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養老是鄉村旅游的另一種新型形式。鄉村養老設施在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等階段, 應當與普通的鄉村建筑有所不同。結合老年人的身心特點, 總結了鄉村養老背景意義、產業選擇、空間規劃、區域交通、住宅設計、室外景觀環境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 以期在進行養老設施建設時能夠緊扣養老這一主題, 發揮鄉村養老的優勢。
1 田園綜合體與鄉村養老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 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 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 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田園綜合體主導發展的產業是鄉村旅游業, 它依托鄉村旅游的發展, 對外提供良好的旅游條件, 例如住宿、餐飲、文化、游玩、美景等, 吸引城市市民消費;對內則以此為契機提升了本地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水平, 減小了城鄉差距。然而大多數村莊發展的鄉村旅游由于先天優勢資源不明顯、特色不足, 后期規劃策劃存在盲目照抄的現象, 逐漸出現了同質化競爭的不良局面。不少鄉村明明沒有優勢的自然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 依然不顧現實打造千篇一律的鄉村旅游, 造成后期引流效果不佳, 投資難以收回成效的尷尬局面。因此田園綜合體在策劃定位時, 應當找準自身特色定位, 提升鄉村旅游產業差異化, 防止旅游產業同質化。
2 鄉村養老產業的重要意義
鄉村高端化養老, 是近些年來逐漸新型的鄉村旅游新方向。在發展綜合田園項目時, 可以成為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方向。眾所周知, 我國的老齡化在不斷加速, 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數據顯示截至到2016年我國的老齡化人口已經超過2.2億, 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我國養老產業、養老設施方面依然面臨著產業低端化、基礎設施老舊、養老機構數量缺口巨大等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必然會有大量的城市老齡人, 尤其是較為富裕的城市老年人對鄉村高端養老需求不斷增加。鄉村高端養老必然可以成為田園綜合體選擇產業時一個不可忽視的細化旅游與養老結合的產業。
3 田園養老在規劃與建設設計方面的探討
3.1 在發展相關產業與規劃策劃定位方面
田園養老的定位是城市較為富裕的老年人, 為了追求更為生態的居住環境, 體驗具有鄉村特色的生活交流方式, 更加個性化的養老服務而選擇的養老生活。由于它主要面向較為富裕的城市老年人, 因此在選擇產業時應當以滿足這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情感需求為第一位。除了一些必要的具有鄉村旅游特色的項目和產業外, 要特別注意一些與老年人生活、醫療、精神、情感、休憩游樂需求的產業。例如適當發展老年人喜愛的門球、太極晨練、文藝廣場、琴棋書畫方面的相關產業;滿足老年人醫療衛生需求的一對一式的醫療服務, 定期舉辦老年養生學堂的課程, 針對老年人的各種身體慢性疾病, 進行長期跟蹤式的醫療產業等。使得產業既可以支撐鄉村旅游, 也可以滿足老年人的長期居住需求。在策劃定位方面, 不能一味強調鄉村旅游, 而是應當細化細分旅游市場, 打造以吸引周邊城市富裕老年人為主要特色的定位。通過老年人的喜好與口碑, 再吸引與其有關系的中青年甚者兒童游覽者, 豐富鄉村旅游的游樂內容。
3.2 規劃空間設計方面
在空間的規劃設計中, 應該有單獨的養老設計功能分區。主要承載老年人的長期居住、生活、醫療、游憩的功能。并與其他傳統的鄉村旅游分區有機聯系。針對老年人的居住區, 應該設置在通風向陽處, 宜與醫療區域相臨, 或集中設置。但應與游客集中的游覽區有一定距離, 避免人流嘈雜對老年人的作息產生影響。居住組團應該以新建或者改造后的民居為主, 以提供良好的住宿條件。組團肌理延續原有村莊肌理, 空間距離上與原有村莊住宅相鄰, 或相近。方便老年人與鄉村村民進行互動, 走訪交流。住宅區可以內設或相鄰內設一些自給自足的種植區域, 方便老年人勞作, 體現其勞動價值。
3.3 區域交通方面
區域交通上, 針對老年人行動不便的特點。選址不宜臨近主要交通干線, 減少噪聲與環境污染對養老建筑的影響, 提高養老建筑的靜謐性與養老人群活動的安全性。針對老年人的主要居住活動區域應該實行人車分流的步行系統, 并以步行系統為主。車道的設置滿足區域主要建筑與外部溝通即可, 方便消防、醫療、家人接送的需求, 同時停車場的設置應該留有較為充分的車位。區域內以步行交通為主, 并充分考慮無障礙設計。步行道的設置應該宜寬不宜窄, 宜平不宜陡, 宜硬化不宜鄉土, 盡量多的設置扶手座椅, 多設休憩景觀節點, 以適應老年人的步行特點。
3.4 住宅室內設計方面
老年住宅在使用上主要包括原有民居建筑改造和新建建筑。原有民居改造是在原有房屋基礎上重點針對功能上的改進。力求不破壞原有的民居結構, 破壞原有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風格, 保持原汁原味的鄉村建筑。其次在改造過程中需要針對房間功能進行重新劃分, 例如增加室內衛生間, 將室外樓梯移至室內, 將原有的平屋頂改為具有鄉村特色的斜坡屋頂。
針對新建建筑, 可以在建筑的平面形式、空間組合、建筑風格等方面入手進行專業化設計。平面形式主要包括獨棟別墅和組合型建筑兩種。獨棟別墅空間大、居住環境優良、適合老年人集中活動或居住。組合型平面形式適用于養老設施的獨立生活建筑, 滿足老年人基本的休閑居住功能需求。居住單元可進行多種有機組合形成多層次的交往空間, 有利于促進老年人群的相互交流, 同時集中式的居住空間組合有利于養老機構的統一管理與服務照顧。
建筑風格與建筑色彩上, 應當尊重當地的房屋建筑傳統與自然地理特征。做到與周邊建筑風格相融合, 但應有所差別, 避免出現同質化現象。在建筑色彩方面可以有所突破, 根據不同的空間需求確定不同的彩色選擇。宜采用老年人更易接受的較為柔和的暖性色彩。在建筑材料方面, 優先選取鄉土材料, 打造具有古香古色的建筑外皮。同時與新興技術相結合, 使得新建建筑更加具有現代風格。
3.5 公共設施方面
鄉村的相關配套公共設施是高端養老產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薄弱環節。一般來講鄉村的公共設施較少, 與養老相關的養老設施更是幾乎為零。加之城市老年人對于公共設施要求更好, 因此公共設施的規劃建筑應該著重考慮。首先, 基礎的水、電、暖、網絡、通信等應該可靠充足。其次, 在建造過程中應該合理利用原有鄉鎮的市政、公共設施, 做到減少工程量, 節約資金的目的。最后, 關于城市老年人養老相關的公共設施應當單獨設施, 避免與外界產生過多干擾。
3.6 室外田園景觀方面
室外的景觀主要包含:庭院空間設計、交往游憩空間設計以及園藝空間等。
庭院空間是老年人最經常使用的外部空間。起到了聯系建筑內部與鄉村外部的鏈接作用。庭院空間的設計應該遵循以硬化為主、配合花草樹木種植的原則。合理規劃道路廣場系統, 綠化小品等。在設計時應當注意將庭院外的優美自然景色和水系有意識的引入庭院中去, 創造出豐富多變、鄉土特色的庭院半開放景觀。
交往游憩空間的設計主要是針對老年人交流、活動體育鍛煉等方面的需求, 豐富老年人的業余活動。首先交流游憩空間應當動靜分離。老年人的活動主要分為兩大類:靜類如書畫、下棋、曬太陽等活動需要空間較為安靜, 最好能夠將部分的空間轉化為室內空間, 或半開敞空間。同時當休憩空間作為主要功能時, 應利用景觀植物為休憩空間提供舒適的氣候環境。當休憩空間作為獨立空間時, 通常利用平臺、水面、坡面、植被等現有的自然條件, 強化休憩空間的場所感。運動類的活動項目主要包括太極、廣場舞、戲曲等較為熱鬧的活動, 適當需要與安靜的住宿或活動區域分開, 減少干擾。
園藝空間可以提供豐富的農業生產生活活動, 這也是最為具有鄉村特色的老年人養老活動。針對園藝空間應當采用適當劃分地塊大小, 認領小菜園的方式, 鼓勵老年人參與其中。在規劃設計方面, 針對農產品的特性與成熟季節, 合理劃分分區, 搭配出豐富有層次感的農業景觀。同時可預留出部分空地, 根據老年人自身的喜好進行個性化種植, 不僅可以增加老年人與自然接觸的機會, 而且可調動老年人參與環境景觀設計的積極性, 使其創造出具有個性特點的外部景觀環境。
4 結語
田園養老是較為新興的一種鄉村旅游方式。它既解決了城市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也發展了鄉村的生產生活, 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容。鄉村養老設施在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室內外空間設計上都與傳統建筑、傳統村莊建設存在一定差別, 需要差異化、專業化設計。相信在不遠的將來, 更多的將養老產業作為主打產業的田園綜合體會不斷出現, 更多更豐富的田園養老形式會不斷涌現。(作者:劉賺 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