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聯合發布《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的實施意見》,明確21條重點產業鏈質量提升任務,其中泰州市牽頭高技術船舶、先進金屬材料兩條產業鏈。
兩條產業鏈建設,江蘇市已有基礎。目前高技術船舶形成了船舶制造、修理、拆解、配套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全市現有揚子江船業集團、新時代造船等500多家船舶和海工裝備企業,2023年全市造船完工量分別占全省、全國、全球的比重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十分之一。先進金屬材料特種合金(特種不銹鋼)產業在我市已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作為全國最大的不銹鋼原材料集散地和華東地區最大的不銹鋼制品交易中心,興化戴南鎮(高新區)建有國家級不銹鋼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高性能金屬材料制品研究院和省級協同創新基地,集聚不銹鋼企業3000多家。
產業發展的核心是質量,它既是“硬支撐”,也是“軟實力”。“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高技術船舶產業,動力裝置、通訊導航、電器儀表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設備制造能力較弱,在智能化制造方面,平直分段流水生產線少,很多裝配與焊接仍然需要人工。先進金屬材料產業,企業研發活動總體上以跟蹤模仿為主,關鍵技術自給率低;產品雷同,同質化高,關聯度低,企業之間配套協作程度不高;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進展不快。”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孔春紅表示,針對一些共性問題,我市將開展產業鏈質量狀況調查分析、推進質量點線面聯動提升、加強計量技術支撐、完善產業標準體系、優化質量認證供給、提升檢驗檢測效能、強化質量安全保障等七方面工作。力爭到2025年,兩條產業鏈新主導或參與制(修)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15項以上,培育政府質量獎企業6家以上,江蘇精品、省質量信用AA級以上企業20家。
打贏產業鏈質量升級“攻堅戰”,要集聚優勢力量,形成攻關合力。“我市將支持龍頭企業、技術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質量技術創新聯合體,以開展‘重大質量項目攻關’活動為主線,精準解決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堵點’難題和‘瓶頸’問題,推動產業質量競爭力有效提升。”市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處處長陳偉介紹。
根據安排,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將牽頭研究開發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解決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所用金屬材料在海洋環境下面臨的腐蝕與磨損問題。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將牽頭開展先進金屬材料性能控制和制造工藝優化升級,聚焦耐磨、耐蝕、硬質、高溫合金材料,優化改進線材處理、廢鋼冶煉、合金加工工藝,推動先進金屬材料加速向功能化、特種化、高端化發展。
中小企業檢測技術能力不夠,人才缺乏,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如何打通壁壘,更好地發揮優質資源利用效率?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是重點。
據介紹,高技術船舶產業,將依托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船舶產業質量小站,整合行業學會、科研院所、生產企業、檢測機構等優勢資源,設立船舶產業質量提升培訓基地。先進金屬材料產業,將以國家級不銹鋼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為主導,推進集檢測、檢驗、認證、咨詢等技術服務為一體,分類指導的綜合性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建設,滿足特種合金(特種不銹鋼)產業鏈全方位檢驗檢測的服務需求。
此外,江蘇市還將實施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試點工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案例,為全省各地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提供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