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機院專家對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研究 |
來源:中機院 時間:2016-08-24 點擊:1709 |
|
2009年 12月 12日 ,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江西省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 將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因此 , 研究和發展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具有重大的意義 。
|
|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 — —鄱陽湖 , 煙波浩渺 、水域遼闊 , 擁1 200 k m的湖岸線 , 孕育著豐富的動植物和自然資源 , 農 、林 、漁業生態環境良好 ; “中國最大淡水湖 ” 、“國際濕地 ” 、“國家級候鳥保護區 ”等名號 , 為環鄱陽湖地區農業與休閑旅游業的有機結合提供了條件 。發展農業休閑旅游 , 不僅能為游客提供田園觀光 、體驗農村文化及農耕生產 、了解農民生活 ,同時也可以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 推動農村交通 、建筑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 拓寬農民經濟渠道 , 增加農民收入 。
2009年 12月 12日 ,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江西省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 》, 將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因此 , 研究和發展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具有重大的意義 。
1 休閑農業的概念與特點
1. 1 休閑農業的概念 休閑農業是旅游業和農業及社會發展的共同產物 ,是在觀光農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為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需求 , 其是以農業資源環境 、田園景觀 、農業生產經營 、農耕文化 、農業設施 、農業科技 、農業生態 、農家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為吸引物 , 為城市游客提供觀光 、休閑 、體驗 、教育 、健身等多種旅游活動的產業形式 ,其以農業為基礎 ,以休閑為目的 , 以服務為手段 ,以城市游客為目標 , 是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新型產業 。休閑農業還是充分利用農業資源 , 發掘農業資源的娛樂功能 , 使游客達到休閑放松的目的 ,且能使當地居民從中獲取一定經濟利益 , 實現農業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 。
1. 2 休閑農業旅游的特點 休閑農業旅游所依賴的旅游環境不是為單純的農村景觀 、田園景觀 , 而是一個由多種元素構成的復合體 ,其包括自然素材 、人文素材和事件素材 。自然素材即園區內的農作物 、清新的空氣 、泥土的氣息 、優美的田園風光及整個園區內的生態系統 ; 人文素材即農民的生活方式 、農村設施設備 、田園的統一規劃 、通暢的道路及排水灌溉系統等 ; 事件素材主要涉及游客的參與和體驗 ,游客可通過觀摩和學習來體驗一些農作物的種植或家禽的養殖 。休閑農業旅游具有以下特點 : ①其是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一體的新型旅游方式 。不但生產農產品 , 同時也生產旅游產品 ,具備生產 、加工和服務的特性 。 ②能發揮多重效益 。能滿足娛樂保健功能 , 又能發揮經濟效益和科普教育功能 ,
同時促進城鄉交流 ,加快新農村建設 。 ③季節性強 。旅游活動通常受到農耕生產和節氣的限制 。 ④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
2 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優勢分析
2. 1 自然資源豐富 環鄱陽湖地區擁有許多優質的原生態景觀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鄱陽湖上承贛 、撫 、信 、饒 、修五河之水 , 下接我國第一大江 — — —長江 ,水域資源豐富 ,隨著每年鄱陽湖水位的漲落 , 灘涂 、濕地遍布 , 成為著名的 “白鶴世界 ” 、“珍禽王國 ” ,而鄱陽湖周邊地區名山秀嶼 , 如九江的廬山 , 鷹潭的龍虎山 ,湖口縣的石鐘山 、大孤山 , 都昌縣的南山 ,星子縣的落星墩等 。豐富的自然資源是環鄱陽湖地區開展觀光休閑旅游的客觀基礎 。
2. 2 歷史人文 、鄉村文化資源豐富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 , 至今還流傳著諸如 “買水 ” 、“葬牛 ”等民俗民風 , 并且在歷史上很多杰出人物如徐稚 、陶淵明 、林士弘 、劉恕 、洪適 、江萬里 、朱耷等曾在湖區生活 , 留下無數詩歌名句 ; 而發生在鄱陽湖上的文人軼事和民間傳說更是難以勝數 , 如周瑜操練水師 、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 、李烈鈞在湖口發起 “二次革命 ”、大孤山凄美的愛情神話故事 、落星墩的傳說 、老爺廟的歷史故事 、賽龍舟由來等 。環鄱陽湖地區的農村特色民宅 、農具 、漁牧方式及工具 、歷史古跡 、廟會 、民俗節慶活動等人文形態都可成為休閑農業旅游項目 。
2. 3 地理位置 、政策環境優越 鄱陽湖地處江西省北部 , 長江中下游南岸 , 與長江連通 ,由此至南昌 、九江 1 h 可達 ,至景德鎮 、鷹潭僅有半小時的路程 [ 2] 。鄱陽湖交通網絡發達 , 西面有京九鐵路 、昌九高速公路 , 南面有浙贛鐵路 、滬昆高速公路 , 北面則有長江黃金水道 、九景高速公路 , 東面有皖贛鐵路 、景鷹高速公路等 。
當前 ,國家正加速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 將會有更多的資金 、政策支持落實在該地區 , 加快其經濟建設和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 增強旅游點的可進入性 , 從而保證其擁有充足的客源市場 ,為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
2. 4 水產 、土特產品豐富 鄱陽湖是我國淡水漁業的主要基地之一 ,魚類達 90余種 , 以鯉 、鳙 、鯽 、鳊 、鱖 、鯰 、鯖等品種較多 , 如全國聞名的鄱陽湖銀魚 ; 而環鄱陽湖 38個縣市區盛產菱 、芡 、蓮 、藕 、蘆葦等農副產品 , 鄱陽湖藜蒿更是聞名國內 ; 此外 , 環鄱陽湖地區的漁農還從外引進圈養水貂 、海貍 、麝香鼠 、牛蛙 、毛蟹及珍珠貝等 ,并將相應的產品加工處理后遠銷國內外 。豐富的環湖農作 、漁 、養殖工作流程及產品 , 都是其開展休閑農業旅游的良好條件和基礎 。
3 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當前存在的問題
3. 1 產品同質化 ,產業規模有限 當前 , 國內休閑農業旅游的開發如火如荼 , 環鄱陽湖地區的休閑農業旅游也逐漸升溫 。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 ,該地區的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開發項目單一 ,普遍采取 “農家樂 ”、采摘園的形式 , 缺乏當地的特色 , 可替代性強 , 因而也缺少了競爭力和吸引力 。
在全國首批 203個農業旅游的示范點中 ,江西僅有 5個 , 不及安徽的 1/3,只有山東的 1/5, 因此 , 環鄱陽湖地區的休閑農業旅游項目還有待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及當地特色 , 應擴大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的規模 , 打破 “農家樂 ”旅游的思維局限 。
3. 2 農業與旅游休閑結合不緊密 環鄱陽湖大部分地區的旅游產品和農業都是相對割裂的 , 許多旅游產品只是純粹的觀光和簡單的體驗 , 如觀候鳥 、看大湖 、登名山 、坐游船 、吃農家菜等 ,現有產品用單獨或簡單串聯的形式進行銷售 ,相互間結合有限 , 更談不上科學整合與緊密聯系 。
3. 3 城市化理念沖擊 、鄉土文化淡薄 相關學者認為 ,中國鄉村的山水格局 、生態景觀 、鄉土文化遺產和草根信仰體系 ,是中國鄉土聚落 “天 —地 —人 —神 ”和諧的基礎 ,是農業休閑旅游的吸引力所在 。然而 , 環鄱陽湖經濟欠發達地區為了加快發展 , 在急于建設項目時摒棄或淡化了地方鄉土特色 、文化遺產和傳統信仰 ,部分地區甚至為發展休閑旅游 ,從發達地區引進 “現代化 ”設施設備進行 “武裝 ”, 使城市化的理念沖擊了本土思想體系 , 淡化了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 。
4 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對策
4. 1 拓展農漁業資源利用方式 , 實施多樣化發展 環鄱陽湖地區豐富的農漁業資源可被多種整合方式利用 , 應根據各地的特色資源對其進行分類和分區 , 從而發展以農 、林 、牧 、漁 、園藝等農村資源為載體的 , 視 、聽 、觸 、味 、聞等多種形式的 “農家樂 ”旅游產品力求在旅游產品規劃中做到 “一村一品 ”和 “一家一藝 ”,避免簡單的模仿照搬 。根據環鄱陽湖地區農漁業資源的實際情況 ,列舉了對其進行整合運用的多種形式。
4. 2 統籌利用資源 , 規模化發展 環鄱陽湖地區的多種旅游資源應由政府根據各市縣地區的特色屬性 、空間距離 、結合程度進行統一的分區規劃 、統籌利用 , 以促進休閑農業旅游的規模化 、產業化 。在旅游分區規劃中可設置森林生態旅游區 ( 如九江森林公園 ) 、溫泉旅游區 ( 如星子縣溫泉 ) 、呈現大江風貌 、江城一體的沿江旅游區 ( 如九江 ) 、南昌濱江濱湖城區 、丘陵山區農莊 、園藝林果觀光旅游區 ( 如各縣地區橘子林 ) 、沿 ( 長 ) 江 、沿湖 ( 河 ) 無公害蔬果和水生植物花卉旅游區 ( 如各縣地區的蘆葦蕩 ) 、環南昌優質蔬菜產業區 、濱湖水產圈養捕撈旅游體驗區 ( 如都昌縣的淡水珍珠養殖 、銀魚養殖等 ) 。綜上所述 ,統籌利用資源 、規模化發展是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的方向 。
4. 3 增強宣傳營銷力度 , 樹立旅游品牌 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應堅持以農為本 ,突出 “土 ”、“特 ”和原汁原味主題 , 應運用現代營銷理念和營銷方式進行整合營銷傳播 ; 同時應通過提升 “農家樂 ”旅游接待者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打造精品項目 , 增加單位產品的附加值 , 滿足中高層次游客的需求 ,進而提高經營效益而質量優 、管理水平高 、宣傳到位是樹立“鄱陽湖”這個休閑農業旅游形象品牌的必要條件。
4. 4 強化環境保護意識, 加強休閑農業的教育功能
發展休閑農業旅游的目標即為吸引城市居民走出鋼筋水泥的建筑物,回歸自然、返樸歸真。而只有將鄱陽湖地區打造成天藍水碧、空氣清新的天然氧吧, 才能吸引都市游客紛至沓來 。
因此, 在旅游發展過程中 ,應教育該地區旅游規劃范圍內的村民自覺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積極利用清潔能源, 如太陽能、風能、沼氣等 ,此外, 發展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的同時, 還應注意發揮其科普教育功能, 如在當地規劃生態農業示范園區 ,將其打造成青少年的農業科普基地 ,同時也可加強產學研的結合, 利用科技發展現代化農業, 提高農民的種植水平 ,加強其環保意識 。
5 結語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旅游對于解決三農問題 、加快新農村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環鄱陽湖地區有獨特的區域優勢和人文優勢,而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的獲批又為該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增添了強大的政策優勢和不可估量的經濟優勢、投資優勢,因此, 在旅游發展的過程中, 應制定科學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 打造特色精品旅游項目, 同時學習其他地區旅游發展的先進經驗, 環鄱陽湖地區休閑農業旅游的前景將十分廣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