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傳統中藥材產業的專利導航實踐,探索技術要素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融合互動機制,提出針對傳統產業的專利導航方法和實施路徑。針對傳統產業的專利導航研究和實踐將極大地豐富和完整專利導航理論體系。
1 專利導航在產業規劃中的應用
1.1 專利導航為產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撐
專利導航是我國深化創新驅動發展中,基于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需求,在運用專利信息資源方面總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機制、新方法和新模式。通過特有方法和模型,專利導航可以把隱藏在專利背后的技術信息充分應用到中觀的產業發展上。
2013年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專利導航試點工程工作手冊(第一版)》,提出優先開展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試點,通過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來支撐產業創新發展規劃決策。2015年,《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項目實施導則(暫行)》要求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項目應當緊扣產業分析和專利分析兩條主線,將專利信息與產業現狀、發展趨勢、政策環境、市場競爭等信息深度融合,明晰產業發展方向,找準區域產業定位,指出優化產業創新資源配置的具體路徑。2015年12月,專利導航首次被納入國務院文件。隨著專利導航的推進,專利導航在產業規劃方面的指南針作用已然顯現。專利導航可以發現技術薄弱環節,通過繪制技術路線圖,指明產業技術的發展方向。李黎明等針對首批專利導航的效果進行了評估,證明了其在促進專利運用方面的效益并指出了實施中的問題。2021年《專利導航指南》國家標準發布,從基礎條件、項目啟動、項目實施、成果產出與運用、績效評價和全過程的質量控制等方面全面保障專利導航的實施,體現出了更加靈活、包容、注重需求分析和重視成果導向的特點,為專利導航的有效實施進一步奠定了基礎。
1.2 專利導航主要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
2013年,專利導航開始試點實施,首批選取了8家具有區域特色、優勢明顯、專利密集、布局合理的產業發展試驗區開展試點。2015年,《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要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建立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工作機制。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累計在17個園區、13個行業協會和115家企業實施了專利導航項目323個,實現了對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國家戰略性新興領域的全覆蓋。
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之所以首要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一是因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的產業地位;二是因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較強的技術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往往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發展與技術密切相關。專利導航以專利文獻為主要數據源,由于專利的技術性特點,專利信息分析形成的成果可以較容易地應用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中。
當然,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要解決的問題是產業問題而非純粹的技術問題。專利導航需要發揮專利制度對產業創新資源配置的配置力,進一步提高創新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創新資源向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聚集,從而促使產業價值鏈競爭地位不斷改善。
1.3 專利導航有望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程
我國全面推行數字經濟以來,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從數字經濟發展總結來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達到了12%,然而增長非常緩慢。在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過程中還存在就數字化而數字化的現象,其間缺少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論。在傳統產業,技術要素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已經變得至關重要。例如,眉山泡菜產業的轉型升級正是由于采用新的泡菜制備技術,一改過去需要較長時間腌制的復雜工藝流程,大大提升了泡菜的產量,促進了眉山泡菜產業的轉型升級。正是由于技術要素在傳統產業中的重要性日趨顯現,以及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頻繁互動,為專利導航在傳統產業升級中的應用帶來了契機。
過去在產業經濟的研究中,探討了知識勢能下的技術溢出或知識溢出對產業升級的促進和影響。這種依賴橫向或縱向知識溢出的效益會受到地理區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溢出效率是低下的。特別是對于傳統產業,其自身技術創新能力較低,對知識或技術溢出的敏感性和接受能力均較低。因此,依賴被動的技術溢出效應來促進傳統產業發展的過程必然是緩慢的。專利導航,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產業規劃方法,通過運用專利信息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關鍵技術進行揭示、運用和轉化,并結合供給要素和需求要素的全面分析,從而促進技術要素在傳統產業的嵌入或融合,最終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發展。
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已具備在傳統產業中實施的基礎條件:一方面,高新技術開發者在技術開發之初就會明確規劃技術創新成果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他們往往會通過技術宣傳、專利申請等途徑進行公開,這為專利信息分析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身處傳統產業的企業和資深專家往往對于什么樣的技術可以推進產業的轉型升級有一定的認識,這為需求調研和專利導航的實施提供了可能。
專利導航的這種主動規劃能力,有望打通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難點和堵點,極大地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進程,產生獨特的作用。
2 專利導航在傳統產業升級中的應用
2.1 遵循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一般規律
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在區域產業定位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各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規律,通過供給、需求等要素的協調和優化,最終實現產業升級。供給方面,要正確評估產業自身發展階段與技術水平,要正視產業的技術特征、企業特點和地區差異。農業、制造業和紡織業等傳統產業升級一般都存在大致相同的路徑依賴,即“手工業生產→機械生產→現代化生產”,或者“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不同產業的升級路徑也會有各自的特點。此外,即使同一產業部門,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在發展方向和戰略上將會截然不同,進而升級方向也不同。
需求方面,傳統產業主要涉及衣、食、用等生活領域,需要在迎合國內消費者需求愿望與激起國內消費者購買欲望間尋求突破方向。企業在選擇高端技術改造進行生產時還要面臨資本的約束和新的銷售渠道的搭建問題。
此外,傳統產業升級還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將重心從產品的產量轉向生產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上。只有綜合考慮影響產業升級的因素,并對產業升級中的困難、關鍵環節進行識別和應對,才能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一般而言,傳統產業發展的目標在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價值鏈低端邁向價值鏈高端,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創新驅動型發展。可以通過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設備,通過功能替代或在原有設備上增加自動控制系統,以及運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生產工藝,運用高新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管理現代化,實現對傳統產業進行高新技術改造。
2.2 專利導航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邏輯
在以技術要素為主要升級驅動因素的傳統產業中應用專利導航,可被看作是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應用范疇的自然延伸。
(1)傳統產業專利導航以產業問題研究為導向。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是面向產業升級的一種新方法。專利導航會根據項目需求分析結論進行針對性的信息檢索和采集。采集的內容除了專利信息之外,還包括非專利信息。《專利導航指南》建議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的信息采集還宜包括產業基本情況分析報告,對產業整體態勢、所面向區域的產業發展現狀、面臨問題的初步判斷。同樣地,對于傳統產業的專利導航仍然直面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需要深入挖掘目標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難點和關鍵問題,廣泛地將區域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的需求要素、技術供給要素等納入考慮范圍。圍繞產業問題開展專利導航是傳統產業專利導航的根本要求。
(2)傳統產業專利導航以成果運用轉化和技術要素配置為基礎。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均有賴于技術要素的全面揭示和應用。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來講,專利導航通過專利信息分析可以全面揭示技術的分布和發展情況,利用技術路線圖繪制、功效矩陣分析等方法可對區域技術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進行規劃。相較而言,傳統產業對技術要素的需求,除了對技術全景的全面揭示之外,更多地需要技術成果的運用或針對性的開發。通過專利信息分析匹配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促成技術成果的運用和轉化,或通過合適的研發主體的推薦或集聚來完成委托開發或聯合開發等,最終促進技術要素在傳統產業發展中的應用。
專利導航在傳統產業中的實施,通過全面揭示傳統產業亟需技術的發展水平,以遠景模式展示技術供給資源分布,以近景模式展示具體技術或科技成果引進的目標和評估建議。通過傳統產業的專利導航有望在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之間架起一條科技成果運用轉化之橋,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發展。
3 傳統產業專利導航仍應遵循“方向→定位→路徑”方法模型
《關于加強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專利導航規劃項目管理的通知》首次提出了產業專利導航的基本模型“方向→定位→路徑”。該模型采用了地圖導航的類比概念,通過“方向”來明確將要達到的目標,通過“定位”了解當前的位置,而“路徑”則是根據目的地和當前的位置來規劃到達的路徑。對于傳統產業專利導航來講,仍然可以沿用這一概念模型,并為其實施方法賦予新的內涵。傳統產業專利導航方法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傳統產業專利導航方法模型圖
3.1 傳統產業升級的方向與目標
傳統產業升級的終極目標是提升傳統產業的要素生產率,通過技術要素的嵌入和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高級化。對于傳統產業專利導航來講,產業升級方向和目標的確定與高新技術產業的導航大為不同。對于高新產業的專利導航,技術的演進和發展方向分析是最為核心的內容。但對于傳統產業升級來說,技術的演進方向僅僅是其中的一個需要關心的部分,確定產業升級的突破方向和對接成熟度較高的技術成果更有意義。
傳統產業的導航需要充分考慮和尊重產業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不同產業升級特點可能側重點不一樣,部分產業注重于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的推出,部分產業升級注重于現代銷售體系的形成,部分產業注重于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此外,傳統產業的不同產業鏈環節可能需要不同的生產要素的投入和配置,有供給要素、需求要素、制度要素等。專利導航需要充分考慮這些特點,結合產業升級的一般規律和專利信息分析,得到產業鏈技術供給圖譜,為產業升級指明方向。
3.2 產業定位
產業定位要解決的是“我在哪”的問題。在傳統產業專利導航中,專利信息在產業定位中的占比將會下降,需要更多地從區域的產業基礎和區域的生產要素概況來開展產業定位。產業基礎需要了解區域產業發展歷史、產業規模(包括在全國甚至全球的占比)、企業集聚情況、產業鏈分布情況、產品特點、加工方式與裝備水平、技術水平、產品附加值水平、競爭情況等內容。生產要素需要了解供給要素,如土地、資源、勞動力、技術水平等;需求要素,包括銷售渠道、市場規模、營銷方式、消費者需求等;制度要素,如產業政策、投資政策等。
3.3 傳統產業的升級路徑
路徑規劃需要在區域產業定位的基礎上,瞄準產業升級的方向,戰略性地思考如何進行轉型升級。對于傳統產業升級而言,我們需要根據區域本土企業的概況、產業的特點選擇采用內生式發展路徑,還是嵌入式發展路徑。內生式發展路徑需要依賴本土企業的創新發展,通過鼓勵本土企業自主創新、合作創新等,實現產業的發展躍遷。嵌入式發展路徑則主要通過技術引進、成果轉化等方式,將現有技術、裝備等嵌入到傳統產業,通過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實現高級生產要素的集聚,從而實現產業升級。在傳統產業升級中可能面臨多個產業鏈環節升級路徑不同的問題。部分產業鏈環節可能采用內生式發展,部分產業鏈環節可能采用嵌入式發展。另外,對于不同產業鏈環節的升級是否同時進行亦可以根據產業特點進行規劃。可以優先在關鍵產業鏈環節進行升級改造再推廣到其他產業鏈環節,亦可以選擇在全產業鏈環節同步推進。
除了技術要素之外,產業升級還需要考慮需求要素和制度要素,例如:要不要建立以及如何建立銷售渠道、專業市場平臺、配套設施、支撐制度等,消除產業升級中的難點、堵點,保障產業升級的順利實施。(作者:賈年龍 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