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這一概念, 從而引發更多探討和思考。滄州青縣盤古鎮以金絲小棗和盤古鴨梨聞名, 想要在此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型改造, 需要結合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 以文化、旅游、農業“三位一體”的共享思維實現產業融合發展。給滄州青縣盤古鎮創收增收, 使田園綜合體模式下的青縣盤古鎮有進一步的發展規劃和價值體現。
青縣盤古鎮資源豐厚, 特色農產品種類繁多, 有悠久的盤古廟文化、紀曉嵐紀念館等多處名勝, 地理位置也較為優越。然而現在盤古鎮居民仍以農業種植為生, 先天條件及相應的文化資源沒有充分利用起來, 當地的經濟及其他相關產業都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傳統的農業模式下是保存良好的慢節奏生活方式及古樸的住宿和生活氛圍, 如何使當地的傳統產業得到發展, 又能夠保持當地的生活節奏和生活方式不被破壞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央一號文件中田園綜合體的提出使產業融合思維成為當地得以發展的關鍵。用文化產業、旅游業及工業帶動農業發展, 是實現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盤古鎮的資源將會在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推動下出現新活力。以下從滄州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可行性及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規劃進行分析論證。
1 滄州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 滄州青縣盤古鎮地理位置優越。滄州青縣位于華北平原東部, 南接滄州, 北依京津, 位置優越, 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滬高速公路、104國道、津保公路、滄廊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線從境內穿過, 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青縣優越的地理位置, 因此將滄州市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目標客戶定位為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目標客戶群體的明確加之交通的便利, 大大減少了顧客出門的時間成本, 適合城市休閑需求和休閑節奏。為其發展休閑農業健康產品與田園綜合體的打造提供了便利條件。
(2) 青縣盤古鎮的旅游資源尚待開采。盤古鎮的盤古古廟文化、紀曉嵐文化館等已開發的旅游資源有進一步的營銷發展空間;萬畝果樹園、無公害蔬菜基地及進一步發展林下經濟等舉措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 可將其作為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其中一部分亮點;盤古鴨梨、滄州金絲小棗等果樹的花賞節、采摘節, 無公害蔬菜的親身體驗種植活動及相關的私人定制服務將使盤古鎮當地的資源有更充分的利用和價值。當地居民的創意集取加上原生態的民宿體驗將會使更多顧客感受到真實的鄉村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旅游資源的整合發展使盤古鎮的資源更加集中, 有利于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路線規劃及活動內容安排, 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內容更加豐富, 能夠體現出當地獨特的生活特點和文化內涵。
(3) 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符合當今社會的顧客需求。社會節奏和壓力較快, 使更多人憧憬愜意的鄉村田園生活。而青縣盤古鎮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 就是使顧客有歸屬感, 保持愉悅心情的重要保證。有特色的村舍, 農家院里的炊煙裊裊及新鮮的食材,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奏使人心向往之。體驗式的采摘、種植、灌溉等形式活動會使顧客感受到與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方式和節奏, 在專注體驗的過程中放松和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過程, 使客戶對田園生活的追求得到實現和滿足。
(4) 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模式的目標客戶限制少, 年齡接受度大。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客戶將主要來自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并以此作為目標市場中心進行不斷的發展和開拓。調查數據顯示滄州青縣周邊縣市總人口約為5880.63萬人 (具體數據見下表) , 人們的消費能力達到了一定休閑旅游的標準, 支持外出游玩旅游。經濟型的旅游加上時間上的便利、交通的發達, 使適合家庭旅居、情侶旅居、團隊旅居等多種方式的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成為更加適合的游購娛方式, 客戶群體明確且穩定, 保證在宣傳起到效果的基礎上有穩定且基數較大的客戶, 將使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更有信心。信息傳遞飛速的時代人們將會更易看到宣傳效果。不同年齡的客戶到盤古鎮都會有相應的活動和喜好的內容, 因此旅居式田園綜合體將會使客戶源更加安心享受。
滄州青縣周邊縣市人口數量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5) 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仍然屬于新興發展模式, 將會有獨特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前景。不同于特色小鎮的文化氛圍感染及景色的欣賞贊嘆, 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下的產業融合成為亮點和重心, 讓客戶融入原生態的慢節奏生活中感受寧靜和美好, 體驗農家生產生活的樂趣, 享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充實, 在有文化、有內涵、更是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氣息中放松休閑, 是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想帶給顧客的感受。更有層次, 也更能夠體現生活化的情調。青縣盤古鎮全鎮居民的參與合作將使農業發展更加合理科學, 第二產業產業鏈更加完善, 第三產業在全員參與的情況下有更好的宣傳效果和更系統完善的經營模式。
2 滄州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規劃
(1) 打造“林上+林下”相結合的立體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業, 以滄州金絲小棗、盤古鴨梨、無公害蔬菜等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進行統一的種植管理, 萬畝果樹林的分工更加細致嚴格, 保證特色農產品的質量, 同時分出適宜的部分進行私人定制服務, 保證客戶的需求得到滿足, 使體驗式服務更加到位。另外, 充分利用林下空間, 大力發展散養式養殖業, 構建立體、生態、循環式林上種植林下養殖經濟發展模式:農民樹上結果可以銷售果實, 樹下養殖雞、鴨、鵝等多種家禽, 可以銷售營養價值很高的散養家禽和蛋類, 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使客戶有更加豐富的休閑活動選擇, 打破季節限制, 滿足客戶隨時休閑的需求, 使盤古鎮擺脫淡旺季的束縛和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壁壘。農業的科學規劃, 保證了資源的充分利用, 同時也使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
(2) 對青縣盤古鎮的特色資源進行宣傳推廣。使盤古鎮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也為盤古鎮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奠定夯實的基礎。在確保金絲小棗、盤古鴨梨、無公害蔬菜以及雞鴨鵝等林業經濟產品具備綠色、健康和安全的基礎上, 進行線上線下的宣傳推廣。彌補線下銷售中存在的坐等買主上門購買、缺乏產品宣傳推廣意識與平臺等不足, 推動“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將盤古鎮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發展推廣。有深厚文化積淀的盤古發源文化及文人紀曉嵐故居的保留和修護, 將當地的旅游品牌進行打造和再發掘。線上的宣傳結合線下對京津冀多地區的推廣, 使優質的青縣盤古鎮特色農產品形象樹立和提升, 也使盤古鎮的旅游資源以更好的形式進行結合展示。
(3) 與當地政府部門、優秀龍頭產業進行合作。與當地政府部門進行合作, 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進行資源整合和宣傳推廣會更加便利高效;與當地現代農業園區中有代表性的、相對成熟的蔬菜基地進行合作, 發展鄉村旅游, 豐富游客的體驗內容, 使游客更加融入游玩項目中來;與當地居民進行合作, 保證農民的相關利益, 使旅居生活更快樂更加真實。田園綜合體式的改變需要更多人的助力和支持。在使當地居民受益的情況下發展, 才會更加持續長久。資源整合和整體發展都離不開合作, 推動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建設的, 是盤古鎮的每一位成員。讓鎮里的成員集思廣益, 將會不斷豐富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內容, 使顧客有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情趣。
(4) 增加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活動內容。使其更加豐富完善, 從而打通一、二、三產業融合之路。采摘節的舉辦, 私人定制式水果蔬菜的種植、生長和采摘, 寫生活動的創意比拼、盤古文化、紀曉嵐生平事跡的推送展覽。游客體驗完農業項目之后, 還可以欣賞青縣的從民間歌舞演變而來的哈哈腔和具有悠久歷史的滄州武術。住在青縣的民宿中欣賞日出日落, 游覽農產品加工行業的生產過程。在盤古鎮十分濃厚的天然農家生活氛圍中享受靜謐, 在煙火氣息中有超越的領悟和思考。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 展示的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山水風情, 更是另一種生活方式的美好。城市的快與鄉鎮的慢, 城市的精致與鄉鎮的質樸, 形成藝術性的對比。讓更多人在豐富的活動中盡可能更加真實地體驗到這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是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魅力。
田園綜合體的打造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和標準, 而田園綜合體的思維卻需要我們學習和應用。產業融合是對青縣盤古鎮農業發展的大力支持, 是對盤古鎮旅游文化發展的鼓勵, 對當地工業生產制造的嚴格要求。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打造的, 將不僅僅是對經濟的促進, 更是對當地居民的扶持和滿足。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能夠使當地的人力、物資得到更好的使用, 這是科技、經濟、人才科學分配的體現, 也是使農村人口創收增收的高效途徑。
3 結論
滄州青縣盤古鎮田園綜合體模式的探討和思考, 是結合相關文件中的智慧和思想, 想要實踐這一目標, 需要青縣盤古鎮在幾年之后達到所要求的標準, 能夠有更強的綜合實力, 夢想中的詩意棲息地, 不僅僅是城市人群的選擇, 也是鄉鎮人員想要努力實現的夢想, 在慢節奏中學會享受生活, 并且在這種生活環境中不斷地受益和積極地行動。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 是現代社會中極大部分人需要的。
而在農村的發展, 也需要產業融合, 一、二、三產業共同發展, 形成完整完善的產業結構, 才能夠使鄉村生活有良好的循環運行模式。這種對鄉村資源的合理性開發, 是社會節奏和生活質量的體現, 也是農業發展方式的不斷優化。設計更合理、更科學的增收方式, 從根本上保證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也改變了傳統農業帶來的負面影響。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 將會使產業發展更加系統, 更加科學, 更加文明。(作者:劉坤 閆哲杰 潘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