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新區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千億級園區、國家級重點園區工作中,搶抓機遇,聚焦工業項目,在進一步強化改革意識、創新意識的同時,主動增強服務意識,為工業新區建設提速發力。
工業新區緊緊抓住國家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一帶一路”戰略兩大歷史機遇,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對接京津產業轉移企業和項目上,成功引進中糧、匯源等一批京津知名企業。工業新區深入實施“三個一百”工程,引進百家高校產學研項目、百家紡織服裝名企、百家食品名企。目前,共簽訂合作、進區協議15項,達成合作意向30余個。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第一個由北京整體搬遷到河北建成投產的項目。同時,“一帶一路”戰略離不開大批基礎產業支撐,交通工程設施產業在新區異軍突起,相關企業68家,市場及品牌占有率高,產業發展蓄勢迸發。
工業新區有效利用衡水處于京、津、濟、石4大都市中心位置的區位優勢,和出門上高速、抬腳乘高鐵的便利交通條件,根據既有規劃,全面啟動中心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將建成以完整產業鏈為基礎的,商貿、金融、居住、教育、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新城區。
作為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省40個重點承接京津產業轉移平臺之一的工業新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實現項目注冊和項目服務一站到底,為企業提供保姆式、訂單式服務。養元公司三期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只用6個月,被市委主要領導稱為“養元速度”。新區實行全員招商,全員動員,服務一對一、推介一對一、盯辦一對一,形成“人人找線索、部門領項目”的工作態勢。在招商引資方面啟動全員跑辦政策,不僅比跑辦項目的質量,還比對招商項目的服務是否到位,是否讓企業滿意,贏得了大批進駐工業新區企業的贊賞,樹立了工業新區良好的外部形象。
工業新區強化產業聚集效應,形成了以中糧、雨潤、匯源、養元、老白干、葵花藥業等為代表的食品醫藥產業,以威克多、遨宇、衡美等為代表的紡織服裝產業,以英利、漢盛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寶力、中鐵建等為代表的交通工程設施及裝備制造產業,以冀衡、東華、精信等為代表的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產業,以衡水內陸港為代表的物流產業。產業的聚焦形成了越來越完整的產業鏈條,從而形成良性發展和有序擴規發展。
為更好地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工業新區與中食協、中紡聯等單位合作,編制了產業專項發展規劃,建設四大專業園區:一是現代食品產業園,規劃3平方公里,計劃投資84億元,重點建設健康食品、果品飲料和會展物流三大基地。二是服裝產業園,規劃2平方公里,計劃投資60億元,重點引進品牌服裝、紡織、家紡等紡織服裝產業生產類項目。衡水紡織服裝產業擁有工業企業近900家,規上企業100余家,企業攤點13000多個,產業工人7.9萬余人,職業教育發展迅速,年培養技工5萬人,勞動力資源異常豐富。三是橡塑產業園,規劃1.2平方公里,計劃投資59億元。建設氯化聚乙烯產業鏈及工程橡膠全球最大的生產、制造基地。四是生物醫藥園,規劃2平方公里,計劃投資60億元,重點建設原料藥、制劑、生物制藥及京、津、石產業配套項目。
衡水工業新區秉承水、電、勞動力供給充足,價格優勢明顯等資源優勢,為企業量身打造政策、科技和環境創新機制,助力企業發展壯大,推動新區發展。一是政策創新。在省、市大力度的政策傾斜下,只要是好項目,工業新區保障項目用地,在資金上給予更大支持。設立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對主導產業重大進區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的10-20%予以扶持;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用于重大項目土地和基礎設施扶持;制定全球采購計劃,與金融機構合作開展“銀證通”融資業務,扶持企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成果孵化。二是科技創新。工業新區依托河北首家“藍火計劃”基地,三年內為企業引進100項優質高校產學研項目,建設食品、服裝產業的國際級研發機構,同時建設“藍火計劃”衡水基地分部。三是環境創新。在發展環境上,設立行政審批局改革試點,全力打造項目注冊“一口清”和項目服務“一號通”,全面實行手續限期辦理。在生態環境上,以“最美城區、最綠園區”為目標,整體提升改造,籍衡水之靚麗,打造更加宜居、宜業、宜商的新區氣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