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戰略布局 |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16-11-11 點擊:2216 |
|
建立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 不僅有利于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身的發展, 而且還可以在區域 、行業更大范圍內促進資源的綜合 、高效利用,實現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臨沂市的可持續發展。
|
|
前言
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 ,位于臨沂市南部的羅莊區境內,北倚風光壯美的沂蒙山區, 南接素有 “中國大菜園 ”之稱的郯城 、蒼山兩縣 ,位居魯南交通咽喉。開發區所依托的臨沂市地域廣闊 , 物產豐富 。建立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 不僅有利于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身的發展, 而且還可以在區域 、行業更大范圍內促進資源的綜合 、高效利用,實現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臨沂市的可持續發展。
1 生態工業園產業規劃布局綜述
生態工業是依據生態經濟學原理 ,運用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系統工程的方法來經營和管理的一種現代化工業發展模式[ 1] 。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生產體系或環節之間的系統耦合使物質和能量多級利用、高效產出或持續利用, 從而節約資源 ,實現最終的廢物低排放或零排放。生態工業園區是生態工業發展的最佳組合模式,是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形態 ,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思路 , 目前正成為許多發達國家工業園區改造的方向, 它是利用工業生態學及系統工程學的理論和思想未規劃和運行的工業園區 。
它不僅強調園區內的各成員內部實現清潔生產、減少廢物源 ,同時強調成員之間的聯系 、合作和參與 ,通過物質 、能量 、信息等交流形成各成員相互受益的網絡 ,使園區對外界的廢物排放趨于零 ,最終實現經濟 、社會和環境的協調共進 。
2 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原則及方法
2. 1 園區規劃原則
( 1) 充分認識全球化 、知識經濟時代勞動地域分工特征及與之相適應的產業構成和產業布局 ,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 ,特別是省內的有效資源 ,將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發展相結合 。
( 2) 統一規劃原則 。結合臨沂市自然地理優勢 ,產業布局與臨沂市發展的戰略方向相一致 ; 并結合臨沂市的重大基礎設施的建設考慮未來的產業布局 。
( 3) 強調區域觀念原則 。必須本著區域合作的精神 ,強調區域的整合 , 采用跨越式的產業布局模式 。
( 4) 考慮發展的階段性 , 積極穩妥地進行產業布局的調整 。應堅持 “有側重 ,分步驟 ”的產業布局層次 。
( 5) 產業布局以集中為原則 , 依托園區進行產業整合 。重點發展用地集約 、無污染 、勞動力或工藝密集類型的產業 。
( 6) 工業共生的原則 。形成企業產品相互關聯 , 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 “生態 ”模式 。
( 7) 產業布局中融入生態設計的理念 , 形成東“動 ”西 “靜 ”、南 “新 ”北 “秀 ”的產業發展格局 。
3 生態工業園產業規劃
3. 1 生態工業園功能分區和總體框架
( 1) 功能分區
在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 ,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功能區 。
產業園區 : 建立在相對集中的非建設用地上 ,主要作為已成型的技術工業項目產品規模用地 。是生態工業園區的核心部分 。
綜合功能區 : 重點安排行政管理 、辦公 、金融 、科展 、貿易 、會議 、信息交換 、賓館等內容 。
居住生活區 : 建立較完備的住宅區 , 配置齊全的公共配套生活設施 。
發展預留區 : 為適應園區的動態開發 ,預留為園區公共設施用地或其他用地 。
生態綠地區 : 結合公用綠地和綠化帶以形成由“點 、線 、面 ”相結合的生態規劃區 。
( 2) 總體框架
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的總體框架見圖 1。
3. 2 空間分布
考慮到現狀條件與改造的可能 ,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劃分為產業園區 、綜合功能區 、居住生活區 、發展預留區和生態綠地區 5個功能區 ,總體上可以按照 “東 、中 、西 ”的格局分布 。
基于經濟 、環境上的考慮 ,同類產業應聚集在一起 ,這樣不僅有利于管理 ,還有利于形成循環經濟的生態產業鏈 。因此 , 產業園區可具體劃分為電子信息區 、新材料區 、清潔能源區 、生物工程區 、新型建材區 、精細化工區和食品紡織區等 7個產業組團 。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龐大 、發展迅速 ,可考慮安排在開發區管委會的西邊 ,這樣有利于大規模的生產 ,并且還留有向西擴展的余地 。新材料產業占地較大 ,可考慮安排在工業園的北部 , 形成產業群落 。生物工程產業和食品紡織產業占地面積也較大 , 可考慮安排在工業園南部 ,形成產業群落 ,并且工業園南部靠近農業生產基地有利于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生物制品的產業和食品加工產業 。精細化工產業 、新型建材產業與清潔能源產業可以安排在工業園的西部 , 這樣可以減少對居民區的影響 。
綜合功能區在工業園區的中部 , 也就是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所在地 , 這樣方便管委會對所轄范圍內的企業進行管理 ,為園區的生產 、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
居住生活區在工業園區的東部 , 這樣可以通過居住生活區與產業園區的生態綠地區把兩者隔離開 , 以保障園區內居民的生活 。
發展預留區和生態綠地區可以在園區現有建設的基礎上進行規劃建設 。發展預留區是為了將來隨著產業的升級進行產業擴建而預留的土地 ; 生態綠地區是為了美化園區 、保護生態工業園區環境而進行的規劃用地 。這兩個功能區都可以適當分布 ,以使園區用地得到合理發展 。
3. 3 生態工業園產業發展規劃
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的產業選擇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
一是圍繞已在園區建設的臨沂利方塑膠電子精密模具及塑件加工項目 , 以規模龐大 、發展迅速的電子信息產業為先導產業 ,盡快提升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的產業規模 ,增強整體實力 ,實現近期的產值目標 。
二是以日趨成熟的新材料產業 、生物工程產業為主導產業 ,保持園區長遠的發展前景 , 使生態工業園區成為高新區乃至整個臨沂市的經濟龍頭 ,帶動區域經濟的迅速發展 。
三是適度發展新型建材產業 、清潔能源產業 、精細化工產業和食品紡織產業 ,并形成園區的特色產業優勢 ,為今后可能的大發展打下基礎 。
經過分析研究 ,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的產業選擇分類見表 1。
表 1 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選擇分類表
3. 4 園區產業規劃和生態環境規劃相結合
生態工業園的產業規劃不能僅僅從產業出發 ,還應該考慮到工業園區的生態環境 , 與工業園區的生態環境規劃相結合 。
( 1) 與區域發展相結合
臨沂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區的建設離不開區域背景及區域環境的支持 , 工業園四周的農業地帶應與工業園看成是一個城 —郊復合生態系統 ,應將工業園周邊一定范圍的農業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發展方向 ,要加大周圍農業地帶綠色產品 、綠色產業的開發力度 ,并部分向觀光型農業發展 ,以作為工業園的良好區域生態基礎 。
此外 ,工業園附近農業地區的鄉鎮企業 、大型基礎設施的布點與建設 、流域治理等皆應與工業園生態建設相結合 ,避免形成矛盾和沖突 ,以實現工業園生態系統的穩定 。
( 2) 與土地環境潛能評估相結合
要建設生態型工業園區 , 首先應對工業園區的生態環境特征及土地的環境潛能有一個準確的把握 ,這是利用當地自然環境條件 ,進行工業園總體布局的前提條件之一 。
( 3) 與工業園產業結構相結合
要建設生態型的工業園區 , 首先要強調產業結構的合理性及先進性 。低水平的產業結構 ,很難產生生態型的工業園區 ,此外 ,各類工業項目的布局也要從生態環境角度提出規定 , 具體說 ,工業園在選擇工業項目及其它們的組合時 ,要注意如下原則 :
①“低物質化 ”原則 , “低物質化 ”即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消耗和能源消耗 , 是工業發達國家的一種發展趨勢 ,同時 ,這一原則要與經濟增長模式相結合 ,即摒棄粗放型的增長方式 ,而采取高效的集約式增長方式 。
②“再循環化 ”原則 , 即產品及物料的循環利用 。
③“多級利用化 ”原則 , 即能源力求多次 、多級利用 ,力求其高效益 。
④“食物網 ”原則 , 這是模擬合理高效協調的自然生態系統的原則 ,一定程度上涵蓋了以上諸原則 ,具體包括 : 生產工藝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再循環材料 ,高效利用原料所蘊含的能量 , 最大限度減少 “廢物 ”生產 ,以及重新確定 “廢物 ”價值 , 使其作為其它生產過程的原材料 。
⑤“清潔化生產 ”原則 ,即將產業活動和環保一體化 ,將污染消除在生產過程中 , 包括選用清潔原料 , 降低生產能耗 , 減少或不排污 , 廢舊產品便于回收利用等 。
( 4) 與工業園總體布局相結合
工業園總體布局是對工業園各功能用地在空間上分布及相互空間關系的認定 ,它們對于工業園的運行效率及生態環境質量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生態規劃與總體布局的結合 , 一方面是強調總體布局要與工業園土地的環境潛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 ,使兩者的關系較為協調 ; 另一方面是指兩者要互相協調 , 互為反饋 ,總體布局要考慮各類用地的安排及相互關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生態規劃要為總體布局提供必要的依據 。
( 5) 與支持系統規劃相結合
生態環境規劃從廣義上說 , 其目的與工業園支持系統是統一的 。因此 , 強調兩者的協調 、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
( 6) 與園林綠地規劃相結合
園林綠地規劃是生態環境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要以生態學的觀點指導園林綠地規劃 ,在指標確定 、綠地分布 、樹種選擇等方面予以體現 。
4 總結
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園的規劃是在分析園區的現狀 、能流 、物流 、信息流的基礎上 ,根據產業規劃布局的原則和方法 , 進行了園區功能分區 ,設計了園區發展的空間布局和總體框架 , 確定了園區以電子信息產業為先導 、以新材料產業和生物工程產業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模式 , 并細化了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 , 如電子信息產業具體發展光電子技術 、新型電子技術 、電子醫療儀器 、軟件開發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