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倒計時提示:距2025年11月中旬申報截止僅剩約1個月,需加快完成項目前期手續辦理、材料編制及逐級審核報送工作,重點關注自主化證明、產能合規性等核心材料的完整性!
一、總體申報導向
本次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領域項目,聚焦機床、船舶、礦產資源三大關鍵產業,以資金精準投放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升級,申報工作需嚴格遵循以下導向要求。
(一)核心定位
所有申報項目必須緊扣“戰略安全”與“自主可控”雙核心導向,重點解決產業“卡脖子”環節技術突破、關鍵產品產能備份、戰略資源保障能力提升等問題,著力提升國家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符合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實體經濟與戰略安全的總體定位。
(二)關鍵時間節點
項目儲備期:2025年9月-10月中旬,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備案/核準等前期手續,納入地方“兩重”項目儲備庫并完成內部審核。
材料報送期:2025年10月中旬-11月5日,向省級行業主管部門(發展改革委聯合工信、自然資源等部門)提交申報材料,完成省級初審。
省級上報期:2025年11月5日-11月中旬,省級部門完成審核匯總后,統一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逾期不再受理。
(三)政策支持標準
補貼比例:按項目核定總投資的25%給予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為當前設備更新類專項補貼標準的較高水平,單個項目補貼額度不設上限,但需結合產業規模及戰略重要性綜合核定。
撥付方式:采用“前期預撥+竣工核驗”方式,項目開工后預撥補貼資金的40%,完成主體工程并通過階段性核驗后撥付30%,全部竣工且驗收合格后撥付剩余30%。
資金使用:專項用于項目設備購置、技術研發、廠房改造、中試驗證等核心環節,不得用于樓堂館所建設、人員經費發放等非生產性支出。
(四)基本申報要求
合規性要求:項目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對應《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不存在用地、環評等合規性隱患。
資金保障要求:提供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落實承諾函(配套比例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30%),或政策性銀行貸款、企業自有資金等多元化資金證明,嚴禁通過違規融資新增隱性債務。
唯一性要求:嚴禁重復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其他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等其他中央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申報前需出具“無重復申報承諾書”。
成熟度要求:項目需為新開工或在建項目,已完成前期審批核心手續,具備年內開工或持續建設條件,確保資金下達后可快速形成實物工作量。
二、數控機床方向申報細則
圍繞“整機備份+部件自主+中試轉化”三維發力,結合區域產業基礎實現差異化布局,重點考核自主化水平與產業化能力。
(一)重點支持領域及標準
1. 整機產品備份
聚焦高端數控機床“卡脖子”產品,支持具備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擴大產能或建設備份生產線,具體要求:
高性能五軸加工中心:需具備五軸聯動控制精度≤0.005mm,定位精度≤0.008mm,適用于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加工,年產能規劃不低于50臺。
高端車銑復合加工中心:支持車銑磨一體化機型,主軸轉速≥8000rpm,刀塔工位數≥24個,具備智能監測與故障預警功能,需配套自主化數控系統。
數控重型機床與精密磨床:重型機床承重≥50噸,加工直徑≥3米;精密磨床加工精度≤0.001mm,主要用于能源裝備、船舶曲軸等大型關鍵部件制造。
高效焊接與鑄鍛裝備:支持機器人焊接工作站、大型數控鍛壓設備,焊接效率較傳統設備提升30%以上,鍛壓成型精度誤差≤0.1%。
金屬增材制造裝備:重點支持激光選區熔化、電子束熔融機型,成型尺寸≥500mm×500mm×500mm,成型精度≤0.02mm,適用于航空航天異形件制造。
2. 關鍵系統部件自主化
針對數控機床核心部件進口依賴度高問題,支持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部件研發及產業化,具體要求:
高檔數控系統:具備五軸聯動控制功能,支持納米插補,脈沖當量≤0.0001mm,自主化率≥90%(含硬件芯片、操作系統、控制軟件),需通過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
高精度軸承與絲杠導軌:精密軸承精度等級達到P4級以上,壽命≥20000小時;滾珠絲杠定位精度≤0.003mm/1000mm,支持高速運行(線速度≥60m/min)。
高壓大流量泵閥:工作壓力≥31.5MPa,流量≥100L/min,泄漏量≤0.1mL/min,適用于重型機床液壓系統,耐疲勞壽命≥100萬次循環。
高性能電源與光柵尺:伺服電源輸出精度≤0.1%,響應時間≤1ms;光柵尺分辨率≤0.1μm,測量長度≥3米,適應高溫、油污等惡劣工況。
高精密刀具:硬質合金刀具硬度≥HRC65,使用壽命較進口同類產品不低于80%;超硬刀具(金剛石、立方氮化硼)適用于難加工材料切削,加工效率提升50%以上。
3. 高端數控機床中試驗證基地
支持建設集研發、中試、檢測、認證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需具備以下條件:配備高端五軸加工、精密測量等試驗設備(設備原值不低于5000萬元);與3家以上高校或科研機構建立合作;可為5家以上中小企業提供中試服務,年中試驗證能力不低于20項技術/產品。
(二)區域布局要求
| 材料類別 | 具體材料名稱 | 核心要求 |
| 基礎審批文件 | 1. 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含批復文件);2. 項目備案/核準文件;3. 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意見書;4. 環評批復文件;5. 節能審查意見;6. 安全評價報告及批復 | 所有文件需為有效原件掃描件,審批權限符合國家規定 |
| 資金證明材料 | 1. 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承諾函;2. 企業自有資金證明(銀行存款證明等);3. 政策性貸款意向協議(如適用);4. 無新增隱性債務承諾書 | 配套資金需明確到位時間,承諾函需市級以上財政部門出具 |
| 合規性證明 | 1. 無重復申報承諾書;2. 企業營業執照;3. 信用中國無失信記錄查詢截圖;4. 產業政策符合性說明 | 承諾書需企業法人簽字并加蓋公章,信用查詢日期距申報日不超過1個月 |
| 專項證明材料 | 按申報方向分別提供:1. 機床:自主化檢測報告、專利證書、采購合同;2. 船舶:產能合規說明、認證證書、訂單協議;3. 礦產:儲量報告、技術驗證報告、采礦許可 | 專項材料需針對性強,符合各方向具體要求 |
東北地區:依托裝備制造業基礎,重點布局重型鍛壓、鑄造焊接設備及光柵尺等部件產業,優先支持老工業基地技術改造項目。
中部地區:聚焦重型機床、熱處理設備制造及數控系統研發,對接汽車、工程機械產業集群需求,支持產線智能化升級項目。
西北地區:以增材制造、齒輪加工設備及絲杠導軌為核心,結合能源裝備產業需求,建設特色中試驗證基地。
西南地區:重點發展精密加工設備、重型鍛壓裝備及高端刀具,服務航空航天、軍工等高端產業,支持“產學研用”一體化項目。
(三)專項申報材料
自主化證明材料:整機自主化率專項檢測報告(需達到80%以上,其中核心部件自主化率≥70%);關鍵部件專利證書(發明專利不少于3項)、軟件著作權(數控系統等需提供)。
采購與合作證明:擬裝機自主化數控系統、核心部件采購合同(合同金額不低于項目設備投資的40%);與下游應用企業(如航空航天、汽車制造企業)的意向合作協議。
中試基地專項材料:設備清單及購置合同(原值證明);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協議;中小企業服務意向協議;檢測認證資質證明(如具備)。
產能與效益說明:項目投產后產能測算報告;近3年企業生產經營數據(營收、研發投入占比等);項目帶動就業及產業鏈協同效益分析。
三、船舶產業方向申報細則
以“高端研制+裝備創新+部件突破”為核心,聚焦三大造船基地升級,嚴守產能管控底線,提升船舶工業國際競爭力。
(一)重點支持領域及標準
1. 高端船舶研制
支持研發制造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綠色智能船舶,具體要求:
大型郵輪與LNG運輸船:大型郵輪噸位≥13萬噸,具備智能客房管理、節能推進系統;LNG運輸船艙容≥17萬立方米,采用自主化殷瓦鋼焊接技術,續航能力≥20000海里。
超大型集裝箱船:載箱量≥24000TEU,采用節能型主機(油耗較傳統機型降低15%以上),具備智能配載、遠程運維功能。
汽車滾裝運輸船:載車量≥8000標準車位,具備多層甲板升降系統,滿足新能源汽車運輸防火、防水要求。
極地重型破冰船:破冰厚度≥2.5米,具備DP-3級動力定位系統,適用于極地科考、資源運輸,配備自主化冰情監測設備。
2. 海工裝備創新
聚焦深遠海開發裝備國產化,支持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研發及示范應用:
深遠海油氣生產平臺:支持1500米以上水深半潛式平臺、浮式生產儲卸裝置(FPSO),具備油氣處理能力≥5000噸/天,關鍵系統自主化率≥60%。
浮式液化天然氣裝置(FLNG):處理能力≥200萬噸/年,具備天然氣液化、儲存、卸載一體化功能,低溫儲罐自主化率≥70%。
海洋新能源開發裝備:支持海上風電安裝船(起重能力≥1200噸)、波浪能/潮汐能發電裝置(單機容量≥500kW)、海上制氫平臺示范項目。
深遠海搶險打撈工程船:具備深水打撈(水深≥300米)、溢油清理功能,配備自主化潛水作業系統,航速≥18節。
3. 關鍵部件突破
針對船舶核心部件進口依賴問題,支持自主研發及產業化,具體要求:
大功率吊艙推進器:功率≥15MW,效率≥85%,具備360度轉向功能,適用于大型郵輪、LNG船,通過船級社認證。
LNG低溫儲存系統:儲罐容積≥1000立方米,設計溫度≤-163℃,絕熱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蒸發率≤0.1%/天。
新型船舶動力系統:支持甲醇燃料發動機(功率≥10MW,熱效率≥45%)、氨燃料動力系統、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裝機容量≥500kW)示范應用。
(二)區域布局要求
聚焦長三角(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環渤海(遼寧、山東、天津)、珠三角(廣東、福建)三大造船基地,重點支持現有船廠技術改造、智能化升級及產業鏈配套完善,嚴格禁止新增造船產能,不支持新建船廠項目。鼓勵三大基地內企業開展產業鏈協同合作,建設區域性船舶核心部件配套基地。
(三)特殊申報要求
產能管控要求:所有申報項目需提供省級工業和信息化部門出具的產能合規性說明,明確項目不涉及新增產能;涉及產能置換的,需提供省級工信部門出具的產能置換批復文件,置換比例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低于1:1.2)。
結構調整要求:優先支持船舶企業減量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如淘汰老舊船廠、低效產能)后實施的升級項目,需提供淘汰產能驗收證明及重組協議(如適用)。
綠色低碳要求:項目需符合船舶工業綠色發展要求,優先支持采用LNG、甲醇等清潔燃料動力的船舶研制,以及船舶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需提供綠色低碳專項方案。
(四)專項申報材料
產能合規材料:省級工信部門出具的產能合規性說明函;涉及產能置換的提供置換批復文件及驗收證明;企業現有產能備案證明。
技術創新證明:核心技術專利證書(發明專利不少于5項);船級社(如CCS、LR、DNV等)出具的產品認證證書或意向認證協議;與科研機構合作研發協議(如適用)。
訂單與示范證明:高端船舶或海工裝備建造訂單(訂單金額不低于項目總投資的30%);關鍵部件配套意向協議(如與船廠的供貨協議);示范項目需提供主管部門出具的示范立項文件。
智能化升級材料:涉及產線升級的提供智能裝備采購清單、數字化車間建設方案;智能化改造效益分析報告(如生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等測算)。
四、礦產資源方向申報細則
以“緊缺保障+高效開發+綠色利用”為導向,聚焦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嚴格落實生態保護要求,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一)重點支持領域及標準
1. 緊缺礦產資源開發
支持戰略性緊缺礦產資源的綠色勘查、高效開采及綜合利用項目,具體要求:
黑色金屬:重點支持鐵、錳、鉻礦綠色礦山建設,采用充填采礦法(充填率≥90%)、智能采礦技術,鐵精礦品位≥65%,錳礦回收率≥85%,鉻礦綜合利用率≥80%。
有色金屬:支持銅、鋁、鋰、鈷等礦產資源開發,銅礦采礦回收率≥92%、選礦回收率≥88%;鋰礦(鹽湖鋰)提鋰回收率≥85%,鋰鹽產品純度≥99.5%;鈷礦綜合利用率≥80%。
稀土開采與冶煉分離:支持輕稀土、中重稀土綠色開采,采用原地浸礦等環保工藝(浸礦劑回收率≥95%);冶煉分離項目需符合稀土行業規劃,稀土元素回收率≥98%,污染物排放達標。
非金屬礦產:重點支持氦氣(純度≥99.99%)、硼(硼砂純度≥95%)等稀缺非金屬礦產勘查開發,氦氣勘探需提供探明地質儲量報告(≥1億立方米),硼礦綜合利用率≥85%。
2. 鉀資源保障工程
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支持鉀資源高效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具體要求:
鹽湖鉀資源高效利用:支持青海、新疆等鹽湖主產區升級改造項目,采用高效鹽田結晶、反浮選冷結晶等技術,氯化鉀產能≥50萬噸/年,回收率≥75%,副產鹽綜合利用率≥80%。
深部鉀資源開發:支持地下深部(埋深≥1000米)鉀礦綠色開采,采用水溶采礦法(采礦回收率≥85%),配套智能化開采監控系統,年產氯化鉀≥30萬噸。
海水提鉀產業化:支持萬噸級以上海水提鉀示范項目,采用膜分離、吸附法等先進技術,提鉀回收率≥60%,產品純度≥98.5%,配套海水綜合利用(如提溴、提鎂)設施。
(二)技術與環保要求
技術標準:必須采用國家鼓勵的先進采選技術(如智能采礦、高效浮選、生物冶金等),需提供第三方權威機構出具的技術驗證報告,證明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
環保要求: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項目需符合區域生態紅線要求,提供環評批復文件及環保設施設計方案(如礦山復綠、尾礦綜合利用、污水處理等),綠色礦山建設方案需納入項目規劃。
資源利用要求: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需達到行業先進水平,尾礦、廢石綜合利用率≥50%(金屬礦)、≥70%(非金屬礦),需提供資源綜合利用方案及效益分析。
(三)特殊申報要求
資源儲量要求:需提供自然資源部門備案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探明儲量需滿足項目服務年限≥10年(大中型礦山)或≥5年(小型示范礦山)。
跨區域協調要求:涉及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礦產資源開發或加工項目,需提供相關省份人民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出具的協調協議,明確資源分配、利益共享及環保責任劃分。
安全要求:提供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出具的安全預評價報告批復文件,地下開采項目需具備智能化安全監控系統設計方案。
(四)專項申報材料
資源證明材料:自然資源部門備案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及備案證明;采礦許可證(在建項目)或采礦權出讓合同(新開工項目)。
技術與環保材料:第三方技術驗證報告;環評批復文件、環保設施設計方案;綠色礦山建設方案;資源綜合利用方案及第三方評估報告。
安全與協調材料:安全預評價報告及批復;跨區域項目需提供省級協調協議;安全生產許可證(如為在建項目)。
開發與效益材料:采選技術方案(含設備清單、工藝流程圖);可持續開發方案(含資源保護、礦山復墾計劃);項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及就業效益分析報告。
五、申報全流程及材料清單
(一)申報流程
縣域/企業籌備(2025年9月-10月中旬):企業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備案/核準、用地預審、環評等前期手續;按方向準備專項證明材料,出具地方資金承諾函及無重復申報承諾書。
市級審核(2025年10月中旬-10月下旬):企業向市級發展改革委提交申報材料,市級發改、工信、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合審核,重點核查材料完整性、合規性,出具審核意見后上報省級。
省級復核(2025年10月下旬-11月5日):省級發展改革委牽頭,聯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開展復核,組織專家評審(重點領域需技術專家評審),形成省級申報清單并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后上報國家。
國家審批(2025年11月中旬后):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相關部委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核,結合專家評審意見確定支持項目清單,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計劃,資金直接撥付至項目單位。
(二)通用申報材料清單
(三)申報注意事項
材料規范:所有申報材料需按“基礎文件-專項材料-輔助證明”順序裝訂,紙質版一式5份(省級部門),同時提交電子版(PDF格式,U盤存儲),復印件需加蓋申報單位公章并注明“與原件一致”。
專家評審重點:機床方向重點評審自主化率及產業化能力;船舶方向重點核查產能合規性及技術創新性;礦產資源方向重點評估資源儲量、環保及技術先進性。
資金監管:項目獲批后需按要求建立資金臺賬,專款專用,接受財政、審計等部門監管;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不得截留、挪用,未按規定使用的將收回資金并追究責任。
進度報送:項目實施過程中需按月報送進展情況(含投資完成額、實物工作量等),由省級部門匯總后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后續資金撥付的重要依據。
咨詢渠道:各省級發展改革委產業處負責申報咨詢,數控機床、船舶、礦產資源方向分別可同步咨詢省級工信廳裝備工業處、船舶工業處、自然資源廳礦產開發處,申報系統技術問題可咨詢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