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揚州市數字化改革和數字經濟發展大會召開,《揚州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總體方案(2024年—2026年)》正式發布。總體方案提出,力爭到2026年底,該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1%,全市規模以上數字經濟企業數達1800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達300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產業競爭力達到全省領先水平。
機器人翩翩起舞普及人工智能,5G低空智聯專網為無人機作業“保駕護航”,360本地安全大腦守護城市網絡安全……活動現場,數字浪潮撲面而來,展示各行各業探索數字新藍海成果。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蘇)創新中心數據要素創新應用分中心等一批重點平臺載體揭牌,致力開展數據領域頂層規劃、政策研究、場景應用等多項合作,打造基于公共數據應用場景的市場化試點示范。集中推出首批公共數據授權單位、首批人工智能“算力券”等數據運營試點,一批產業合作項目現場簽約。
當前,揚州正聚力打造產業科創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態宜居名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構建“613”產業體系,布局數字經濟成為“彎道超車”的關鍵舉措。揚州現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上企業1486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在特色工藝集成電路、無線射頻標簽、新型顯示等細分領域集聚了一批領軍數字企業,在“高效辦成一件事”、“免證園區”建設、“先診療后付費”模式、文旅大模型探索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改革案例,建成揚州大數據產業園、揚州數字經濟產業園等7家數字經濟特色園區。2023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0.3%,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增速列全省第二,作為江蘇3個算力支撐區之一,單位面積機架數與算力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我們將以更多創新作為和實際行動,努力在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中展現更多‘揚州擔當’,在數字改革引領社會變革中創造更多‘揚州方案’,在數字合作提升區域協作中釋放更多‘揚州紅利’。”揚州市委書記王進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