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軌道交通牽引動力與關鍵核心部件產業集群入選2017年度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名單,經開區又收獲一張國家級“新名片”。
經開區的軌道交通產業有著怎樣的基礎?集群的建設狀況怎樣?未來的發展目標如何?這張國家級“名片”將給經開區帶來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經開區科學技術局局長潘筱偉。
記者:經開區的軌道交通產業有著什么樣的基礎?發展現狀如何?
潘筱偉:軌道交通是常州裝備制造業中最具特色的產業之一,同時也是重點推進的十大產業鏈之一。在國家軌道交通建設提速背景下,全市軌道交通產業企業呈現出規模擴大、增速加快的發展態勢。
經開區軌道交通產業在全市占據重要比重。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業鏈。目前已經形成以中車戚墅堰公司、中車戚墅堰所、今創集團等大型集團企業為龍頭,國有、民營及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為主體的多元產業結構,形成了軌道交通牽引動力與關鍵部件生產及維修服務的完整產業鏈。
其中,中車戚墅堰公司的內燃機車研發、制造、維修服務能力達到“亞洲第一、世界一流”,其生產的和諧系統內燃機車占市場份額的65%左右;中車戚墅堰所的齒輪傳動系統占動車組市場的70%、內燃機車市場的80%,車鉤系統占高鐵市場的50%;今創集團內裝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45%以上;安凱特的高鐵接觸線系統占3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產業集群共有企業170家。2016年,軌道交通產業鏈企業完成產值642.5億元,同比增長8.9%,另有130多家配套企業,形成了超過750億元產值的產業鏈。
記者:此次獲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對產業發展和地方發展有什么樣的意義?
潘筱偉:對于經開區來說,建設產業集群能夠有效整合不同產業主體和生產要素,通過資源的合理高效配置、產業發展統籌布局,加強集群內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整個產業的綜合技術創新力,同時也將進一步提高區域發展質量。
在當前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時期,以集群的方式推動軌道交通領域牽引動力與關鍵核心部件產業的發展,將有力促進軌道交通產業的自主創新與融合應用,快速突破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壁壘,大幅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價值分享比例和國際競爭力。
同時,通過樹立集群建設的示范典型,推進“企業培育—產業聚集—集約發展”的集群模式,經開區將探索重點行業市場化集群協同機制,為新時期發展再塑新路徑、新品牌、新亮點。
記者: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經開區有哪些平臺基礎?
潘筱偉:經開區大力發展以龍頭企業為重點的服務性制造業,形成了專業化、社會化的創新服務體系。
一是構架了軌道交通牽引動力與關鍵核心部件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的產業載體,已建成一批軌道交通產業園、創新園、科技服務平臺載體等。
二是建設并完善了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集群內已擁有2家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檢測、認證、工程或研究中心等各類科技研發平臺共計142個,建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投融資服務機構31家,以及法律、財務、專利、人才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30家,中鐵五院在經開區投資5億元建設研發、成果轉化基地。此外,經開區企業已與中科院系統、鐵科院、清華、同濟、西南交通大學等4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關系。加強與國內、國際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以信息網絡形式,形成了資源共享、具有國際水平的軌道交通產業高新技術公共技術平臺,發揮其對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三是搭建了成果轉化平臺。建設了技術交易機構等技術推廣平臺,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業支撐平臺和科創中心、風險投資機構等產業服務平臺。以中車戚墅堰所為核心基礎的高科技成果產業化平臺,通過承接集群內軌道交通領域的前沿核心技術和關鍵課題攻關,與各大交通院校開展密切的產學研合作,并對外開展廣泛的國際尖端技術交流和學術探討,為全國軌道交通領域的前沿技術命題提供自主創新的解決思路,實現從自主研發到自主生產制造及國內項目產業化應用的新型創新模式,加速軌道交通領域整體的成果轉化率。
記者:集群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是什么?建設創新型產業集群,經開區將如何行動?
潘筱偉:根據產業集群建設與發展規劃,將以構建具有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體系為指引,結合經開區產業特點,試點推行智能制造模式,堅持軌道交通牽引動力系統與關鍵核心部件協同發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加大科研院所引進力度,深化產學研合作,科技研發實力進一步增強,打造一批高起點、專業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配套企業;建立軌道交通牽引動力系統全國研發產業化基地,軌道交通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基礎技術“四基”全國研發基地等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鞏固戰略優勢。同時,推進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轉變、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產業集群將形成以國有、民營、中外合資、合作等多元化的軌道交通車輛及部件研發與制造企業集群及完整的產業鏈,研發和生產能力涵蓋軌道交通車輛裝備的牽引傳動、電氣控制、輔助設備以及車內裝飾、輸變電等系統,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使集群進一步形成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集聚的發展態勢。
為了確保集群發揮更好的產業聚集發展和產業帶動作用,經開區將完善組織領導體系,建立、健全考核評估體系,健全資金投入體系,同時推進集群建設的政策措施,做好保障,引導集群產業鏈形成創新、協同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