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來成都做醫療美容成為流行,這是我們的目標。”成都市經信委醫藥健康產業處處長李映暉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繼去年提出建設“醫美之都”,今年成都又陸續出臺了《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下稱《規劃》)和《成都市加快醫美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據《規劃》,到2025年,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00億元,2030年達到2000億元。
以醫療美容為代表的美容消費需求,已成為除基本生活消費以外,繼住房、汽車、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費熱點。醫療美容產業是“美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附加值高、帶動力強等特點。
《新氧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或達2245億元,同比增速27.57%。在過去3年中,中國醫美市場一直處于高速發展期,平均年增速達到31.83%。未來5年,中國醫美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平均年增速預計將達到25.67%。
李映暉表示,現在城市同質化競爭嚴重,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參照國際通用統計結果,醫療美容行業的主要受眾為18~45歲的女性和部分男性,以成都逾2000萬的城市管理人口計算,在該區間的潛在受眾足有380萬人之多。同時,成都還具有強大的輻射能力,市場腹地涵蓋云貴川等周邊地區近2億人口,醫療美容行業潛在消費人口數量眾多。
李映暉還表示,2017年,成都接待游客人數約2.1億人次,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604億元,成都發展醫美還有旅游、金融等產業支撐,可望實現產業間聯動發展、融合發展。
此外,第一屆成都“醫美之都”學術大會近日舉行。大會執行主席、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醫療美容科主任王杭表示,成都的醫美機構發展得比較早,而且有一批全國標桿性的醫學專家,以及眾多高等院校的科技創新。
以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醫學院等為代表的高等院校,聚集了一批國內外頂尖的醫療美容領軍人才,使成都在牙齒美容、創面修復等領域都處于全國前列。
此外,近幾年,成都的醫療美容產業迅速發展。李映暉介紹,截至今年10月,成都醫療美容機構達372家,較2016年的159家增加了213家。
大量機構的誕生使得醫生供不應求。成都市醫療美容產業協會發起人兼副會長、成都悅好醫療美容醫院創始人兼董事長覃興炯表示,目前成都整形外科醫生平均月薪為5萬元,收入高的甚至有10萬元以上的,整體月薪水平較2016年上漲了30%~40%。
自成都提出建設“醫美之都”,并發布相關規劃和政策之后,醫美“國家隊”和國內外龍頭企業迅速聚集成都、投資成都。
10月1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西南中心及其直屬分院成都八大處醫療美容醫院在成都舉行了開院儀式。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是中國唯一一家公立三甲整形專科醫院,被業界公認為“中國整形外科事業的搖籃”。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四川中科形美醫院投資有限公司三方簽約將共同打造北京協和醫學院培訓中心整形美容培訓基地(成都),并落地成都八大處醫療美容醫院。
世界500強、國際醫美龍頭企業艾爾建也于9月簽約落戶成都,建設中國創新中心。這是艾爾建在全球建設的首家創新中心。未來五年,艾爾建將投資1470萬美元建設并運營該中心,每年培訓3000多名醫美醫療專業人士。
“一旦形成產業聚集,在人們意識里形成產業認知,就可能形成新的流行趨勢。”覃興炯表示。
目前,韓國的醫美產業滲透率全球最高,且行業外向性明顯。《新氧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在18~40歲女性中,中國醫美用戶滲透率為7.4%,韓國為42%。
李映暉表示,韓國醫美產業已經形成了生態圈,包括前端技術和后端娛樂,很多科技領域的創新迅速在醫美產業得到應用,韓國娛樂業又對其進行了很好的傳播。韓國的整容業、化妝品、明星、影視劇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個規模巨大的“美麗產業”, 吸引了周邊國家的消費者前往接受醫療美容服務。
成都也制定了發展“醫美之都”的路線圖:將突出發展醫療美容服務業,加快發展醫療美容制造業,延伸發展信息服務等關聯產業,著力構建醫療美容產業生態圈。
不僅如此,柏薈醫療集團副總裁于海峰表示,成都為了醫美產業配套了人才引進培育、學科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等政策,是很接地氣的。
覃興炯還表示,成都可以利用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片區的優勢,力促產業技術和政策先行先試,搶抓醫療器械注冊許可人制度的戰略機遇,成都醫療美容產業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