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音橋商圈隔壁,經由老廠房改建的喵兒石創藝特區受到不少企業關注。近日,北京一家著 名美食眾創空間安家江北觀音橋附近的喵兒石創藝特區。截至目前,創藝特區已入駐50多家文化創意企業。
記者調查發現,重慶日漸增多的眾創空間,吹起了文藝風。喵兒石創藝特區、北倉、鵝嶺二廠等文創特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文創企業安家落戶。這群改造在老建筑之上的文化創意特區,將如何實現老樹發新芽,怎樣才能成為文化經濟的聚集地,他們當中會否誕生重慶版“798”?
舊瓶裝新酒
老廠房變身創藝特區
從觀音橋步行街出發,往鴻恩寺方向步行1公里,發現一片被圍擋圍起來、正在修建的廠房,這就是重慶目前距商圈最近的一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喵兒石創藝特區。從斑駁的墻體及廠房的輪廓,依稀能看見當年重慶白貓香皂廠老廠房的身影。其實,喵兒石創藝特區正是在廢棄的老廠房上重新翻新而來。
“重慶其實有很多老廠房都特別有味道,整體包裝出來也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包括北京的798在內,全國都有不少文創園會用老廠房來改建。白貓老廠房的建筑有特色,廠區樓層不高,空間也比較自由,再加上離觀音橋非常近,地理位置很好,因此,重慶未來之家置業有限公司買下這片老廠房后,就決定做具有特色文創產業的文創特區。”喵兒石招商部相關人員陶喜寶告訴記者,喵兒石創藝特區決定定位于“互聯網+文化產業+體驗式商業+創投空間”的第三代文創園新模式,今年下半年對外開放。
按照規劃,喵兒石創藝特區將廠房劃分為三部分。陶喜寶介紹,一是創意產業辦公區域,集中各種各樣的傳媒公司、企業俱樂部、藝術家工作室、個體創業者等。二是文化藝術聚集地,主要用于各類藝術活動的展示。第三個組成部分就是體驗式消費,引進了承載世界杯的攀巖館、中國 首 家創客空間旗下的美食眾創空間、高端定制花店、青年作家開的獨立書店、重慶獨立設計師的服裝工作室,還有蛋糕烘培店、咖啡館、小酒館之類的消費場所。陶喜寶表示:“這片消費區域不僅是普通的店鋪,而且是非常有文化氛圍的原創文化體驗館。”
挖掘“工業遺產” 文創園紛紛向“798”靠攏
重慶白貓香皂廠老廠房華麗轉身,我市不少老廠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紛紛向北京798靠攏。
在原重慶市江北紡織倉庫(現稱北倉),三斤耗兒魚老板高原告訴記者,選擇在北倉開店,租金和常規商圈相差無幾。而且由于房子結構很老,對設計和工程要求比較高,200平方米的店她投入了近200萬元。“但這也是我最終選擇在此開店的原因。”高原介紹,這類有調調的老倉庫、老廠房,比起只能常規裝修的商圈,更能體現一個店的氣質。此前,高原考察了30多個店鋪,最終把門面定在了北倉。
北倉運營方負責人李波介紹,北倉經營面積約1萬平方米,只招10家品牌入駐,所以租金并非關鍵。從盈利模式看,主要是向外輸出和輸入文創品牌,約1000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可幫助入駐的品牌方成功復制,也會將國內優秀的文創品牌引進來。北倉未來會變成以圖書閱讀為主的文創街區。
“我們的定位是國際無界創意廠。”二廠文創公園相關負責人彭楠介紹,公園前身為重慶鵝嶺印制二廠,為讓二廠有國際范,他們邀請了創造倫敦TESTBED 1的英國知名建筑設計師,設計二廠建筑改造方案。“大約還有5個月,二廠文創公園就能正式開園。”彭楠說,公園以引進涉外文創商業為主,兼具孵化功能。
位于重慶縫紉機廠舊址的“S1938創意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保留原貌是重要原則之一,他們主要為設計服務、文化傳媒、電子商務、時尚消費、大學生創業和現代金融服務業提供孵化和場地。
而由重慶商報社和重慶晉唐文化打造的枇杷山文化創意產業園也正在如火如荼地修建。枇杷山文化創意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緊鄰重慶印制一廠,有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園區總占地面積1.6萬多平方米,總投資超過6000萬元,未來將著力發展書畫、非遺類文化產業。
新消費推動
近一兩年來,重慶掀起一股老廠改造熱,先行者要數N18文創產業園。早在2011年底,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重慶印制五廠老廠區,就變成了集休閑、創意、設計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N18 LOFT小院創意產業園總經理吳穎紅表示,隨著市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精神體驗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廠房有著多年的人文積淀,通過改造釋放出旅游、人文等商業價值,成為時下老廠改造熱的動因。
北倉運營方負責人李波則表示,重慶的文化產業發展迅速,但缺少類似北京798的地標性建筑。“所以我判斷這是商機,去年就啟動了北倉項目。”而彭楠則表示,商圈模式無法滿足年輕人喜歡創新的特質。老廠的改建分為兩派,一派是建以商業為主,比如鵝嶺二廠;另一派則是建文創產業園為主,如N18。
文創園區須接地氣
回報周期長
紅紅火火的老廠改建,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文創產業園,如何才能造就重慶版798?
吳穎紅表示,做文創產業園回報較低,此前改造N18共投入2000萬元,主要用于提升軟硬件服務,比如即便全區停電、停水,N18則可自己二次供水、供電。因此,要吸引企業入駐,基本的硬件條件必須要考慮。另外,運營方的實力如何,也得事先做調查。
“我市文創企業大多都在起步階段,運營方管理能力、服務、營銷等能力,都是入駐企業需要考慮的,而不是看一時的炒作。“其實在北上廣有很多成功的文創園區,但重慶的文創園區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市場還需要長期培育。”陶喜寶坦言,“文創園區的任何文化活動或入駐商家,都不應該是關起門來自娛自樂的高冷文化產業,文創產業園不僅僅為一小撮文藝青年服務,而且要形成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有盈利能力的文創聚集地。”
投資回報周期較長也是各個文創園區需要面對的問題。陶喜寶告訴記者,收租并不是喵兒石創藝特區的盈利點,他們希望打造出一個品牌。如果成功,這種文化園區的模式將被復刻,同樣的項目還會在重慶被接二連三地出現,屆時再利用品牌來“吸金”。“當然,這需要一段時間,并不是短期的盈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