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檳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后實現300億元,五年后實現500億元的目標。”近日,《湘潭縣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在天易經開區引起巨大反響。作為湘潭檳榔產業重鎮,天易經開區圍繞檳榔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通過集群聚力、科技賦能、文化領航,一幅供給側改革助力產業升級壯大的藍圖正徐徐展開。
集群聚力
產業規模日益擴張
目前,全省檳榔行業有龍頭企業7家,其中有4家落戶在天易經開區,分別是胖哥、小龍王、伍子醉、皇爺,再加上龍少爺、湘滋味、其中味等檳榔企業,以及配套的香精香料、包裝、物流等相關企業,2016年,天易經開區有規模以上檳榔企業20余家,年產值超130億元,已占全省的半壁江山。
檳榔產業經過多年的培育,天易經開區已基本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從前期的采摘、烘烤,到加工、包裝、添加劑制造、物流、銷售,形成完善閉環。檳榔產業是天易經開區產業特色最鮮明、產業鏈條最完整、產業貢獻度最高、拉動效應最顯著的產業,是當之無愧的主導產業。
2016年,天易經開區檳榔全產業鏈上交稅收近億元,占全區稅收總額的10%,檳榔產業全產業鏈從業人員達6萬人,年發放工資約30億元。僅胖哥、小龍王、伍子醉3家企業連續3年累計上交稅收2億元,直接安置勞動力就業達1.2萬人以上,年發放工資5億元以上,帶動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收入4億元以上。
科技賦能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走進天易經開區伍子醉檳榔的加工車間,重視科技創新帶來的變化尤為搶眼:檳榔加工傳統的19項工藝環環相扣,科學分布在相互連通的3棟巨大廠房中。每一項工藝都可以見到企業自行研發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生產效率較傳統人工提升數十倍。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科研中心,擺滿了企業自行研發的工藝裝備,這里誕生的一系列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令人印象深刻。伍子醉有關負責人說,重視科技創新,讓企業發展更有底氣,也走得更遠。
這是天易經開區檳榔企業通過科技賦能推動發展的生動一例。為擴大產能、拓展市場、提高品質,近年來,天易經開區各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舍得投入,全行業每年的技改投入在億元以上。
通過加快自動化設備研發,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煮籽、發制、包裝工序已基本實現自動化,切籽、點鹵等勞動密集型工序自動化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近兩年將全部由機械化取代。同時,產品技術創新也在提速,各企業都組建了檢測實驗室,配備有專業技術人員,龍頭企業牽頭組建重點實驗室,開展技術攻關,在新產品研發,添加劑使用,微生物控制,檳榔纖維軟化,返鹵、返白現象的改良等方面進行了多項技術攻關,有的已取得初步成效。
科技賦能,還在企業經營上體現為管理的精細化、現代化,尤其是企業更加注重品牌創建。胖哥、小龍王、伍子醉等龍頭企業率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湖南省著名商標、湖南省名牌產品、省優質合格產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榮譽,率先開展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對外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對內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文化領航
供給側改革鎖定大目標
檳榔作為一種傳統地域性食品,來源于海南,興盛自湘潭,食用檳榔在湘潭已有400年的歷史。如今,小小檳榔果已從湘潭傳統地方特色食品發展成為湖南食品工業的龍頭和支柱,成為湘潭的一張“名片”,發展成一個市場廣闊的巨大產業。
為此,市、縣政府先后下發《湘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支持檳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湘潭縣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旗幟鮮明地支持檳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同時提出了“打造中國檳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實現300億元,五年實現500億元”的具體目標。
“市、縣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文件有十分厚重的‘文化味’,同時在整個產業的發展戰略上聚焦供給側的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措施,這讓企業信心大增,對今后的發展更有底氣。”天易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以《湘潭縣人民政府關于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為例,在加大產業扶持、打造“湘潭檳榔”品牌、支持科技研發、維護市場秩序、加強質量監管、加強行業監管、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破解招工難題、建設檳榔產業園、宣傳檳榔文化等10個方面提出了19條措施,每一條都針對相關的問題有的放矢,操作性極強。
其中明確,在天易經開區食品醫藥園選址2平方公里,建設檳榔產業園和檳榔產業孵化器,作為檳榔全產業鏈發展的主要載體;同時高規格策劃中國湘潭檳榔文化節主題活動,每兩周年一次,以論壇、招商、健康、藝術為主題,營造良好的檳榔文化氛圍。
天易經開區將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實施“湘潭檳榔”品牌戰略,大力推進檳榔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湘潭檳榔”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將檳榔產業打造成為地域特色鮮明的支柱產業,使天易成為湘潭檳榔在中國最大的集聚地和集散地,助推千億園區和國家級經開區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