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制度背景下,中央預算單位部署上線了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本文重點分析了中央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上線的意義,立足使用單位實際情況介紹了一體化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完善策略,以期為相關單位提供參考。
中央預算一體化系統的上線運行,將加強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動態監控與管理。通過對預算項目實施系統化、精細化的考核控制,及時準確反映預算執行進度與資金使用情況,強化預算約束力,提升預算執行的規范性與有效性。故此應該嚴格遵循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原則,堅決杜絕超預算、無計劃進行支付或財政采購等違規行為,切實防范國庫資金被挪用或閑置。

一、預算一體化系統上線的主要意義
(一)實行對預算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
為加強預算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實現財政資金的高效配置與利用,在該機制下,不僅經常性支出,基本支出也要按照項目方式納入預算管理范疇。總預算會計與單位會計也要細化到項目層面,增強預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為實現預算項目精細化管理的目標,需要將所有預算支出納入項目庫,并根據支出性質與用途進行分類,設置人員類、運轉類和特定目標類等不同類型的預算項目。其中,運轉類項目還可劃分為公用經費項目和其他運轉類項目,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預算項目執行過程中,要利用信息系統動態記錄和反映項目預算下達、調整、執行等各關鍵節點的情況,實現對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跟蹤監控。當項目完成或終止時,系統可自動計算項目預算結余情況,為后續預算安排提供參考。
(二)項目預算指標直接控制資金支付
由于預算指標已經細化到具體單位和項目層面,傳統的用款計劃在預算細化和控制方面的作用被弱化。指標賬實時反映指標變動情況和單位現金額度,成為預算執行的風向標。根據《中央預算單位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規定》的要求,預算項目下發后,單位需要按照預算項目申報支出,財政部門則根據預算指標對項目支出實施精準管控,保證支付與明確、具體的項目指標直接對應,實現項目支出與預算目標的有效銜接。對于實行用款預算的地區,可以采取用款預算與資金計劃指標相結合的“雙控制”管理方式,進一步強化對經費支出的嚴格管控。項目預算指標直接控制資金支付,不僅提升了預算執行的精準度,而且為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供了有力幫助。通過建立項目預算指標與資金支付的直接聯系,可以更加明確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和目標,強化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和有效性,促進財政資金績效的持續提升。
(三)優化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流程
中央預算一體化系統的建立,為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流程的再造提供了契機。在新的業務流程下,相關預算單位及部門可以及時對預算指標等關鍵要素實施自動化校驗。一旦通過校驗,系統能主動完成支付指令的發送。當代理銀行完成資金劃撥后,再與人民銀行進行同步結算,加速了支付業務的電子化和自動化推進發展。國庫集中支付業務流程的優化,彰顯了現代信息技術在預算管理領域的深度應用,是推動政府治理效果不斷提高的基礎條件。
(四)支付全流程電子化管理
中央預算一體化系統的建立,可以實現大部分業務的在線辦理,不需要進行人工跑單,提高了工作效率。僅有少數業務,如現金支票等,還需到銀行柜臺辦理。在資金支付安全性管理方面,一體化系統引入了電子簽名和簽章技術,實現了無紙化支付,有效提升了資金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電子化管理不僅優化了業務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而且能夠有效規避人為錯誤和舞弊風險,確保資金支付行為始終在規范軌道上運行。
二、預算一體化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一)單位內部轉賬或墊付費用歸還困難
首先,單位財政項目中,單位內部各平臺、中心或內部獨立核算單元通過分攤收取的測試費、版面費、實驗費,以及在單位庫房領用的材料,預算單位集中墊付的勞務派遣人員費、水、電、維修、物業、網絡、供暖、圖書信息等各類費用,均無法統籌協調支付,或歸還到單位基本戶。
其次,每年財政項目經費到位晚,因后期無法調劑,只能暫停發工資或支付業務,直接影響預算單位和職工利益。預算單位勞務性人員費、研究生助學金、助理津貼、勞務派遣人員費、博士后工資、長期勞務人員工資等,均無法正常發放,預算單位墊付后無法實施歸墊。
最后,因無法后期調劑,經費到位晚會直接影響科研進度或工程類項目經費的支付。
(二)科研單位預算調整審批流程影響科研進度
(1)預算編制時間短,涉及大量與年度支付業務相關的信息,如請科研人員協助完成,徒增工作量;如不請科研人員協助,管理人員填報不準,因為其中涉及需要填寫商品服務支出的金額及資本性支出的金額。
(2)因科研工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支付時如要在商品服務支出科目和資本性支出中調整預算,需要層層審批后才能支付,周期長,實施慢,影響科研工作。
(3)目前,財政性項目資金在預算一體化的體現是: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無法落實國家“放管服”政策,無法實現“統籌調控”政策,無法實現“盤活資金”政策。
(三)部分預算項目與政府支出經濟分類不匹配
單位博士后、長期臨時工、返聘人員列支的核算科目,多數在對個人家庭補助支出或工資福利支出的其他中,而預算一體化系統匹配的“政府支出經濟分類”中,并無“對個人及家庭補助支出”,所以無法支付。“政府支出經濟分類”中,只有商品服務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并無“工資福利支出分類”,無法支付先導或基本科研費等項目20%的獎勵經費,先導間接費中的績效部分,以及各單位設定包干制同比例的獎勵績效等,目前只能使用商品服務支出科目中的“勞務費”或“其他支出”。
三、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改進
預算一體化系統上線后,部分業務與現行業務相比的改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無須借助預算項目進行編報。通過對管理方法的簡化和調整,可以將其用在國庫現金流量的預測與控制等方面。所以,用款計劃和預算指標也能對資金支付完整雙重管控。
第二,一般公共預算的用款計劃直接報國庫司審核,部門司不再審核。簡化審核流程,提升用款計劃的時效性和預測效能。為滿足部門司對一般公共預算執行管理需要,系統提供可執行指標凍結和解凍功能,凍結的指標不能編報用款計劃和支付資金。
第三,在新的結轉資金管理模式下,單位根據結轉指標自主編報用款計劃,國庫司不再恢復編制。單位在編制用款計劃時,需要綜合衡量指標情況、項目進展及月度用款需求等因素。在部門司正式批復結轉結余、下達結轉指標之前,單位如需使用結轉資金,可以通過主管部門向部門司提交申請。部門司可從上年結轉項目中選取部分項目,形成臨時指標下達給單位,作為其編報用款計劃的依據,從而提高結轉資金管理的靈活性和效率。
第四,國庫集中支付流程改進,使資金支付更加安全高效。國庫集中支付分別經過經辦、審核、財務負責人、簽章崗,簽章崗由經辦辦理,財務負責人可授權給審核崗。預算單位發起一筆支付最少經手兩人,最多三人,各單位根據內控要求和財務管理規定自行設定崗位,以保證資金支付過程的安全。批量支付可以使用批量申請導入功能,簡化了出納的銀行賬號錄入。稅費繳納業務,支付時無須填報收款人名稱、賬號和開戶銀行信息,通過申報完稅憑證號、納稅人識別號、稅務征收機關代碼辦理支付。對取現、支票和限額轉賬支票業務,預算單位通過一體化系統發送電子憑證后,需要人工到銀行柜臺辦理支付,其他情況不需要到銀行柜臺辦理,簡化了相關業務的辦理流程。
四、結束語
為了保證試點工作順利進行,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國發〔2021〕5號)與國家對財政管理內容的政策要求,財務部門制定了《中央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資金支付管理辦法(試行)》,以制度保證預算管理一體化的推進及落實。作為國家的基本發展戰略之一,預算工作的開展反映政府的主體趨勢,是國家宏觀調控中最關鍵的一環,因此,預算一體化系統上線是大勢所趨。(作者:郭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