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航空產業的巨大市場空間
一、工業航空市場
對于航空攝影、航空探礦等基礎性前期性作業市場而言,用戶群落發生了變化,國家基礎地理、資源信息的手機通過集中優勢單位、由國家招投標和簽訂合同的市場機制進行,目前全國每年作業費用在1.8億元---2.1億元之間。隨著國家基礎地理、資源信息收集活動的擴大,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展。陸上、海上石油服務及西氣東輸隨著能源勘探開發進行,方式多位招投標,市場比較規范,市場資金量每年在4.5億元左右。電力建設中的飛行服務,其租金合同額總量2003年已達3000多萬元,未來還將進一步發展。
二、農業航空市場
航空護林隨著國家對森林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重視,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資金投入有所增長,中央財政每年投入近40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2000多萬元。人工催化降雨、降雪飛行近年來成為各地防旱抗旱的重要手段,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投入資金較多,據不完全統計,2003年全國共投入2.1億元。在農林業飛行作業和飛機作業方面,除飛機播種造林、飛機播種牧草每年由中央財政投入3000多萬元、地方財政投入1000多萬元;飛機滅蝗項目每年投入飛行費1500萬元左右以上,基本上是與農民和農戶直接結算,每年作業費用收入規模在3000萬元左右。
當前通用航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通用航空雖然有較大發展,但仍面臨著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 1、通用航空結構不合理,市場不均衡
☆ 2、整體實力不強,難以適應市場和發展的需要
☆ 3、企業缺乏繼續發展的動力
☆ 4、飛行安全管理水平雖有提高,仍為影響其健康發展的薄弱環節
☆ 5、通用航空保障環境有待進一步改進
☆ 6、行業管理工作針對性不強,政策環境仍不夠寬松
促進中國通用航空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國家這個性扶持的力度
1. 建立通用航空發展基金,對公益性質的作業給予扶持
2. 實行機場收費補貼,降低對通用航空的收費標準
3. 降低進口飛機的關稅
二、大力開展飛行員培訓和通用航空人才教育
1、改革飛行員的培養機制,加大飛行員培養力度。飛行員短缺在目前航空界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民航總局預測,到2010年全行業航空運輸機將達到1250架左右。預計在未來年內,民航需補充運輸機飛行員約7000多名,按照我國現行的飛行員培訓模式是難以兌現的。
2、針對同行運營企業急需的管理、維修、飛行等發面的后續教育,組織培訓,提高通航整體管理水平。可以從基礎學科類、飛機制造類、運營管理和飛行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培養,最后形成面向通用航空企業的高等教育人才。可以對企業在職人員培訓教育。
發揮協會組織的作用,搭建政府和企業的溝通橋梁
發揮通用航空飛機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我國幅員遼闊,地跨幾個氣候帶,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對于我國防災減災,緩解水資源短缺和生態建設與保護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統計,”十五”期間有24個省(區、市)組織實施了飛行人工增雨作業,每年月租用增雨飛機30余架,累計飛行作業2840架次,7130余小時。人工影響天氣要求通用航空飛機性能優良、適宜改裝、使用費用適中、并且要求飛機高度達到8000米、續航時間不少于6小時、作業巡航速度400公里/小時—500公里/小時,最大載重2.5噸、飛行小時費不大于1萬元。
建議大力發展我國的通用航空事業,加大通用航空飛機研發力度,滿足各行各業不同需求;通用航空公司加大購置性能優良、適宜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飛機,增加飛機保有量;以用戶為中心,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建立快速反應服務機制,滿足人工影響天氣用戶的不同需求。有關空域管理部門在管理制度上應考慮其特點給予支持。
政府應加快通用航空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航運輸業持續快速發展,運輸總周轉量年增長速度為12%,到2004年已躍居世界第三位。但作為民用航空一翼的通用航空發展異常緩慢,發展水平低下。究其原因,除了通航企業自身的因素之外,對通用航空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政策導向、規劃制定和決策上,國家對通用航空煤油給予應有的重視,無疑是影響通用航空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建議:
一、加快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以適應通用航空發展需要
二、調整通用航空產業政策,營造通用航空發展環境
三、設立農林航空專項資金,加大農林航空支持力度
航空攝影工作亟待加強
國家測繪局國土測繪局專家
航空攝影工作需要使用高、中、低空航攝飛機(航空遙感平臺)、不同焦距的航攝儀(傳感器系統)及地面處理設備(地面處理與服務系統),需要專業的人員隊伍來保障。面對“十一五”期間繁重的航空攝影任務,我國航空攝影隊伍的能力現狀不容樂觀,按照目前的實力,難以很好地保障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工作的順利完成。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當前國內航攝能力不足裝備資源配置失衡,難以適應基礎航空攝影任務需要
在近兩年的國家基礎航空攝影政府采購活動中,參加投標的航攝單位15-16家,但每次招標均有相當數量的品目達不到開標條件,占到招標總量的25%,甚至有的招標品目達不到采購條件而流標,突出反映了當前國內航攝生產能力量不足,能力不強,資源有限,尤其是承擔困難地區航攝任務的能力不足,缺少能答“硬仗”的骨干隊伍。
二、人才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隨著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R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等測繪高新技術以及計算機、通訊、網絡等高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航空攝影技術不斷進步,新技術設備已被快速引進與應用(如數字、航攝儀、IMU、GPS、Lidar等設備),但航攝從業單位尚未適應這種形勢的發展要求,需要引進和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專業人員,并堅持優化人才結構,提高人員隊伍素質,以滿足新技術和事業發展學要。
三、空域支持有待加強
由于航空攝影的主要工作學要在高空完成,因此對天氣等自然條件要求非常嚴格。一般都必須在碧空無云、能見度20公里以上、太陽高度角和光照度都符合要求的天氣狀況下進行;同時航攝影像的色彩與密度、信息的豐富性等對地表植被覆蓋情況也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因此航攝作業形成了很強的地區季節性。航空攝影這種特殊的作業模式要求在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時間、給予特殊的空域支持,在航空管制上給予航空攝影作業以特殊照顧。
四、爭創航空大國和航空體育強國
航空體育運動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航空體育形象。航空體育運動,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或航空體育器材進行訓練、競賽、探險、表演及休閑娛樂等飛行的空中活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據市場需求,中國航空運動協會與國際航空聯合會合作,在國內組織了多起大規模較有影響的航空體育飛行活動,中外飛行員在空中的矯健雄姿,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航空體育精神,也是航空體育面向市場的一個重要嘗試。
為了適應21世紀,航空體育的市場需求,航空體育應走向社會進入民間,發展民族航空專業和航空飛行俱樂部,陰極國外先進的航空體育發展經驗,鼓勵各大企業參與和支持航空體育,發展群眾喜歡的航空體育項目,組織國內和國際較有影響的航空體育活動,培養和發展我國初、中、高級航空體育競賽表演飛行隊伍,樹立我國航空體育形象,使部分和航空體育運動項目跨入世界水平,爭創航空大國和航空體育強國。第一、理順管理渠道。第二、建立健全航空體育運行規章。第三、改革空域使用和管理。第四、發揮中國航空運動協會的職能作用。第五、加強航空科普教育。
航空運動作為我國體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具有經濟、政治、文化的屬性,充分體現著“三個代表”的時代要求。航空體育的產業化和社會化,同樣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新的增長點。因此,我們要不懈努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積極開創航空體育運動發展的新局面。樹立科學發展觀是航空體育運動發展的首要條件;
增強國家法規支持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和公平的競爭環境是航空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保證;狠抓人才培養,加強專業和產業隊伍建設是航空體育運動發展的基礎;
廣泛開展航空知識宣傳和精心培育航空體育市場是航空體育運動發展的基礎。
大力發展通用飛機
通用飛機生產應納入先進制造業,由政府主導統籌規劃。通用飛機科技含量高,又使特殊機械裝備,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由國家統籌規劃,制定通用飛機長期發展規劃,引導通用飛機制造業發展。為保證通用飛機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當前,急需為通用飛機發展營造一個好的發展環境,根據我國通用飛機生產現狀,應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
1. 在觀念上,要解決好社會效益與企業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確立通用航空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突出地位,確認通用航空在社會發展中的重大貢獻,從而給予通用航空以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使隱形的社會效益和顯形的企業效益得以協調,促進通用飛機制造業與通用航空營運業協調發展。
2. 在政策上,要解決好通用飛機制造業的產業政策缺位問題。
通用飛機裝備制造業是一個產業鏈較長的行業,其間,涵蓋了眾多基礎產業和高新技術,可以說,通用飛機是高技術、高附加值和對一個國家具有戰略性影響的產品。通用飛機的發展,既是高科技技術的綜合體現,又可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如機械、電子、冶金、化工等產品和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新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同時又是一個普及應用高新技術的領域,是社會生產力的延伸和再現。因此,正視通用航空裝備制造業在航空工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陸續出臺有利于通用航空飛機制造業的扶持和鼓勵政策是通用航空得以持續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
3.在外部環境上,要解決好發展空間和發展條件之間的矛盾
首先,在資金上要給予較大投入。其次,要創造和諧寬松的運營條件。
另外,要堅持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加強中小型通用飛機的研發。當前乃至今后10年至15年內,我國飛行員培訓業務和私人購機將成為通用航空產業經濟的主要增長點,輕小型通用飛機和直升機的社會需求量與日俱增,通用飛機制造業應自覺適應市場需求,實施機制創新、技術常新、加強中小型通用飛機的研發,增強市場競爭力
制定航空器開發展戰略
航空產品的研制和開發首先要得到市場的支持,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航空產品的營市場還將是以國家財政支出為主的計劃經濟市場,但它終究要面臨市場化經濟的考驗。
中國的通用航空市場潛力巨大,但還需要一個精心培育、全面開發的過程。如:我國的公務機市場和私人機市場都剛剛起步,從發達國家通用航空器目前應用狀況來看,中國這個領域孕育著巨大的市場空間。而我國目前生產的通用飛機只有Y5,Y11,Y12,N5和DA-500 Z9 Z11 HC-120等幾種型號,型號單一,沒有形成系列,很難滿足我國通用航空市場的需求。同時我國目前生產的通用航空器很多檔次偏低,科技含量低,經濟附加值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通用航空制造業在鞏固擴大國內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還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爭取政府加快產品更新,生產一代,研制一代,走國際化合作的道路。另外,要有針對性地開發滿足市場需求、具有高性價比、多用途的新一代通用航空器,使我國的通用航空產業化,通用航空產品系列化、規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