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必須要解決好“三農問題”, 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鑒于此, 中機院認為, 農業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研究中中機院就如何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中發展農村金融, 推動農村金融模式的健康發展展開了論述, 最后就如何發揮農業經濟現代化, 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文章就發揮政府職能、創新金融業態、建立風險防控機制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從鄉村振興戰略的金融發展的訴求來看, 進行鄉村振興,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是必須的過程, 漸漸實施振興鄉村的政策。這樣的情況下, 必須解除城鄉二元結構, 不斷實現城鄉之間的元素合計配置, 由農村轉向城市的單方向的流向變為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良性雙方向的流動, 實現了產品和要素之間的一體化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 金融作為關鍵的因素, 不斷推進鄉村的經濟進步, 需要農村金融的扶持和幫助。由此可見, 政府應加強積極推動城鄉建設, 為鄉村建立優秀的農業發展體系。
一、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普惠金融建設現狀
在2013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 構筑和建設具有普遍服務性質的金融業被確立為了國家級戰略目標。在此契機下, 我國農村的金融普惠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并且出現了幾個新變化。
第一, 在我國如今城鎮化和城鄉整體化的步伐中, 農村經濟也逐漸活躍了起來, 農村居民對于金融的要求和需求的熱情逐漸高漲, 各類金融服務機構也逐漸深入田間地頭。呈現出了一種來源方和需求方的雙向多樣化。在我國原有金融體系下, 在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以中國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為主, 而今, 各類服務性銀行、政策性銀行和村民合作社均出現在了廣袤的農村大地上, 越來越多樣化和多元化。
第二, 隨著改革開放農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和土地“三權”的進一步明確。一些由土地問題所產生的各類歷史遺留問題或是新產生的問題也找到了解決之路。
第三,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國家有關政策的支持, 市場資本和社會資金融入農村地區的前景一片大好, 并且逐步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中。
第四, 各類新興金融企業的出現和發展, 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的萌芽, 為各類小微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為社會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引擎。
綜上所述, 我們可以看到, 金融普遍服務在農村地區的前景是一片光明, 一個嶄新的宏偉藍圖正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多元化、信息化、城鎮化、現代化的新農村??傊? 對于農村地區的金融普遍服務行業, 要多元化, 多樣化, 對于各型金融機構都應該鼓勵和促進其進入農村地區。
二、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金融發展的策略
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旨在激發農村地區的資源以促進發展, 這就是堅持農村優先, 堅持科學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新時代, 對于農村地區的要求也就不能再如同原先的粗狂式、高能耗式發展了, 我們應該依托大數據、互聯網、高新技術來振興我們的農村。
(一) 金融創新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農業大國, 人口大國, 我國有著廣袤的農村地區以及一系列類似于農村的農場、林場等行政設置, 談及農村發展, 首先就是要擴大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服務規模和服務水平, 提高覆蓋度, 在金融機構進入農村后, 也要保證其自身發展, 做到屹立不倒, 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百姓。我國農村地區情況復雜, 這就意味著金融機構在進入農村地區時, 要拋棄掉其原有的, 在城市所積累的那一套經驗和方法, 要積極創新, 打造一套適合于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方法和策略, 使其符合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市場發展規律。
(二) 大數據的引入
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使打破了世界中存在的實際的隔閡。使社會關系從原來的樹枝狀變成了網狀結構。在這里, 所有的首先是創造者和生產者, 同時也是消費者和合作者, 互聯網在鄉村振興的應用, 首先就是打破了原有的傳統的以城鎮為中心和高地的樹枝狀結構, 建立了新型的網狀結構, 把農村和城鎮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打破了原有的距離上的隔閡以及由距離所帶來的信息隔閡等。
(三) 金融助力精準扶貧
精準扶貧是推動農村全面振興的關鍵內容。堅持精準扶貧扶貧, 不斷推進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重點攻克深度扶貧地區的脫貧工作, 同時做好精準脫貧的相關任務。農村金融組織應該堅持優先滿足貧困地方的脫貧相關工作, 向深度貧困的地方提供多樣的金融服務工作, 努力做好脫貧攻堅戰的準備工作;同時加強深度貧困的地方提供扶貧再貸款管理工作, 提高扶貧再貸款傾斜程度;增加深度貧困能夠直接得到資金的方式, 確保貧困地方的居民能夠有足夠嗯補充醫療保險, 切實做到相關保險的全覆蓋;完善銀行金融組織的相關考核體制, 監管部門和銀行內部的考核要充分考慮到對精準扶貧貸款可能存在不良率, 對這樣的情況要有容忍度。金融在精準扶貧是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前期準備工作, 做好障礙的清除任務。
三、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發展農村金融的保障舉措
在2017年十月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所做的十九大報告中, 提出了新時代農村工作的方向和目標, 為全國人民勾勒出了一幅欣欣向榮、青山綠水、人地和諧的新時代農村畫面。為此, 本文認為, 應該充分利用其金融行業的特點, 貼近農民的優勢, 主動去發展和促進農村金融行業發展, 展現引領帶路作用, 有效的推動地方致富, 致力于鄉村振興。
(一) 凸顯政府職能, 為農村金融發展創新融資渠道
2017年9月, 我國農業部舉辦了農業高峰論壇。在高峰論壇中總結得出有關農業金融的10個創新方法, 這10個創新方案是各地方部門的互相交流總結得出的經驗。這十個創新型的發展勢頭迅猛, 其創造的市場規模基本處于十億級和百億級。根據總結我們發現這些創新模式發現和培養實踐離不開政府的經濟支持, 在政府財政的支持下我國農業經濟不斷的發展農業經濟。我們要利用好政府財政功能, 積極完善農村金融建設。
(二) 注重人才培育, 保障農村金融健康快速發展。
人才培養是農業金融發展的重大難題之一。政府有義務也有責任培養懂得農業和金融知識的人才, 為創意提供支撐。國家應鼓勵掌握金融和農業的人才加入到農村農業金融建設隊伍之中并為其發放津貼, 以鼓勵更多人才加入到農業金融體系中。我國現在農業發展缺乏創造力, 因此, 我過可以建立培訓農業和金融知識的機構為農業金融的發展和完善建立堅強的后盾。此外, 還要增強人才培養和招納, 對人員進行專業培養, 使得越來越多的掌握農業知識和金融知識得人才加入到農業金融體系中。
四、創新金融業態, 助力打造生態鄉村金融發展模式
農村地區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其綠色生態,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 我們要時刻注意對生態的保護和宣傳, 并將“綠色生態”融入我們金融普遍服務在農村的發展中去, 牢固樹立“既要金山銀山, 也要綠水青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首先, 在任何項目建設和發展計劃中都要把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 要把“低碳綠色”作為一個準入門檻設在前面:是否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 是否做到了節能減排。并鼓勵和推動綠色能源進入和促進農村發展。
其次, 建設一批獨具特色的“特色小鎮”, 這就需要大數據, 互聯網的助力, 以改變農村單一的產業結構, 擴展致富渠道, 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多的優勢條件。
最后, 推動鄉村旅游, 建設綠色農村, 環境友好型農村, 發揮起城市所沒有的地區優勢。依托山西省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 以此為契機設計開發出人文歷史游, 農家樂, 紅色旅游等項目, 打造農村發展新引擎。
五、完善風險管控, 注重農村金融風險防范制度改進
第一, 構建信貸與訂單合同共存的制度。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需要將信貸與農業訂單進行結合。銀行需對農業收成有保守估計, 對其利益進行細分, 并設計條款進行利潤返點, 提高農民對貸款和生產的積極性。
第二, 構建“金融+科技”的農村金融良好環境。深入分析農村金融科技建設的關鍵問題, 促進大數據、信息安全等高新科技在農業金融方面的運用, 建立“金融+科技”的良好氛圍, 可以消除障礙因素的不良因素, 促使農村金融在城鄉融合方面的功能。
結束語
總之, 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 如何加強農村金融產品發展, 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本文認為, 要加強對農村金融發展模式進行深入探討, 在產品內容上優化其產品結構, 在融資渠道上, 借助政府延伸融資渠道, 在資金管理和風險管控上, 還要結合金融產品, 建立風險防控機制, 只有此才能夠讓農村金融在振興鄉村戰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推動農村建設, 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