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是開封城市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是市建設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的獨特優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深入實施“文化+”戰略,壯大文化旅游產業,建設特色鮮明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
建設
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端定位,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建設特色鮮明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
突出城市特色
保護古城風貌,古城是開封悠久歷史和厚重文化的根脈,要切實加強對古城空間肌理、文物古跡、建筑風貌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做好雙龍巷、馬道街等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改造,讓城市看得見文化,記得住“鄉愁”。在老城區改造過程中,堅持棚戶區改造與提升文化產業功能相結合,支持文化旅游類建設項目,嚴格控制純房地產項目開發。注重城市設計,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上統籌城市建設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突出“新宋風”城市風格,按照“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調、簡約仿宋”的總體要求,對古城內的建筑進行分區域控制;對新區的建筑,嚴格控制風格、高度和容積率,在城市環境建設中充分體現傳統文化元素。
打造文化品牌
進一步加強對宋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展示,提升菊花、書法、汴繡、官瓷、木版年畫、夜市小吃、豫劇祥符調、精品演藝的文化內涵,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把菊花文化節、清明文化節、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辦成海內外知名的文化節會,辦好鄭開國際馬拉松賽。實施重大文化工程,發展創意文化產業,拓展培育數字傳媒、動漫游戲、影視演藝、廣告會展等業態,推動文化產業轉型提質。
壯大文化旅游產業
強化全域旅游理念,完善旅游發展規劃,以宋都古城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為載體,提升龍亭湖、包公湖、繁塔禹王臺等旅游區品位,拓展朱仙鎮古鎮游、蘭考紅色游等精品旅游線路,開發黃河生態游,爭創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創建國家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每年謀劃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加快推進市文化交流中心、半畝園、萬膳街、雙龍巷、鼓樓里、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游示范區等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支持清明上河園等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深化與境內外城市友好交流,鞏固拓展“一帶一路”城市旅游聯盟,進一步擴大開封文化旅游影響力。
實施
“文化+”戰略
充分發揮開封文化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文化的融合性延展性,堅持文化是基礎、融合是關鍵、轉型是目的,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文化+”系列專項行動計劃,讓文化的創新力充分釋放,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提質發展的新業態、新動力。
大力發展
文化事業
堅持思想引領、全民參與、融合發展,建設全市人民共有精神家園,增強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加強先進思想文化引領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積極開展意識形態領域的引導和斗爭。
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凈化網絡環境。構建現代傳播體系,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打造全媒體集群。切實做好輿論引導,不斷提升開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以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場館建設為重點,打造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健全縣鄉村三級文化網絡,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開放。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一批文化藝術精品。開展群眾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惠民活動,開發教育、健身、旅游、休閑等特色文化消費,培育壯大文化消費市場。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培育文化專業團隊,集聚文化創新人才。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城市,打造“書香開封”。
文化是歷史留給開封的寶貴資源,是開封發展的獨特優勢,我市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開封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讓我市的城市更具古城特色,更有文化韻味,更有生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