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優勢產業、拉長產業鏈條、壯大新興產業,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榆林堅定不移地推進能源化工基地高端化,努力打造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先行區。
作為全國重要的能化基地,近年來,榆林形成了一批基地級的產業集群,累計實施113個重大能化項目,完成投資2222億元。2015年,全市原煤、原油、天然氣、金屬鎂、蘭炭產量分別占到全國總產量的9.6%、5.6%、11.2%、44.2%和60%,火電裝機達到1435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達到241萬千瓦,成為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布局了一批世界級的能化裝置。“榆林版煤制油”、煤制烯烴、百萬噸煤間接液化、世界首套萬噸級甲醇制芳烴、全球首個煤油混煉以及粉煤干餾工業化試驗等一大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裝置成功運行,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20.7%,能化基地核心競爭力國內領先。
同時,建成了一批現代化的產業園區。榆林高新區、神府經濟開發區和榆林農業科技示范區升格為國家級產業園區,占全市國土總面積0.72%的產業園區產出了全市45.3%的GDP,能化基地集約節約發展水平持續提升。能化基地的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據介紹,榆林能源化工產值占到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帶動“十二五”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倍和2.4倍,居民收入實現翻番,民生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北部支援南部的發展格局全面形成。
今年以來,榆林進一步做大優勢產業,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榆林加快推進煤化電熱一體化、煤液化、煤制油、煤制氣、煤油綜合利用、鋁鎂合金深加工等重大項目建設,持續壯大蘭炭、煤電、甲醇、聚氯乙烯、鋁鎂合金等特色優勢產業,向規模經濟要效益。同時,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區域合作,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發展大型烯烴產業鏈、芳烴產業鏈、聚酯產業鏈,推動煤化工向合成纖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下游高端產品延伸,實現初級化工原料向精細化工產品轉變,力爭到2020年煤炭轉化率達到50%以上。該市還發揮豐富的土地、電力、礦產和風光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精準招商力度,引進培育一批與主導產業配套的制造業、加工業和服務業,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材料基地、區域性大數據基地和通用航空及無人機試驗基地,持續調優產業結構,全力打造高端能源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