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中共保山市委副書記、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長楊軍在“開啟新征程建設新保山”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8年上半年,保山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呈現“三穩兩快一升”的特點,未來全市將緊緊圍繞生產總值增長11%的目標,突出抓好“十個萬畝”、“園中園”和“三個萬畝”發展農業、工業和城市生態化建設。
以“十個萬畝”為抓手 打好“綠色生態農業牌”
“近期,保山市高質量建設11個萬畝規模農業示范區,加大力度扶持10戶農特產品加工企業上市掛牌,努力在種養規模化、加工規模化、銷售規模化上實現新突破,達到一戶企業帶動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目的。目前,11個萬畝規模農業示范區流轉土地12.51萬畝,帶動農戶2.02萬戶、6.2萬人增收”楊軍說。
保山市堅持在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上下功夫,扭轉產業散、小、弱、亂及加工粗放、附加值不高的局面;堅持在“規模帶動”和“龍頭引領”上下功夫,把特色優勢轉化為規模、結構和效益優勢,打好“綠色生態農業牌”。
以“園中園”建設為抓手 推進工業聚集化
保山市圍繞“聚千戶企業、創千億園區”目標,把“園中園”作為工業聚集化發展的先行區、試驗區、創新區和主戰場,堅持共創共建共享,打破區域封閉和利益分割,聚集發展新材料(硅基)、電子信息及大數據、裝備制造、輕紡、生物資源加工等產業集群,全力將“園中園”打造為成本低廉、配套完善、服務高效的工業經濟發展平臺。
楊軍介紹,“自‘園中園’啟動建設以來,西安隆基、中科鋼研、漢能移動能源、千山藥機等一批企業已落戶園區。截至目前,‘園中園’簽訂投資項目協議44個,開工18個,投產10個,完成非電工業投資30.14億元。”
以“三個萬畝”為抓手 構建城市生態空間格局
保山市圍繞建設“滇西最美城市”這一目標,全力推進城市生態化發展,融合“山、水、田、園、城”等要素,做好城鄉融合互動文章,構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的城市生態空間格局。
楊軍表示,目前,“三個萬畝”工程已初見成效。萬畝青華海生態濕地恢復工程被列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萬畝生態觀光農業園被列為國家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和中國農業公園創建單位,完成投資7億元;萬畝東山生態恢復工程5個森林公園“園中園”建成開放,累計完成投資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