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以往涉及區域發展的規劃僅包含四大板塊和特殊區域,沒有這么多”,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分析,本次“十三五”規劃中涉及區域發展的表述是歷史上內容最豐富、最充實、最具體、指向性最強的一份。重視空間經濟模塊,將經濟發展理念和任務落實到具體地域,符合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
對比發現,傳統的四大板塊中首次特別強調開放發展;加大老少邊窮地區的篇幅;在深入推進區域發展的基礎上,新增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以及海洋經濟發展等內容。
以下為陳耀就“十三五”規劃中有關區域發展重點提法的解讀:
強調開放
澎湃新聞翻閱近三個五年規劃發現,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均按照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的順序分章節闡釋。
陳耀:上述四個板塊是國家的總體戰略,時間長任務重,具備延續性,板塊發展任務正在深入實施,仍需利用幾個五年時間來推進。
——西部大開發:加大門戶城市開放力度,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陳耀:“一帶一路”是個開放的戰略,引 領和帶動西部發展。西部地區從此前的開放末梢一躍成為開放前沿,開放對于西部未來的發展起到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
——振興東北:支持建設面向俄日韓等國家的合作平臺。
陳耀:體現了振興老工業基地、加快市場體制和結構的改革與調整、建設面向東北亞尤其是俄日韓的開放合作平臺的重要性。
——中部崛起: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支持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
陳耀:首次明確提及鄭州航空港,該港是國家唯一一個依托空港建設的綜合實驗區,內陸開放是支持中部崛起的新引擎,即將獲批的部分第三批自貿區或落地這些內陸地區。
——東部率先發展:加快深圳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陳耀:東部地區科技創新一直走在前列,這里尤其提到深圳,與其近幾年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密切相關。
新增兩大重點地區規劃建設
目前正在熱議的區域發展典型——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首 次以單章形式納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共8節。
——京津冀協同發展
1)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 界 級城市群。
陳耀:京津冀探索的協同發展模式,對未來中國大城市及大城市群建設,實現協同一體化發展具有示范作用。
2)高水平建設北京市行政副中心。規劃建設集中承載地和“微中心”。
陳耀: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轉移、職能部門遷移等,設立集中承載地和“微中心”,多層次建設,明確了“十三五”期間京津冀地區的主要任務、功能定位,以及布局。
——長江經濟帶: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
陳耀:長江經濟帶在重點任務上有重大轉變,此前重心在建設綜合交通網絡方面,如今把恢復長江水域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建設沿江綠色生態廊道是第一任務。
老少邊窮地區扶持力度加大
特殊類型地區的發展備受重視,原先與四大板塊并列,內容僅一節,現篇幅增加到一章,內容涵蓋4節。
陳耀:老少邊窮地區涵蓋的內容更具體。特殊類型區域是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的短板,需加大扶持力度,補齊短板。其中除講到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外,還提到城市困難地區,促進資源型地區轉型創新,推進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采煤沉陷區改造轉型。支持產業衰退的老工業城市加快轉型,健全過剩產能行業集中地區過剩產能退出機制,加大生態嚴重退化地區修復治理力度。
“這些在‘十三五’期間的任務還是較重的。‘十三五’期間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結構調整,尤其是去產能。以重化工為主的地區、老工業基地、煤炭鋼鐵等傳統產業集中地區經濟發展困難,需要政策大力傾斜,以促進產業轉型。”陳耀分析。
海洋經濟納入區域發展
澎湃新聞發現,“十二五”規劃中,推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內容被列入“轉型升級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一篇中,并未歸并到區域協調發展中。“十三五”規劃首 次以“拓展藍色經濟空間”之名單列一章,分3節詳述。
陳耀:內容上更全面,過去空間區域僅強調陸地,如今將陸海統籌,更合理。這里的海洋經濟還包括海洋資源的保護、海洋權益的維護等。此塊內容在“十三五”期間需被重視,中國在海洋資源資源開發、保護、權益維護方面需要加強。
其中提及要“深入推進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天津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區建設”。陳耀分析,海洋經濟主要指有海岸線的省份和地區,試點主要圍繞海洋經濟開發,包括海洋科技應用(海水淡化等)、深海資源利用(生物醫藥等)等,探索海洋資源如何優化開發,協調海陸管理體制,海上安全等,同時也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