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以科技為支撐,走內涵式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一時間,農業供給側機構性改革、內涵式現代農業成為熱點。
作為工業強縣里的農業鎮,繁昌縣平鋪鎮近年來一直在探索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形成了漁光互補、稻蝦共生、稻魚共養、稻鴨共育、蓮藕種植等多種生態種養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護了生態環境,促進了種植養殖融合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內涵式農業發展道路凸顯。近期,全省現代農業生態種養現場會將在繁昌縣平鋪鎮召開,“平鋪經驗”有望推廣。
“生態種養”闖出新模式
8 月19日,記者在繁昌縣平鋪鎮新塘村看到,1200多畝的稻田里養殖著龍蝦,稻田四周采用了現代化的農業設施。工作人員介紹說,這種“稻蝦共生”的生態模式收益可觀,預計畝產龍蝦300斤、水稻1000斤,由于稻田不打藥、不施肥,水質優良,蝦體肥大、肉質鮮美,銷售形勢火爆,目前日上市小龍蝦3000斤左右,高峰時可達4000斤以上,預計兩年時間可收回近千萬元的投資。
“稻蝦共生”只是平鋪“生態種養”的一個縮影。據平鋪鎮鎮長陶濤介紹,2015年以來,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拉長農業發展短板,做好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加法”和“減法”,平鋪鎮在平鋪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域內,規劃5650畝土地,探索出一條“生態種養結合”的農業發展模式。
在 “漁光互補”項目中,1300畝的水面之上為光伏發電,水面之下為小龍蝦養殖,一二產在同一片土地上得到新的發展;“稻蝦共生”項目中,招商企業承包 1200畝優質農田,進行“一季稻兩茬蝦”生態種養,小龍蝦暢銷省內外多地,水稻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將進行有機認證,與單純的種植水稻相比可畝均增加收益7000元;“稻魚共養”項目中,150畝的土地主要用于水稻和鯽魚的共同種養,該項目預計可增加生產魚種或成魚100公斤/畝,與單純的種植水稻相比可畝均增加收益3500元;“稻鴨共育”項目中,以650畝水田為基礎、種優質稻為中心、家鴨野養為特點,利用家鴨在稻間野養,不斷捕食害蟲,吃(踩)雜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長,顯著減輕稻田蟲、草、病的危害,排泄物又是水稻的優良有機肥,使水稻健壯生育等特點,形成“種養加一體”化產業鏈,與單純的種植水稻相比可畝均增加收益300元;蓮藕種植項目中,改造農田1500畝,種植淺水藕,根據淺水藕“種入泥淺、方便收挖、品質好、抗性強、產量高、效益好” 等特點,進一步促進平鋪鎮蔬菜產業發展,發展觀光農業,探索一三產融合發展方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目前,在“生態種養結合”示范區內,成功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果。
全鎮土地流轉率達80%
2013年,平鋪鎮獲批安徽省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平鋪農業發展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間。圍繞2.1萬畝的核心區、8.9萬畝的輻射區,示范區已全面建成優質稻米種植基地、苗木花卉培育基地、高效蔬菜種植基地、五華雞飼養基地、圩豬養殖基地、水產健康養殖基地等“六大基地”。
農田水利建設示范明顯。自2008年以來,平鋪鎮整合多方資源,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至2015年累計投資近1.5億元,平整土地5萬余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余畝,改善灌排面積近5萬畝,新建主干農路近100公里,增加機耕機收面積4萬余畝,增加農田林網防護面積3萬余畝。近十年來,累計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通過圩口達標、堤防加固、泵站更新改造和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項目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防洪、抗旱等問題,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現代農業科技推廣顯著。近年來,平鋪鎮強化培訓教育,制定示范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對農戶進行科學育苗等實用技術培訓,適應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發展需求,近三年培訓農民超過1000人次。全面推廣水稻直播高產栽培技術和示范推廣水稻機械插秧技術等一大批先進實用技術,積極推廣優質糧油和特色產業種植,大力推廣水稻標準化栽培。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利用物聯網、農村電子商務等方式,促進農業生產科技化,農產品銷售多元化,降低生產成本,拓寬銷售途徑。
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初步形成。平鋪鎮進行規模化農業生產,全鎮土地流轉共計 3.9萬畝,土地流轉率達80%,為平鋪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優化農業經營方式,將散落的農戶通過建設專業合作社聚集起來,形成“家庭農場+合作社+職業農民”的新經營體系。全鎮共有合作社44戶,覆蓋778農戶;累計成立家庭農場143家。
讓農民增產又增收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生態種養結合”為平鋪鎮農業發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讓農民增產又增收,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大任務。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增收是農民的迫切愿望,如何在土地上做出新文章,是廣大新時代農民的心聲和需求。平鋪鎮遵循農民意愿,有序流轉土地,小步快走,嘗試 “生態種養結合”的農業生產模式,在初期的試驗中,盛典休閑園、同福新農業、宗春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企業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時,向附近農民傳輸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受到農民的廣泛認可,成立了眾多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的意愿成了“生態種養結合”新思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如何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擺在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莊的核心任務。平鋪鎮鎮長陶濤說,平鋪作為一個農業典型鄉鎮,受制于連年增長的糧食產量和不斷上漲的農業生產成本,農民的收入增長空間越來越小;為了實現農民收入的再提高,平鋪鎮創新“生態種養結合”新思路,主動放棄傳統農業效益,鼓勵冒尖企業“鳳還巢”;下一步,平鋪鎮將進一步拓展“生態種養結合”新思路,引導農民主動參與,提高農民人均收入,帶領農民率先全面實現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