影響到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四是非贏利性產業較少,產業園區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較低。因此,產業園區必須要在發展過程中堅持將節能減排作為目標。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我國的主要任務是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氣排放,因此提出了在“十四五”期間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為達到這一目標要求需要從3方面著手,即一是以科學規劃和嚴格控制來指導節能工作;二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針;三是加強監督與管理,并從促進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完善及執行效果等方面入手實施低碳政策措施,實現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產業鏈深度調整與提高企業生產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1.2 產業園區“十四五”發展的規劃和方向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信息化與城鎮化高速增長階段,綠色城市化建設和可持續農業現代化是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戰略部署。進一步促進產業園區資源型城市轉型,并為其轉型提供科學依據及政策支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產業集約高效低碳循環發展模式;以及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產業規劃和發展中,以科學、環保的方式推進可持續農業現代化建設;同時在“十四五”期間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有效可行的節能減排措施,以上才是產業園區正確的發展方向。
1.3 產業園區存在的差距、困難和問題
產業發展中的差距和問題是阻礙綠色發展的瓶頸。我國目前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關鍵期,面臨許多新問題、新挑戰。如,在規劃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當地經濟和環境效益,導致很多工業園區內存在大量低劣污染企業;由于對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與應用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造成一些高能耗高排放區域難以被淘汰或不能進行有效改造升級;產業園區缺少自主研發能力以及相關配套設施不健全,無法實現規?;⒓s化生產,從而導致能源利用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給環境造成一定污染。
目前,我國的產業園區建設大多是在傳統型、粗放式發展方式上進行改造和創新,缺乏科學規劃與管理,同時由于對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問題認識不足導致規劃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能源浪費嚴重等。缺少技術支持、基礎設施落后且服務功能單一等一系列問題也制約著綠色環保新材料及高新技術應用推廣,部分工業園區內部環境污染情況嚴重,存在生產工藝水平低的現象。可見,我國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主要可歸納為3點。一是產業規劃不完善,我國雖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對資源利用率及環境保護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但目前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難題,如缺乏科學合理的布局方案、生產工藝落后而導致污染物排放超標,工業園區內部環境污染情況嚴重,以及部分企業沒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執行標準實施環保工作等,均制約著產業園區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二是配套設施不完善,部分企業存在管理混亂,缺乏嚴格的監管制度等現象;三是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不健全,目前我國大部分工業園區內部沒有統一標準和要求。因此,在實際發展中需要結合當地特色制定適合產業園區的綠色環保政策及具體實施方案來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另外,還存在政府對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不完善、不到位,導致其與周邊區域環境協調性較差、資源利用效率低等問題。

二、高質量發展觀下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的問題分析
2.1 產業園區資源配置不合理
產業園區資源的合理配置是實現綠色低碳化發展和可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國產業園區卻因嚴重缺乏配套資金支持與政策扶持等情況,導致其布局不合理及結構失衡現象突出。一是能源消耗大,人均占有量偏低;二是工業廢水排放與固體廢棄物污染問題較為嚴重,且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較大:三是工業廢水污染問題突出,尤其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缺乏重視。
從我國產業園區布局上看,目前主要以工業廢水、廢氣排放為主,由于能源結構不科學而導致了環境污染問題。如,煤炭燃燒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等有害成分,嚴重影響人體健康;一些化工園區生產含汞或鎘、鉛等有毒物質的產品,廢水中重金屬含量較高,其廢水不達標的排放,對人與自然產生了極大威脅。因此,須樹立正確的資源配置思想,合理規劃產業園區布局。
2.2 產業園區節能環保體系不完善
雖然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十四五”為代表的高質量發展觀,但在產業園區節能環保體系建設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一是缺乏對政策法規、標準和制度進行細化,當前我國政府出臺的綠色經濟、環境保護等相關法律制度多是針對傳統工業與環境領域制定管理條例或規范性文件,而有關現代化新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理論以及循環利用技術卻沒有涉及到;二是缺少系統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來衡量產業園區節能環保水平及效益指標,導致對產業園區節能環保水平及效益進行考核時,難以做到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化;三是缺乏對政策法規、標準和制度進行細化的評價體系,目前我國雖已制定了許多有關節能環保方面的法律,但都沒有明確規定相關指標,也沒有詳細的標準來衡量,這就導致“三廢”污染難以量化處理。此外,由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和評價體系,以及對企業節能環保意識薄弱等,也造成很多產業園區無法實現“開源”。
目前,雖然我國出臺了如《國家節約能源條例》《國家能源局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關于節能環保的政策和規定,但這些文件和規定都沒有對產業園區的建設進行詳細、具體而又科學地描述,缺乏可操作性。此外,在政策制定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規劃布局不夠合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或執行力度較低、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且監管不力等現象普遍發生。加之,我國目前還未出臺針對產業園區節能環保工作方面的專項立法和行政執法標準規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產業園區的節能環保發展。
2.3 產業園區理念滯后
目前,我國大部分產業園區已經開始大力發展節能減排產業,但由于政策不到位、管理不規范等原因造成了許多產業園區的盲目建設和重復投資,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即一是沒有建立起科學合理有效的規劃體系,當前我國大多數產業園區的規劃仍處于粗放型階段,缺乏系統化、科學性和合理性;二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只考慮到經濟效益問題,忽略生態建設等一系列影響環境質量、資源利用率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性問題;三是園區功能單一化導致能源消耗大且利用率低,產業園區建設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對“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四是部分工業企業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節能環保管理制度,目前我國大部分產業園區仍處于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階段且生產運營模式為低效率、高能耗狀態,同時一些地區還存在著盲目擴張現象及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五是產業園區缺少科學合理的規劃,缺乏對區域內環境承載能力評估與評價系統建設。(作者:馮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