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
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500家
《意見》規劃提出,到2020年,煙臺創新要素有效整合,創新瓶頸有效破除,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人才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新優勢基本確立,切實把我市打造成為“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創新發展新高地。
在創新投入方面,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3%;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4%以上;財政科技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3.5%以上;市級人才工作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3.6%以上。
創新載體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50家,省級創新平臺達到500家,引進或共建高端科技研發機構20家,創客空間達到60家。企業孵化器總面積突破1000萬平方米,其中經認定的市級及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突破300萬平方米。
創新人才集聚發展,高層次人才達到10萬人以上。其中,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突破150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選突破30人、省泰山系列工程人才突破200人、市雙百計劃人才突破300人。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到70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件以上;市級以上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達到80家以上;新爭取國家級、省級科技獎勵50項以上,中國專利金獎(優秀獎)12項以上。
同時,創新帶動作用不斷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5%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5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以上,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30%。
實現路徑篇:
科技領域
科技項目攻關最高可獲500萬元資金支持給予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30萬元補助
為緊扣新舊動能轉換重大科技需求,圍繞培強做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梳理產業創新主攻方向和著力點,組織實施創新發展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單個項目給予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
同時,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每年選擇一批尚未達到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實行入庫儲備支持。對提交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并獲受理的入庫企業,給予10萬元研發費用補助。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30萬元補助。
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構建設,對新列入的國家級、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機構,分別給予100萬元、30萬元資金補助。對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成效明顯的科技型企業,最高按技術合同交易額10%的標準,每年給予最高50萬元資助。
引進高等院校、國家級科研機構最低可獲1億元支持
諾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牽頭組建實驗室最高獲1億元支持
充分發揮駐煙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學科優勢,建立與全市資源、產業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精準對接機制,支持駐煙高校院所同等享受市級各類創新優惠政策。深入推進院所校區、城市社區、產業園區“三區”聯動,探索建設“校所城產”融合發展示范區。
加快建設眾創空間、中試基地及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建立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機制,支持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到企業兼職或創辦企業,鼓勵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和科技人才到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兼職。
為聚力招引大學大校大院大所,將面向重點產業發展,集全市之力加快招引。對整建制引進的國內外高等院校、國家級科研機構,給予不低于1億元支持。對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科研院所、世界500強企業等在煙設立或共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符合煙臺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發總部或研發機構,引入核心技術并配置核心研發團隊的,給予最高5000萬元支持。對以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科學家命名并牽頭組建,由社會力量捐贈、民間資本等建設的科學實驗室,給予最高1億元支持。
給予新型研發機構最高1000萬元支持
年度研發經費還能獲最高500萬元支持
為著力打造新型研發機構,鼓勵采用市場化手段,結合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布局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積極開展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等科技創新活動。對經認定的新型研發機構,給予最高1000萬元支持;對新型研發機構上年度扣除財政支持后的研發經費總額,按最高20%的標準,給予最高500萬元支持。
為加強與軍工院所的密切合作,支持建設軍民融合技術、質量、標準、測試計量以及信息交流、融合成果展示、中介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強化軍民兩用服務功能。支持企業取得軍方相關資質認證,對新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單位保密資質、武器裝備質量體系認證的軍民融合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獎勵;對新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裝備承制單位資格的軍民融合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獎勵。
人才領域
頂尖人才(團隊)帶重大項目來煙創新創業
最高可獲1億元資助或1.5億元直投股權投資支持
針對帶重大項目來煙創新創業、現行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或按常規程序不能滿足快速引進需要的頂尖人才(團隊),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引進,經評審認定,給予最高1億元的資助或1.5億元的直投股權投資支持,對拉動產業發展作用巨大的,可追加資助。對頂尖人才(團隊)用人單位,給予最高500萬元獎勵。
瞄準全市重點產業需求,對新引進入選的“雙百計劃”人才(團隊),資助金額由稅前資助調整為稅后資助;對技術水平特別突出、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經審核確認可破格參評“雙百計劃”,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煙創新創業。
為發揮企業(園區)引才用才主體作用和積極性,每兩年篩選確定10個左右引才重點支持企業(園區),分別給予2個“雙百計劃”人才引進配額,2年內有效,不占用年度申報指標。
單位引進高端人才最高可獲50萬元獎勵
3年內吸引百名煙臺籍高端人才回煙創新創業
以“慧聚煙臺”為主題,每年統籌組織專項赴國(境)外招才引智活動,點對點對接海外優秀人才,符合條件的經評估認定,可直接入選“雙百計劃”。鼓勵支持各類創新主體、社會團體和其他機構與國(境)外機構開展人才、技術和項目交流,成效顯著的給予最高50萬元資助。
實施“百名高端人才煙臺行”工程,以千人計劃專家、泰山系列人才、海外優秀人才為重點,每年組織100名以上高端人才來煙交流對接,給予來煙人才每人2000—5000元交通補貼,給予達成合作意向或全職引進人才的用人單位最高50萬元獎勵。高水平學術會議、專業論壇等永久落地煙臺的,給予最高300萬元資助。
開展“名企名校行”活動,每年組織不少于5次集中專題招聘,對參與招聘活動的單位,視簽約數量給予最高10萬元引才獎勵。
編制“煙臺英才地圖”,實施“桑梓創客”行動,3年吸引100名煙臺籍或曾在煙工作生活過的高端人才回煙創新創業,符合條件的經評估認定,可直接入選“雙百計劃”。
本土科技人才最高可獲100萬元項目資助
職業技能競賽成績優異選手最高可獲10萬元獎勵
強化本土人才培育提升,對主持重大科研項目、承擔重點工程、推動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本土人才進行扶持,每年選拔20名左右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其中青年科技人才不低于50%,給予最高100萬元項目資助。
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選拔扶持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煙臺工匠和首席技師,進一步培育和傳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在市級、省級、國家級和世界級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選手(團隊),分別給予最高1萬元、3萬元、5萬元和10萬元獎勵;每年舉辦市級職業技能競賽20場以上,累計給予不少于50萬元經費補貼。
加快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建立一批市級技師工作站和職業院校教學團隊,每處給予不少于10萬元經費補貼;對新獲批省級或國家級載體項目的,給予最高100萬元補貼;對新獲批省級或國家級集訓基地的,按省級或國家級獎勵標準給予1:1配套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