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加強政策法規體系的頂層設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應用場景、構建產業生態系統等方面提出了寧夏低空經濟的發展策略與實踐路徑。
一、寧夏低空經濟策略探索
1.1 政策體系優化策略
構建低空經濟政策體系。一是抓緊制定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低空經濟發展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全區低空經濟發展,編制總體規劃,推進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場景創新,實現高效統籌和各行業間的深度融合。二是適時出臺支持政策。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圍繞低空飛行服務、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和示范應用場景等關鍵領域制定具體措施。實施財政、土地和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并拓寬信貸、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的融資渠道,以支持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
1.2 產業協同發展策略
招大引優做強產業。一是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園。以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為試點,提升區域產業承載力和服務能力。實現與寧夏“六新六特六優+N”產業的有效融合,推動區域融合、行業融合、領域融合,共享低空經濟資源,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與有序配置,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新空間。二是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國內外龍頭企業和科創項目落戶。建立項目庫和目標企業庫,建設專業招商團隊,重點引進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無人機等航空器及其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并為落戶寧夏的企業提供獎補政策。三是支持本地企業發展。鼓勵本地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戰略投資和并購重組等途徑做大做強。引導相關產業和配套企業集聚,推動低空經濟規模化和集群化發展。
1.3 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策略
提升低空科技創新水平。一是搭建科研平臺。依托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嘉興路空協同立體交通產業研究院等行業創新平臺,發揮好低空經濟產業研究院作用,加強研發和技術創新投入,支持產學研協同發展,搭建運行實驗室等創新機構,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二是集聚創新人才。建立多層次教育體系,鼓勵和支持高校、職業院校開設通用航空、無人機技術、空中交通管理等相關專業。拓展產教融合新模式,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共同研發課程,定向培養飛行駕駛、機務維修、運營管理等各類專業人才。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具有實踐經驗的技術技能人才。
1.4 加強應用場景開發策略
加強應用場景開發。一是擴大公共服務領域應用。鼓勵各有關部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強無人機在交通管理、應急響應、城市消防等關鍵領域的應用。二是發展低空物流業。利用現有的通用機場,與領先物流企業合作,探索無人機“閃送”試點。三是開展空中游覽航線。利用寧夏旅游資源,推動“低空+體育”“低空+旅游”應用場景,促進立體交通和低空文旅新業態發展。四是提升農業應用場景能力。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實現“低空+農業”應用場景的智能化,增強作業效率和資源配置的合理性。
1.5 完善產業配套服務
完善產業配套服務。一是合理規劃建設基礎設施。規劃研究寧夏低空地面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推進跑道型通用機場、無人機/直升機起降場、各類起降點及航空器充(換)電、維保站等配套設施建設。二是打造集成服務平臺。建設集應用、檢驗檢測、認證、管控和飛行服務于一體的低空經濟綜合服務平臺,提升綜合服務水平。三是開通航路航線。制定城市低空航路管理辦法,分層劃設低空航路航線,科學規劃無人機城市航路,實現無人機、有人機融合并有序飛行。
1.6 確保安全保障策略
以安全為底線,促進低空經濟發展。一是完善軍地民協同管理機制。按照軍地民融合、責權利一致、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制定低空空域協同運行辦法,確保空防安全、公共安全和飛行安全。在堅持安全的前提下,找準安全管控與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最大限度地推進空域高效使用,提高低空空域使用效率。二是加強低空飛行器智能化管理。引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時監控飛行器狀態,預判維護需求,降低故障發生概率。規范低空飛行市場的準入標準和服務質量,確保飛行安全和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寧夏低空經濟實踐路徑
2.1 基礎設施建設與升級
繼續完善至2030年基本覆蓋全區的16個通用航空機場網絡布局。建設直升機停機坪、飛行服務站等硬件基礎設施和包括低空通信、飛行導航、監視、氣象監測等在內的信息基礎設施,并在原有規劃基礎上增強核心技術植入,搭建低空交通運行中心,包括數字孿生底座、綜合立體柔性網絡、交通大數據中心、運行安全中心、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運行管理中心、通用航空運行態勢監控中心、場景智能規劃中心等內容的建設。
2.2 市場需求與服務模式創新
建立政企聯動的場景動態發布機制,圍繞行業痛點與難點,深入挖掘以政府、企業等為主體的低空服務市場需求,定期發布低空經濟場景能力(供給)清單和需求清單,暢通低空供給端與需求端之間的融通聯動渠道。利用科普活動、航空賽事、低空旅游、行業會展、無人機表演等形式,加強宣傳引導,推動低空經濟走向公眾、服務公眾。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如租賃服務模式和增值服務領域,以滿足用戶端的場景需求。
2.3 資本運作與投融資機制
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混合型投資模式等方式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成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和風險保障,并提供信貸支持、資產管理、金融衍生品等服務,以撬動更多資金、資源和力量參與低空經濟產業建設。加大對低空經濟優勢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產業化進程。
2.4 加強合作與交流
通過參與國際航空展會、舉辦低空經濟論壇、研討會等活動,引進先進技術、項目、優勢產業鏈企業等多元合作方式,結合寧夏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提升技術水平,擴展市場空間,推動寧夏低空經濟發展。
三、結語
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寧夏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寧夏在低空經濟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仍面對諸多挑戰。寧夏必須對政策、產業、技術、人才等多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和實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實現低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張 璐、王慶峰、賈正偉、師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