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31個省(區、市)和41個工業大類行業的增長面均超九成,工業投資連續8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0.7%……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經濟運行平穩,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重點領域創新取得一批新成果,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我國經濟發展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工業體系完整、產業鏈配套齊全、綜合制造成本較低的全球競爭優勢沒有改變,推動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在累積增多。尤其是近期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臺實施,將持續釋放產業升級的動力、居民消費的潛力、經營主體的活力。“我們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多做貢獻。”
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據趙志國介紹,今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主動擔當、同向發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前三季度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工業生產穩步增長。積極推動已出臺政策落實落地,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全部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31.8%。
重點行業、地區貢獻突出。深入實施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發揮工業大省、大市關鍵支撐作用,電子、有色、化工、汽車四個行業對工業生產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一半,九個工業大省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鄭州、紹興、溫州、合肥等工業大市實現兩位數增長。
此外,發展動能持續累積。積極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6.4%。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附加值的人工智能芯片、服務器等產品產量高速增長。
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聚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在穩增長、擴需求、增動能、優環境方面下更大功夫。深入推進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實施。支持工業大省、工業大市鞏固優勢、勇挑大梁。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大智能家居家電消費推廣力度,協同各地加快落實汽車、電動自行車等以舊換新政策。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
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推進降低企業成本,深入開展服務中小企業系列專項行動。強化行業引導,加強標準質量引領、增強行業自律,積極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不斷完善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協調解決問題訴求,堅定企業發展信心。
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以來持續加強政策供給,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和工信領域節能降碳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綠色生產力,鍛造產業綠色競爭優勢。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工業節能降碳持續推進。
今年新培育國家綠色數據中心50家,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平均值超過50%。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前三季度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約17億噸,預計全年規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過94%。綠色發展動能加快培育,目前國家綠色工廠產值占制造業總產值比重已超過18%,預計全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總產值近萬億元,1月至9月新接綠色船舶訂單的全球市場份額占比達75.9%。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著眼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制定出臺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陶青表示。
例如,加快推進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制定。聚焦鋼鐵、電解鋁、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品,加快研制一批碳足跡核算標準,推動工業企業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加強新興固廢綜合利用體系建設。聚焦廢舊動力電池,制定出臺綜合利用管理辦法,修訂發布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加快構建新型回收利用體系。聚焦廢舊光伏組件等,加強綜合利用政策的預研儲備,提前布局綜合利用能力,為迎接退役高峰做好準備。并積極推動清潔低碳氫在工業領域應用。
深化產融合作促進科技創新
深化產融合作是加快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據陶青介紹,各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創新開展產融合作,強化對“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的融資保障,實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優化無還本續貸政策,有力支持工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助企融資突破萬億元。平臺提供定制化、智能化金融服務,設立了產業轉移、先進制造業集群等24個特色專區,匯聚34.58萬家優質企業、2965家金融機構、741項金融產品,助企融資約10018億元。今年以來,平臺助企融資新增約2900億元,同比增速達40.7%。
“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150多家頭部金融機構,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260個項目搭建了路演對接平臺,股權融資金額超過100億元,近20%的企業估值翻倍,正在積極籌劃首發上市。
攜手金融機構聚力支持新型工業化。與工業和信息化部有合作的金融機構涵蓋銀行、保險、基金等各種類型,針對制造企業的融資需求,創新推出了專精特新貸、科技成果轉化貸、工業數轉貸等一批特色金融產品,以及“中試險+研發貸”等多種金融組合模式。建成了17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開展“一鏈一策一批”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行動,推動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同時,開展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活動,促成意向融資金額超過千億元。
陶青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產融合作。抓緊制定出臺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政策文件。聚焦新型工業化的重點方向和領域,加大科技金融、數字金融、跨境金融、政策性金融等支持力度,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推進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增加數字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