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綠城農業小鎮嗎?它將現代農業、生產、就業、居住有機地集合在一起,人們可以在依山抱水的江南水鄉實現“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理想;您聽說過北京的基金小鎮嗎?截止到2017年3月13日,北京基金小鎮已引進光大、工銀資本等193家機構入駐,同時通過落戶以及子女入托等人才政策,積極引進尖端人才,使之成為金融領域最具特色的小鎮。
萬科良渚文化村、華僑城旅游小鎮、碧桂園特色小鎮……目前都成為國內房企轉型特色小鎮的領跑者。2015年12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對浙江“特色小鎮”建設做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按照規劃,到2020年,要開發1000個特色小鎮。未來4年內,將會是特色小鎮的爆發期。國內眾多房地產商的轉型之路將走向該領域。
一方面是一線城市市場競爭激烈,而二三線城市大量優質資源亟待開發,開發商進軍小鎮產業。另一方面,由于一二線城市樓市限購從嚴,人們手中資金缺乏投資渠道,轉向投資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可能,而小鎮無疑使這種可能即將變成現實。
特色小鎮風風火火
“特色小鎮”是“具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其既不同于建制鎮、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旅游區,又不是四者的簡單疊加。
中國的特色小鎮,興起于浙江,壯大于長三角,如今,正以燎原之勢在全國蔓延,逐漸成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據綠城集團相關人士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特色小鎮的規劃面積在三平方公里左右,是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的小而美的模式。換句話說,特色小鎮是既可以安居,又可以樂業的地方。開發商可以慢慢做,因為回報是長期的。
比如綠城的農業小鎮,規劃面積是三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兩平方公里是農業,一平方公里開發建設,90%是住宅,預計售價1萬元/平方米,10%是醫療、教育、餐飲、娛樂和文化等配套設施。“耕種”、“居住”、“生活”,三位一體的悠然生活。
特色小鎮首先是要有一個產業做支撐,旅游、農業、養老、金融等等,否則都是無源之水。
北京基金小鎮營銷負責人張劍介紹,像基金小鎮這樣的金融板塊,率先提出打造金融“微中心”的構想,就是抓住我國創新與資本融合發展的需要,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勢,依托首都北京優勢資源才取得的。有了這個抓手,才會有產城結合、人才引進。生活服務鏈則涵蓋吃、穿、住、用、行,聚集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服務于基金人,讓他們在北京基金小鎮高效工作的同時,擁有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碧桂園助理總裁向俊波透露,集團將在5年內投資千億,在全國建設數個類似的智慧生態科技小鎮,重點選取一二線城市30-80公里重要區域,5平方公里以上所謂周邊土地和項目,“讓科技企業和人員以不到一線城市三分之一的價格,享受到更優越的工作環境和美好生活”。
多數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房企跨界轉型面臨較多困境,房地產產業鏈上下游拓展、融合則愈來愈受到業內的重視。
特色小鎮的陷阱
與養老地產之前不被人看好一樣,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一個好的規劃與設想,在落地執行時往往會變味兒。在專業人士眼中,特色小鎮的提出,一方面會使大量實力開發商積極涌入,另一方面又會有渾水摸魚的局面出現。特色小鎮的四大陷阱。
首先是圈地陷阱。
毋庸置疑,特色小鎮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跑馬圈地。我們不排除即使再有情懷的開發商在小鎮大方針面前,初心也是一二線城市土地不好拿了,不如布局風景優美、未來可期的三四線城市。
目前在南方,已經出現了特色小鎮有小鎮沒特色的局面,打著小鎮的旗號,大行房地產開發,沒有產業支撐,就是賣房子。例如中國排名前十位的某大開發商,在一個歷史名城做了一個小鎮,只有一個產業——房地產。賣得風風火火,但 一到工作日,就成為一座死城,一到周末,就爆發城市病,這樣的小鎮一定是難以持續的。
其次是輕資產陷阱。
據特色小鎮研究專家葉一劍介紹,現在流行一個詞叫輕資產,即拿很少的錢撬動一個盈利模式清晰的產業。在特色小鎮方面,也有開發商提出輕資產運營,即設計一個好的模式,吸引產業進來帶動就業,有了人口自然有了居住需求,再通過杠桿撬動地產開發,自己基本花不了多少錢。
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特色小鎮是綜合的開發行為,一定是少不了對地產和物理空間的營造,而且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基礎,如果所有的運營都是依賴于輕資產的話,在整個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最終會遇到大量難以解決的問題。
三是掛羊頭賣狗肉陷阱。
據有關專家介紹,由于特色小鎮是新興事物,因此很多地方政府與企業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有些地方要么走入誤區,比如南方某城市的小鎮搞西化,打造意大利特色主題、德國特色主題等,就是沒有中國本土的特色,這樣的特色不僅難以叫特色,而且難以持續;要么掛羊頭賣狗肉,仍然打著小鎮旗號賣地為實,比如什么夢想小鎮,沒有明確主題,就是為了套取一個小鎮的名義。
專家指出,特色小鎮,最好是在產業基礎不錯的城市里扎扎實實做。
我們需要怎樣的小鎮生活
前文提到的都是從地方政府到企業的小鎮話題,轉身說說我們自己。
一線以及二線熱點城市,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限購政策,購買二套房及以上住房可謂困難重重,尤其在北上深,為了平抑高房價,去杠桿化已經成為主要方向,拿少量錢投資房產的夢想已經破滅。但大量老百姓手里的閑錢不知投向何處,加之貨幣貶值帶來的各種恐慌,找投資出口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而小鎮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它雖然不會帶來資產的大幅度提升,但對于生活方式+投資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在人們眼中,農業、旅游、養老、金融幾個方面是他們看中小鎮的幾大主因。
比如綠城的農業小鎮,最大的特點是對基礎農業的規劃,靠著小鎮中房地產開發建設部分獲得的收益,帶動周邊的農業改造,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農業基地,并將周邊的農民轉化為現代農業工人。未來5-10年,綠城將打造5-10個這樣的理想“農業小鎮”。這樣的小鎮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而在旅游小鎮方面,人們更希望能將自己的旅游需求與居住、投資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目前,類似的文旅小鎮都在發力。類似華僑城集團在四川同包括成都金牛區、大邑縣、雙流區三地政府以及成都文旅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擬投資1200億元打造天回、安仁、黃龍溪三大旅游名鎮。在“文化+旅游+城鎮化”模式下,讓三座歷史名鎮煥發新的活力。
前不久,一位地產行業退休人士跟記者表達了自己對小鎮的憧憬。“在北京周邊,車程在一個小時左右,那里有農田可以讓我種、有魚塘讓我釣魚,有一個百八十平方米的房子讓我住,還能享受醫療配套。園區里有幼兒園和工作室,我還能看到孩子們在玩耍,有年輕人在工作……”我們可以憧憬,這樣的小鎮在中國的很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