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國有企業如何有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當前亟待探討的問題。
一、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整體概況
1. 產業發展方向逐步明朗
近年來,河南省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河南省的發展勢頭強勁,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研究發現,河南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上主要表現為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集群正在形成。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擁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2. 支撐帶動作用明顯提升
為全面了解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狀況及其對全省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筆者通過文獻綜述和專家訪談,梳理了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歷程、現狀和未來趨勢,并利用統計數據和經濟模型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結構、效益等進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結合案例分析,探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河南省經濟發展中的具體作用和影響。在研究過程中,筆者重點關注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圍界定和分類標準,二是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特點,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河南省經濟的貢獻度和影響力。經過深入研究和分析發現,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對全省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據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500億元,成為推動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河南省得到了快速發展。2014 年,全省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1300億元左右,顯示出強大的市場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由此可見,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河南省經濟的引領作用明顯提升,不僅帶動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催生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河南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3. 產業集聚園區初具規模
集聚化發展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織形式,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創新效率,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實現產業的規?;?、高端化、集聚化發展。河南省在“十四五”期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堅持走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化發展的路子,通過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集聚園區,形成區域壓倒性優勢,為全省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基于此,筆者通過實地調研了解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基礎、產業布局、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情況,并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化發展的成效進行量化評估,包括產業集聚度、產業鏈完整性、創新成果轉化率等指標,更好地對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發現,河南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化發展過程中,注重發揮各地市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建設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產業集聚園區,這些園區以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培育中小企業、完善產業鏈條,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以鄭州、洛陽、許昌等7個地市為例,這些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全省比重達到九成以上,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基地。通過集聚化發展,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了壓倒性優勢。
4. 科技基礎保障日益強化
近年來,河南省在科技人才、研發機構及研發經費等方面的投入呈顯著增長態勢,科研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因為科技人才、研發機構及研發經費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科技人才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研發機構是科技創新的基地,研發經費是保障科技創新活動順利進行的物質基礎,河南省深刻認識到這三者之間的緊密關系,堅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核心戰略,加大投入力度,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河南省的科技創新能力,也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具體來說,在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河南省通過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來豫創新創業。加強本土人才培養,依托高校、科研機構等培養平臺,提升本土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科技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工作環境。
二、河南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不足現狀
1. 產業規模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
戰略性新興產業關系到國民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先導性、支柱性產業,這類產業通常具備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等特征,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河南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上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廣東、江蘇、北京等發達省份相比,仍存在產業規模小、產業集中散等問題,甚至在中部六省中也不具備明顯優勢。具體來說,廣東、江蘇、北京等省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而河南省在部分領域尚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鏈不完整,企業規模偏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度普遍較低,尚未形成具有明顯優勢的特色產業集群,同時省內不同地區之間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差異較大,部分地區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發展滯后的問題。
2. 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薄弱
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核心在于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掌握,缺乏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不僅意味著河南省在產業鏈中處于被動地位,更可能導致產業在面臨外部沖擊時顯得脆弱不堪。然而,河南省在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方面還比較薄弱,主要表現在:河南省在承接產業轉移時,往往只注重產業鏈的低端環節,而忽視了技術研發和品牌建設等高端環節,這種發展模式雖然短期內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長期來看卻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由于歷史原因和現有發展模式的限制,河南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存在較大缺口,許多企業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只能依賴外部技術引進或模仿,導致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河南省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同時企業在知識產權的申請、保護、轉化等方面也缺乏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導致許多有價值的創新成果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和保護。
3. 產品市場培育不足
產品市場培育不足問題主要體現在: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的技術往往較先進,產品的價格往往較高,使普通消費者難以承受,從而導致市場需求不足;由于河南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起步較晚,在市場上的份額相對較小,難以與國內外的大型企業競爭。雖然河南省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但在實際執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落實不到位、效果不明顯等,同時河南省在技術創新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
本文對河南省國有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路徑進行探討,從謀劃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培養創新性人才為路徑入手,從而推動新興產業發展。(作者: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