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空經濟與物流互動的發展趨勢看,主要表現為:技術創新推動無人機、自動駕駛飛行器等技術的進步將進一步推動低空物流的發展;政策支持促進,各國政府對低空經濟的政策支持將加速低空物流的普及和應用;場景拓展引導,低空物流將逐步從偏遠地區向城市中心拓展,應用于更多場景,如快遞配送、緊急救援等;生態融合拉動,低空經濟將與智慧城市、智慧農業等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經濟生態。
一、政策創新與標準制定
首先,關于審批流程簡化,涉及低空物流審批流程改革、一站式空域申請平臺建設、政策創新對低空物流發展的作用。通過政策創新簡化審批流程,提高低空物流的運營效率。國家層面的政策,一是規劃引領,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發布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 年)》,明確提出了到2027 年和2030 年的階段性目標,圍繞增強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等五大領域明確了20 項重點任務,推動低空經濟在物流配送等領域的商業應用。二是法規保障。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修訂草案規定保障低空經濟發展對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明確劃分空域應當兼顧低空經濟發展需要,為低空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法律層面的保障。其次,關于技術標準與保險責任體系制定,涉及統一技術標準(如飛行高度、避障規則)和保險責任體系的制定,以及其在降低運營風險中的作用。包括低空物流技術標準制定原則、保險責任體系構建、政策法規對低空物流風險管理的影響等方面,以通過標準和保險體系的完善保障低空物流的健康發展。低空經濟與物流發展的互動政策,包括國家和地方層面的規劃引導、法規保障、基礎設施建設、場景應用拓展、產業扶持與集聚及安全監管強化等措施,旨在推動低空經濟在物流領域的健康發展。這些政策將促進低空物流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和支撐。政策支持與法規完善。政府出臺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的健康發展,如《國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案》明確低空經濟國策地位,提出改革措施。法規完善,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管理規定》要求無人機用戶實名注冊,確保飛行安全。政策法規支持,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明確低空空域的管理與使用,促進低空經濟的發展。同時,針對無人機、空中出租車等新興物流運輸模式,制定相應的安全標準和操作規范。政策與資金支持,通過財政補貼、產業基金等方式支持低空物流發展,如深圳等地對無人機物流提供航線補貼。多元化融資渠道,降低運營成本,促進市場活力。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低空飛行基地建設、通信與導航系統建設,地方政府積極推動通用機場、起降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低空物流提供保障。加大對低空經濟相關基礎設施的投資,提高低空物流的效率和服務能力。

二、基礎設施優化與共享
首先,關于現有設施改造,利用樓頂平臺、直升機停機坪等改造為無人機起降點,降低建設成本。涉及城市空間利用與低空物流設施改造、低成本低空物流設施建設集合。其次,關于分層網絡建設,通過“大型樞紐—中型節點—小型站點”三級物流起降體系的規劃與建設,以及其在區域覆蓋中的作用。涉及低空物流網絡布局優化、物流起降站點建設標準、區域物流網絡協同發展,通過分層網絡建設實現低空物流的高效覆蓋。再次,關于信息通信系統的集成,推動5G、物聯網等技術在低空物流中的應用,實現飛行器與地面控制中心的實時通信,確保物流信息的準確傳遞與處理。涉及低空物流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與集成、物流信息平臺的構建與優化,以及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通過這些措施,提升低空物流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安全性。最后,關于應急管理體系的建立,針對低空物流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制定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確保物流活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涉及低空物流應急管理體系的構建、應急資源的儲備與調配,以及應急演練和培訓的實施。通過這些努力,提高低空物流的應急響應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基礎設施優化與共享是實現低空經濟與物流協同發展的重要路徑,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推動低空物流的健康發展。
三、技術革新與研發支持
首先,針對電池技術的攻關,涉及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研發、電池材料創新、電池性能提升策略等文獻,通過技術革新解決低空物流中電池技術瓶頸問題。其次,關于低空智聯網建設,包括低空智聯網(L5G 通信、衛星導航融合)的構建,及其在實時空域管理平臺中的應用。涉及低空智聯網技術架構、通信與導航技術融合、空域管理智能化等方面,旨在通過技術手段提高低空物流的運營效率和安全性。技術創新與研發。支持無人機技術研發,提升無人機在物流中的應用能力,如開發長續航、高載重無人機。推動智能化物流系統的研發,實現物流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提升物流效率。支持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研發,制定技術標準。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進行技術研發,推動無人機、空中運輸系統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提升物流運輸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鼓勵低空物流在城市配送、生鮮冷鏈、應急物資運輸等場景的應用。人才培養與引進,教育培養,在高校和職業院校設立相關專業,培養低空經濟與物流領域的高素質人才。人才引進,引進高層次人才,為低空經濟與物流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強人才培養,支持高校和職業院校設置相關專業,吸引國際高端人才,提升行業素質。
四、產業協同與生態構建
首先,針對龍頭企業培育,本研究探討了低空物流龍頭企業(例如大疆、順豐無人機部門)的培育過程,以及其在整合制造、運營、服務企業形成產業集群中的作用。通過低空物流產業集群構建、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產業協同創新機制,龍頭企業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和協同效應。其次,關于跨界合作拓展,本研究涉及“低空+物流+電商”跨界合作的模式與案例,以及其在拓展冷鏈物流、醫藥配送等高附加值場景中的應用。通過跨界合作模式創新、冷鏈物流與低空物流融合、醫藥物流發展新趨勢等方面,以跨界合作拓展低空物流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再者,關于政策支持與標準制定,本研究需強化政府對低空經濟與物流協同發展的政策引導,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土地使用等,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加快制定和完善低空物流行業標準和規范,涵蓋無人機飛行管理、物流配送流程、安全監管等方面,確保低空物流的安全、高效運行。此外,建立低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實現物流信息互聯互通,提升物流協同效率。最后,關于社會認知與接受度提升,本研究需加大低空經濟與物流協同發展的宣傳力度,通過舉辦論壇、展覽、科普活動等形式,提高社會各界對低空物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同時,加強低空物流安全教育,提升公眾安全意識,為低空物流的廣泛應用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五、試點示范與市場培育
首先,關于試點區域選擇,本研究分析在山區、海島等交通不便區域優先試點低空物流的可行性與優勢。涉及低空物流試點區域選擇標準、試點項目實施經驗、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性驗證等,通過試點示范項目推動低空物流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其次,關于政策支持與市場激勵,政府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降低企業初期成本,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低空物流建設的策略與效果。涉及政策支持對低空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稅收優惠政策設計、社會資本參與低空物流建設模式等,通過政策支持和市場激勵促進低空物流市場的培育和發展。再者,加強市場監測與評估機制。建立低空物流市場的定期監測體系,跟蹤試點項目的實施效果,評估低空物流技術的經濟性和社會效益。涉及市場監測指標設定、數據收集與分析方法、評估報告編制等,通過科學的市場監測與評估,為低空物流市場的持續優化和拓展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基于市場監測與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政策支持與市場激勵措施,確保低空物流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作者:趙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