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吸引了來自40個國家的117家海外機構參展。規模越來越大、質量越來越高的文博會,正是近年來廣東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側面。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成效卓著。
文化是軟實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2015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達3.82%,且增速一直高于同期GDP增速,有望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文化產業正走進經濟建設的主戰場,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期。
在廣東,嶺南文化積淀深厚,又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文化產業發展駛上快車道。從傳唱不衰的粵曲到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從豐富多彩的演藝市場到融合發展的新聞傳媒,在文化產業的多個領域,廣東都在全國范圍內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統計顯示,2015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648億元,占全省GDP比重5.01%,約占全國總量的1/7,繼續位居全國各省市首位。
廣東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一大特點是創新意識強。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直觀反映,廣東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也給文化產業帶來了很多新氣象。具體而言,體現為“內容新”:廣東文化產業的“互聯網+”程度頗深,在數字出版、網絡游戲、動漫制作等網絡文化產業領域中勢頭強勁。比如廣東動漫業總產值400億元,占全國1/3強;網絡音樂總產值約占全國半壁江山,游戲業總收入更是占全國總量的73.4%、全球總營收的17.5%。這些數字說明,廣東的文化產業與時代發展形成共振。此外,還有“模式新”,比如省內文化龍頭城市廣州日前成立文化上市企業聯盟,組建成一支強強聯合的“文化產業廣州隊”,探索文化產業高端集聚的新路徑。
廣東文化產業蓬勃發展,還有一大特點是“走出去”成效顯著。廣東是“一帶一路”的戰略樞紐,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地之一,也是我國的外貿大省。目前,廣東文化產業出口額位居全國之冠,大量文化產品走向海外市場。比如來自廣東的UC瀏覽器服務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用戶超過1億;去年,廣東僅游戲業出口營收就達176億元,出口的國家和地區100多個。提起廣東外貿,其實不僅有汽車、電子等工業產品,還有動漫、游戲等文化產品,同樣備受海外市場贊譽。
未來,廣東要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要不斷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特別要健全完善文化產業市場體系、扶持文化企業的發展壯大,讓“市場之手”來促進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繁榮。另一方面,還要加大文化人才的培養力度。歸根結底,人是文化的創造者。抓住了人才這一關鍵,就抓住了文化產業的內在核心。當前,廣東文化產業已匯聚了大量資本、高端人才、科技資源,未來還大有提升空間。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全面小康社會,公眾的文化消費需求也會進一步提升。廣東要積極適應這一趨勢、把握這一機遇,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廣東發展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