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重慶艷陽高照、活力四射,正是揮灑激情、干事創業的好時節。8月3日上午,巴南區33個重點項目分別在麻柳沿江開發區,界石經濟園區、公路物流基地鏟起奠基第一鏟土,正式動工建設。據悉,33個項目總投資186億元,涉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現代物流等多領域。
其中,在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重慶麻柳沿江開發區)動工的北大醫療、四川新綠色、川安醫藥產業基地等10個重點生物醫藥項目扎推開工,創下重慶生物醫藥企業一次性開工數量之最;在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動工的京東(重慶)生態型智慧物流園,更是投資不少于10億元,將京東在巴南“1個項目變7個”的事實再升級,成就“1變10”的佳話。
不僅如此,剛簽約的36個優質重大項目,還將為巴南帶來713億元新投資。
項目的接連簽約開工,拉動了投資、穩住了增長,加快了產業集聚,優化了產業結構,不斷夯實發展的“基本盤”,助推巴南經濟社會向高質量發展挺進。
藥物流、醫療谷、中藥飲片
大項目云集 “戰新”占鰲頭
引項目就是引發展,促項目就是促增長、強后勁。
2018年上半年,巴南的這一組數據驚艷眾人:6個月里,近百個項目動工建設,順利完成項目建設“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全面目標。
數據漂亮,質量呢?且讓我們從巴南剛開工的項目“籃子”中,盤點一二:
同一天開工、同一個園區,新綠色現代中藥項目與川安綜合性醫藥產業基地項目“緣分”特別深。一個專門“制藥”,一個專門“送藥”,兩家居于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終于在巴南的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聚攏。
“我們希望中藥能夠進入像沖泡咖啡一樣的便利時代。”新綠色現代中藥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巴南投資約5億元,建設飲片前處理車間、提取車間、研發中心等,生產產品包括中藥配方顆粒、中藥飲片。
“今后,線上問診、線下送藥將成為患者就醫的新方式。”川安綜合性醫藥產業基地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投資9億元,分兩期在巴南建設藥品流通配送基地和中藥飲片生產線,依托便捷交通,搭建了醫藥物流平臺,形成“主城一小時三公里送藥上門”的便捷式醫藥物流。
建一個醫療方面的“創新谷”——這正是北大醫療產業園項目在巴南的“大計劃”。該項目將依托北京大學豐富的專家資源、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完善的醫教研體系,以及方正集團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產業整合能力,在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重慶麻柳沿江開發區)投資2億元,搭建基礎實驗平臺、中試小試平臺、生產制造平臺,提供孵創、產業、基礎、可研等服務。
梳理本次巴南集中開工的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占比近50%。戰新項目“唱”主角,有利于巴南在下一步發展中擴大增量、優化結構、打造經濟增長點。
上半年全區售電量增長21%
逆勢向上揚 巴南“景”更好
京東(重慶)生態型智慧物流園項目、重慶順豐產業園項目;普康醫療器械生產基地項目、凱耀醫療器械項目;重慶躍欣電子生產基地項目、新康意二期……細看8月3日,巴南集體動工的33個重點項目,同行業、同競爭的企業或公司在巴南做起“鄰居”的還真不少。這種“冤家愛聚頭”的現象,從另一方面折射出巴南在精準的產業定位和“筑好良巢引鳳棲”的大智慧。
近年來,巴南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從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重慶市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確定,重點發展信息通信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輕工服裝等5大產業集群,并迅速在界石、麻柳、南彭集聚起惠科電子、智睿生物、京東電商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初步形成500億級通信技術產業集群,300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和1000億級綜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專業市場及國際貿易等產業集群。巴南正迎來發展動能新舊轉換、多點支撐、接續有力的新未來。
“第一次來巴南麻柳最吃驚的是,一個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居然聚集了這么多國內外領先的龍頭醫藥企業和高端產品!”一家當天開工的醫藥企業負責人說,目前我國除上海張江、武漢光谷、江蘇泰州等少數幾個成熟的醫藥產業集聚區外,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算是較為成熟的一個,其產業聚集度居西部地區前列。
定位準、布局好、聚集高,巴南產業的良性循環,助推巴南經濟在轉向高質量過程中,穩中有進、量質提升。
今年上半年,有這樣一組數據,讓巴南統計系統的人引以為傲:全社會售電量14.1億千瓦時、增長21%,位居全市前列。
從事經濟工作的人知道,系列宏觀數據中,用電量是與實體經濟結合最緊密的指標之一,也是最真實的數據之一。
實際上,巴南的售電量一直處于增長狀態,由此可見巴南整個經濟發展狀態,一直處于項目“謀劃一批、開工一批、建成一批、投產一批、達效一批”的良性循環,接二連三、氣勢如虹。
稅收質量高非稅占比僅6.6%
全方位服務 “陽光”“雨露”足
一顆種子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需要一塊肥沃的土地;一個項目的簽約入駐、投產達效,更需要一個能支撐它的區域。巴南區域投資環境如何?聽聽企業怎么說——
在8月3日重點優質項目集中動工活動中,入駐重慶生物醫藥產業園多年的智睿公司老總蔣仁生給大家分享了一個“雙電源”故事。
生物制藥企業發展周期非常長,企業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處于研究試驗階段。假設停電一次,就可能導致一場準備已久的試驗失敗,一旦停電一天,就可能虧損上千萬元。在了解到園區企業特殊的用電需求后,巴南麻柳沿江開發區專門購置發電機,搭建另一條專屬醫藥企業的應急電源。“工作效率之高、行動之快、服務之貼心,這讓我們非常感動!”蔣仁生說。
以下看上。巴南各個平臺公司、園區管委會全方位、優質的服務是巴南區委、區政府認真落實中央和市委要求,建立“清”“親”政商關系,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投資環境、提升服務效能的有力佐證。
去年以來,巴南在全區范圍推行“優惠政策規范、土地供應規范、稅收征管規范”三項規范,讓區里的“大事”議事有規則、決策有依據、執行有標準、責任可追溯,營造了陽光、透明公平的營商環境。
同時,巴南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全職能、全智能、全融合“三全式”辦稅服務廳,為納稅人、自然人開通電子稅務,網上申報率達98%;推進政務服務進園區,在麻柳園區、物流基地等設立企業服務中心,零距離面對面解決企業難題;將服務流程規范為受理、審查、決定、頒發結果4個環節,最大限度壓縮辦理時限,平均承諾辦理時限比法定辦結時限壓縮48.4%……
一系列舉措落到實際,化成實實在在的數據:上半年,巴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93.4%,非稅占比僅為6.6%,稅收質量位居全市第二!
這是巴南通過政府部門削減收費的“自我革命”,有力促進了簡政放權,有效降低企業成本負擔,又保持相對合理的商務運行成本,進一步優化改善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獲項目“偏愛”有秘訣
創新“引力”強 開放“元素”齊
與大多數后發制人的區域相似的是,巴南獲項目“偏愛”的秘訣還有重視科技創新和對外開放。
在創新上,巴南克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少這一短板,充分激發企業主體活力,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力軍。
在老摩企宗申產業集團,一棟嶄新的技術中心拔地而起。走進技術中心,一間間實驗室有序排列,實驗室里,科研人員們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各種實驗。
目前,宗申創新研究院已獲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等稱號,每年企業R&D(即研究與試驗發展)投入將達到營收的2.5%。
同樣,剛攻破液晶面板曝光制程“黑科技”——4道光罩制程技術的惠科金渝,也在巴南建立了“重慶光電顯示技術研究院”,集結800多名來海內外科研人員,每年投入不少于總銷售額10%的資金用于創新研發。截至目前,該研究院為惠科金渝帶來的,不僅僅是1000多件專利,還有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這里是創新的熱土,豈有不來之理!”剛動工的重慶躍欣電子生產基地項目負責人這樣評價巴南的創新“引力”。
在對外開放上,巴南搶抓“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帶來的新機遇,先于2016年開通重慶東盟公路班車以“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的班車模式,打開重慶陸運“下南洋”的最佳方式。此后,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東盟跨境貨運直通車、公路班車與中歐班列(重慶)的無縫銜接……開放元素不斷聚集,巴南開放的姿態愈發生動。
目前,位于巴南南彭的重慶公路物流基地形成了綜合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專業市場及國際貿易等產業集聚發展格局,預計2020年將實現總投資超500億元、年銷售收入約1000億元、年稅收約10億—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萬—10萬個,成為我市統籌推進現代商貿物流業的重點工程及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窗口,對西部物流業健康發展及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