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整合到生態構建,先進制造業升級新路徑當前,中國先進制造業正經歷從“追趕者”向“領跑者”的深刻變革。傳統以單一技術突破為主導的升級模式已顯露出局限性,倒逼中國制造業必須突破“點狀突破”的路徑依賴,轉向基于生態網絡的系統性升級。
在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與科技革命范式迭變的雙重驅動下,具有技術密集、創新驅動、綠色高效產業形態的先進制造業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戰略制高點,其發展水平不僅映射國家綜合實力,更直接關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話語權爭奪。當前,中國先進制造業正經歷從“追趕者”向“領跑者”的深刻變革。傳統以單一技術突破為主導的升級模式已顯露出局限性,倒逼中國制造業必須突破“點狀突破”的路徑依賴,轉向基于生態網絡的系統性升級。浙江萬豐奧威汽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豐奧威”)通過跨國并購整合航空制造技術,進而構建低空經濟生態系統的實踐,為觀察先進制造業升級路徑轉型提供了典型樣本。

技術整合:通過并購獲取核心資源,夯實底層能力
先進制造業的“先進性”本質在于技術創新體系、工藝革新能力與流程再造水平的系統性突破,通過將前沿技術成果嵌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服務增值的全生命周期,形成高能效、高附加值產出與品質迭代能力的市場供給體系。當前,歐美企業依托百年工業積淀的技術優勢,仍掌控著高端裝備、精密部件等領域的核心話語權,這種技術霸權與生態壁壘正倒逼中國企業探尋技術整合與生態重構的破局路徑。
萬豐奧威敏銳洞察到,跨國并購是實現技術整合、補足自身技術短板并擴展全球市場的有效途徑。其核心邏輯在于“以資本換技術”,通過資本運作獲取目標企業的核心技術資源,進而快速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與市場競爭力。2016 年,萬豐奧威通過收購奧地利鉆石飛機公司進入通用航空領域,整合其全球領先的活塞式固定翼飛機制造技術,成為全球通用航空領域的“領跑者”。2025 年,萬豐奧威戰略并購德國Volocopter 的航空技術資產包,涵蓋eVTOL 專利集群、制造工藝體系及歐洲市場渠道。Volocopter 是全球最早從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研發的企業之一,其產品滿足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最嚴格標準,并已獲得設計組織批準(DOA)和生產組織批準(POA),相關機型進入型號合格證(TC)取證階段。這一舉措精準鎖定垂直起降設計、電池動力系統等關鍵技術模塊,與既有通用飛機制造能力形成縱向互補,快速填補低空飛行器領域的技術斷層。通過標的企業的技術認證背書,萬豐奧威不僅規避了歐洲市場的技術準入壁壘,更將研發制造能力延伸至城市空中交通新場景,實現了核心技術獲取、區域市場滲透與產業生態卡位的戰略協同,為全球化競爭構建起“技術—市場—標準”三位一體的底層能力基座。
協同創新:技術融合與產業聯動,推動產品迭代
獲取技術要素只是起點,通過系統性協同創新將技術勢能轉化為生態動能,才能實現產業鏈價值的指數級增長。萬豐奧威以技術融合為支點,將Volocopter 的eVTOL 核心技術模塊與自有“鉆石飛機”技術平臺深度耦合,結合自身技術儲備,開發高性能電動飛機。其中,汽車輕量化技術為eVTOL 飛行器的設計提供了經驗,助力優化飛行器結構、減輕重量、提高能效;通用飛機制造業務則為萬豐奧威積累了飛行器設計制造知識,構建了完善的供應鏈及全球銷售、售后服務體系,為eVTOL項目的快速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此外,萬豐奧威還引入德國精密制造工藝,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在技術融合的基礎上,萬豐奧威重構研發體系的協同范式——如成立聯合研發團隊,聚焦UAM 場景,致力于開發智能飛行控制系統和AI 驅動的航線規劃技術;針對eVTOL 飛行器對動力系統的嚴苛要求,重點突破高比能量電池技術瓶頸,與戰略合作伙伴在新型復合材料、電驅動系統及動態飛控技術等領域展開深度協同研發。這不僅提升了飛行的安全性和運營效率,還為未來城市空中交通的智能化、自動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萬豐奧威還充分利用中國本土市場的數據反饋,不斷迭代適應本土需求的機型設計。
生態構建:從單一產品到全場景解決方案
低空經濟作為極具潛力的新興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預測,2025 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攀升至1.5 萬億元,至2035 年更是有望突破3.5萬億元。技術整合與協同創新的成果,為萬豐奧威打開了從“產品輸出”向“系統賦能”躍遷的窗口。然而,單一技術的商業化能力難以支撐低空經濟的規模化發展,唯有構建完整的生態網絡,才能真正釋放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在此背景下,萬豐奧威構建起“低空經濟”多維度價值網絡,成功實現從技術輸出到商業模式的跨越式躍遷:
通過產品矩陣和技術能力打造全新業態,形成生態構建的“硬件”支撐。以eVTOL 為核心載體,延伸出DA 系列固定翼飛機、多旋翼無人機等差異化產品矩陣,形成貫穿通航培訓、應急救援、物流運輸、低空旅游等場景的全鏈條服務能力。依托智能化系統VoloIQ 與智能化起降設施Volo-Port,通過基礎設施、標準體系和協同網絡提升業態的市場滲透與價值延伸,打造低空新生態。一方面,借力政策紅利,延伸下游應用場景;另一方面,積極探索UAM 商業化模式,與地方政府攜手共建“智慧空中交通網絡”,以搶占未來出行市場。在此基礎上,萬豐奧威進一步推進生態聯盟構建,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共同體并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推動完善低空飛行器適航認證與安全法規,增強行業話語權,為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多管齊下,萬豐奧威不斷完善低空經濟生態體系,推動低空經濟邁向新的發展階段,在低空經濟這片廣闊的藍海中,持續領航前行。
萬豐奧威的升級路徑,是技術勢能、產業動能與生態效能的三重耦合,即技術整合通過跨國并購快速補足關鍵短板,為后續創新奠定基礎;協同創新階段通過跨領域技術融合與產業鏈聯動,實現技術要素的價值倍增;而生態構建則將單點技術優勢轉化為系統競爭力,通過標準輸出與場景拓展重構產業話語體系。
這一路徑的核心啟示在于:先進制造業的突圍不能局限于技術層面的追趕,更需要構建“技術—產業—制度”協同演化的生態系統。然而,這種系統性升級仍面臨如何建立生態反哺技術迭代的可持續機制、如何平衡生態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以提升協同效率、如何應對國際監管體系對新興技術生態的適應性滯后等深層挑戰。未來,中國制造業的升級需在生態治理機制、價值分配模式與風險防控體系等維度持續突破,方能在全球產業變革中實現從“嵌入”到“主導”的質變。(作者:趙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