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提高國土開發質量與效率,引導人口、產業有序集聚 |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17-02-10 點擊:1328 |
|
2月9日,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進行了解讀,強調提高國土開發質量與效率,引導人口、產業有序集聚。在國土綜合整治方面,城市地區進行低效用地再開發,農村地區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及宅基地改革。
|
|
國土資源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進行了解讀,強調提高國土開發質量與效率,引導人口、產業有序集聚。在國土綜合整治方面,城市地區進行低效用地再開發,農村地區推進集體建設用地及宅基地改革。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也對近期燕郊不動產登記問題進行了回應。
《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下簡稱《綱要》)是我國首個全國性國土開發與保護的戰略性、綜合性、基礎性規劃,突出強調要加快轉變國土開發利用方式,全面提高國土開發質量和效率,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解讀《綱要》的主要內容時強調了“集聚開發”、“分類保護”與“綜合整治”三個關鍵詞。
姜大明表示,國土集聚開發要以“四大板塊”為基礎,即東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以“三大戰略”為引領,即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以國家重點開發區域和優化開發區域為重點,打造若干國土開發重要軸帶和重點集聚區,構建“多中心網絡型”的集聚開發格局。
“分類保護”是基于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針對5大類資源環境保護主題,區分3個不同保護級別,形成覆蓋全域“五類三級”的國土保護格局。
“綜合整治”則是以主要城市化地區、農村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區,及海岸帶和海島地區為重點開展國土綜合整治,形成“四區一帶”的國土綜合整治格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司長劉蘇社進一步闡述了構建“多中心網絡型”集聚開發格局的思路,引導人口、產業有序集聚。
多中心網絡型開發格局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謀劃。一是推動建設國土開發集聚區,主要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優化開發、重點開發區域為基礎,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一些優化開發區域,重點是優化人口分布、產業結構、城鎮布局,轉變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方式,促進城鎮集約緊湊發展,提高國土開發效率,使這些地區深度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二是對長江中游、成渝、中原等一些中西部重點開發區域,主要是加速提高集聚發展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同時推進這些地區的新型工業化進程,提高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
通過集聚開發,最大限度地發揮要素的集聚效益,引導人口和產業向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的區域集中,打造具有一定競爭力、輻射帶動力較強的一些重點經濟區。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趙龍在解釋“分類保護”時重申了耕地資源保護的兩個重點,一是嚴守耕地紅線,二是嚴控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
“綜合整治”劃分了城市化地區、農村地區、生態功能區、礦產資源集中開發區和海岸帶與海島“四區一帶”的綜合整治區。城市化地區整治的重點是城市低效用地的再開發與環境的整治,通過低效用地再開發,包括城中村、棚戶區和老工業區的搬遷改造,優化用地結構,地盡其利,地盡其用。農村土地整治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居民點的綜合整治,二是高標準農田建設。
同時,趙龍就1999年后城鎮居民使用的宅基地不再給予確權登記問題進行了澄清。宅基地是農民的基本福利制度,為了維護農民的居住條件和居住安全,國家嚴格限制宅基地在非集體經濟成員之間的流動,所以,不允許城市居民到農村購買宅基地,城市居民對宅基地也拿不到合法的產權。但趙龍也表示,國家現在正推進“三項改革”的試點,包括土地征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和宅基地的使用,當前情況下還是會維持農村宅基地從屬于集體組織成員內部的流轉,工商資本不能夠進入到農村進行宅基地的交易和買賣中去。
此外,姜大明針對燕郊不動產登記問題作出了回應。姜大明表示,國土資源部對此高度重視,考慮到歷史客觀情況,將作出詳盡調查。并且目前已經有部分住宅通過了解歷史情況、完善手續,進行了產權登記,預計不久將全部解決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