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涉及多方面內容,為助力大家了解,我整理了一份知識資料,這份資料旨在幫助大家快速掌握“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核心要義、主要內容和關鍵步驟,為后續工作提供實用參考。
?一、 什么是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簡單來說,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一次?系統性的國土空間優化行動?。它以科學規劃為先導,?聚焦鄉鎮或部分行政村?這樣的區域單元,?統籌協調?“山水林田湖草沙”等所有自然要素的治理。
其核心是?整體聯動?推進:
- ?建設用地整治?(如盤活閑置宅基地、改造低效廠房和城鎮用地)
- ?生態修復保護?(如治理河道、修復礦山、恢復植被)
- ?鄉村人居改善?(如提升風貌、保護歷史遺跡、完善設施)
- ?產業融合發展?(如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引入新業態)
- ?基礎設施與服務提升?(如修路、興水利、強電網通信)
?根本目標?是通過這種“規劃-設計-治理”一體化的方式,?重塑?城鄉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基礎設施以及文化和治理體系。它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關鍵抓手?,旨在優化國土空間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二、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主要做什么?(核心內容)?
整治工作涵蓋多個相互關聯的領域:
?農田煥新與保護:?
?建設高標準農田:? 通過平整土地、完善灌溉排水、修田間路、改良土壤等措施,打造“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宜機化”的穩產高產田。(例如:德化縣美湖鎮建成1100畝高標準農田,畝產從800斤躍升至1300斤。)
?耕地“三位一體”保護:? 不僅增加耕地數量,更注重提升耕地質量和生態功能。通過“小田并大田”等規?;洜I,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的整合保護。(例如:美湖鎮整治后形成1個千畝方和3個百畝方連片耕地。)
?喚醒沉睡的撂荒地:? 通過農業合作社、專業種植團隊等方式,建立長效機制,讓閑置撂荒地重回耕種行列,保障糧食安全。(例如:美湖鎮成功復耕撂荒地300多畝。)
?盤活建設用地“存量”:?
?修復生態,守護青山綠水:?
?呵護流域健康:? 實施水土保持、植樹造林、河道整治等,改善水系生態環境。(例如:美湖鎮治理小尤溪流域,新建堤岸護坡、改建機耕路、拆除攔水壩,保護村莊耕地與水生態。)
?撫平礦山“傷疤”:? 對廢棄礦山進行土地復墾、植被恢復和災害治理,讓山體重披綠裝,消除安全隱患。
?增加綠色“家底”:? 大力植樹種草,提升林草覆蓋率,筑牢生態屏障。(例如:綏德縣重點區域林草覆蓋率從13%提升至30%以上。)
?提升鄉村“顏值”與文化底蘊:?
?改善人居環境:? 加強道路、供水、排污、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公共服務短板,讓鄉村更宜居。(例如:美湖鎮投資超千萬元治理水土流失、水環境和礦區生態,提升村民幸福感。)
?塑造特色風貌:? 統一規劃和改造村莊建筑風貌,提升整體形象。(例如:組織高校師生為美湖鎮沿河房屋彩繪,美化環境。)
?留住鄉愁記憶:? 保護和修繕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古建筑、古樹名木等。(例如:美湖鎮注重保護國家級傳統村落美湖村的閩中建筑、千年樟樹王、龍湖寺等歷史遺產。)
?為鄉村注入產業活力:?
?做強特色農業:? 依托整治后的資源條件,發展優質、特色農產品種植或養殖,打造品牌。(例如:美湖鎮完善灌溉設施,大力發展德化梨、魔鬼辣椒、臺灣甜柿等特色種植。)
?推動農旅融合:? 整合田園風光、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例如:美湖鎮實施“旅游興鎮”戰略,打造一二三產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
?引入新興業態:? 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健康養生等新產業,拓展鄉村經濟空間。(例如:建設加工園區延伸產業鏈,發展電商拓寬銷路。)
?夯實發展基礎(公用設施):?
?暢通道路網絡:? 建設和改善農村道路,便利出行、物流和旅游。
?升級水利保障:? 建設和維護農田灌溉設施,清淤加固渠道,新建泵站,高效利用水資源。
?強化電訊支撐:? 保障農村電力穩定供應,提升通信網絡覆蓋水平,服務生產生活。(例如:在偏遠地區改造電網、新建通信基站。)
?三、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如何推進?(實施步驟 - 高度概括)?
- ?頂層設計:? 科學編制全域整治規劃,明確目標、范圍、重點任務和空間布局。
- ?精準施策:? 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和問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如農用地整治、生態修復、村莊改造等專項方案)。
- ?協同實施:? 各相關部門、鄉鎮(街道)、村集體協同發力,按照規劃和方案推進各項工程和措施。
- ?長效管護:? 建立整治后土地、設施、生態的長效管護機制,確保整治效果可持續。
- ?多元參與:? 鼓勵社會資本、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方力量參與建設和運營。
下面這份指南旨在厘清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從謀劃到落地再到長效管理的完整鏈條,幫助大家系統掌握操作要點,規避風險,高效推進項目。
?一、 項目實施四步走: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域整治是一項系統工程,遵循“?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嚴格驗收、長效管護?”的原則,核心流程可拆解為四個關鍵階段:
?(一) 謀定后動:規劃與準備階段(項目啟動與藍圖繪制)?
?摸清家底,評估潛力:?
- ?調研核心:? 深入分析區域現狀——基于國土“三調”及最新變更數據、空間規劃“雙評價”、土壤調查等權威信息,結合統計數據。
- ?聚焦問題:? 全面診斷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土地利用、經濟社會、生態狀況,識別短板(如零散耕地、閑置用地、生態退化)和潛力點(如整治提升空間)。
- ?決策基礎:? 評估整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項目儲備庫,為后續決策提供堅實支撐。
?框定戰場,凝聚共識:?
- ?單元劃定:? 以鄉鎮或行政村為基本實施單元,優先選擇整治需求迫切、規劃統籌性強、群眾基礎好的區域。
- ?關鍵原則:? 區域要相對集中連片(整鎮/整村推進更優);涉及跨鄉鎮的需科學劃分子單元。
- ?硬性要求:? ?必須獲得村民支持和村集體同意?,方可納入整治范圍。農民意愿是啟動前提!
?規劃統領,無縫銜接:?
- ?根本遵循:? 實施方案必須嚴格對接并落實?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的要求(發展定位、指標、管控線、建設任務)。
- ?空間落地:? 明確整治范圍內的具體圖斑、重點項目(農地、建設、生態修復等)和片區整治重點方向。
- ?“一張圖”管理:? 所有整治任務、指標、布局最終必須落到具體地塊,并納入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
?設定目標,明確導向:?
- ?目標維度:? 聚焦耕地(數量增、質量升)、建設用地(布局優)、生態環境(品質好)等核心成效。
- ?關鍵要求:? 目標設定要?因地制宜、切實可行、量化可考?(避免空泛)。
?構建項目庫,細化任務:?
- ?圍繞目標:? 為實現“良田連片、村莊集中、產業集聚、生態優美”,謀劃具體子項目(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修復、風貌提升、產業導入、設施建設等)。
- ?要素清晰:? 明確每個子項目的名稱、位置、類型、規模、內容、投資、時間計劃(開/竣工/驗收)、主管/立項/批復部門、項目狀態(新開/續建)。
?(二) 方案編制與審批:藍圖細化與項目確立階段?
?制定年度計劃:?
- 區政府根據市級下達的年度整治任務,結合本區項目儲備庫,編制年度實施計劃,明確當年重點推進項目。
?編制核心實施方案:?
- ?劃定區域:? 基于空間規劃和調查數據,精準圈定整治區及重點。
- ?明確內容:? 統籌各類整治項目(農、建、生),細化范圍、工程布局,科學排布實施時序(分批計劃)。
- ?資金拼盤:? 構建?多元化籌資機制?(中央/地方財政、專項債、政策性金融貸款、社會資本、增減掛鉤/占補指標收益),明確來源和統籌方案。
- ?實施路徑:? 設計項目全流程管理措施(立項、招標、施工、驗收等)。
- ?剛性要求:? 方案必須符合國家要求,并與國土空間規劃無縫銜接。
?特殊方案編制(如涉及):?
- ?永久基本農田調整方案:? 若確需調整,必須科學編制方案,確保“三線”統籌,并做到?“占優補優、數量有增”?—— ?新增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得少于調整面積的5%!?
- ?(深化)村莊規劃:? 由縣(區)自然資源部門指導,鄉鎮組織編制(單村或聯村),確保整治要求精準落地。
?(三) 項目落地:組織施工與過程管理階段?
?確定實施主體與支撐:?
- ?投資主體:? 根據地方實際和市場情況,靈活選擇(國有平臺、龍頭企業、社會資本等),?首要保障資金到位與可持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常見選項)。
- ?技術支撐:? 選定專業的設計、施工、監理等技術單位。
?組織施工建設:?
- 依據批復的?實施方案、村莊規劃、項目設計?等,通過規范招標選定施工單位。
?分批驗收,動態調整:?
- 驗收不等到最后!遵循“?完成一批、驗收一批、調整優化一批?”的原則實施。
?(四) 收官與續航:驗收考評與長效管護階段?
?三級驗收,嚴把質量關:?
- ?縣(區)自驗:? 組織專班(部門+專家)內審外查。
- ?市級初驗:? 縣(區)自驗合格后,報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驗收。
- ?省級終驗:? 市初驗通過后,由省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組織專家終驗拍板。
- ?驗收核心:? 對照規劃目標、實施方案和工程質量標準。
?成果入庫,信息更新:?
- ?硬性要求:? 市、縣(區)自然資源部門須?及時?將驗收通過的整治成果(如地塊邊界、面積、用途變化等)?“上圖入庫”?。
- ?同步更新:? 確保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土地變更調查等關鍵信息同步更新、準確無誤。
?長效管護,鞏固成效:?
- ?落實責任:? 通過簽訂管護協議、合同等方式,明確管護主體、期限(?一般項目≥3年,新增水田項目≥6年?)和責任。
- ?核心目標:? 確保整治成果(如高標準農田、生態修復區、基礎設施)長期發揮效益,防止反彈。
?二、 支撐體系:機制、資金與風控?
?(一)協同作戰:高效運轉的工作機制?
- ?責任架構:? “?省級備案、市級審批、區級統籌、街鎮實施?”。?區政府負總責,街鎮(鄉)是落地主力軍?。
- ?平臺搭建:? 整合政府(各委辦局:農業、水利、自然資源、住建、交通、文化等)、村集體、國企、建設單位、技術單位、社會資本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
- ?運作模式:? 區級專班分解任務 -> 各鎮街落實到具體項目單元 -> 實行“?項目化、清單化?”管理 -> 按“?申報一批、實施一批、完成一批、驗收一批?”節奏推進。
- ?核心抓手:? 聚焦“?選準項目、編好方案、籌足資金?”,指導鎮街做好區域劃定、項目優選、資金整合、技術遴選、政策配套。
?(二)資金保障:多元化的融資拼盤?
- ?中央財政補助:? 爭取用于耕地保護、生態修復等關鍵領域。
- ?地方專項債:? 支持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項目建設。
- ?政策性金融:? 與國開行、農發行合作,獲取長期低息貸款。
- ?社會資本:? 通過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引入,參與高標準農田、旅游開發等項目。
- ?指標交易收益:? 增減掛鉤、占補平衡指標交易所得,反哺項目建設。
- ?社會資本主導:? 企業投資建設,政府以資源入股等方式共享收益。
- ?政府采購服務:? 利用財政或專項債資金購買規劃設計、工程監理等專業服務。
?(三)嚴守底線:關鍵風險防控?
- ?耕地:? 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嚴禁隨意調永久基本農田!? 確需調整的,必須嚴守程序,確保?新增面積≥調整面積的5%?。
- ?生態:? 修復項目尊重自然規律,科學施策,?嚴防二次破壞?(如礦山修復避免過度取料)。
- 村莊整治和建設用地整理,?必須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避免大規模拆除。
- ?審計監督:? 建立健全制度,全程監控資金籌集、分配、使用,確保安全規范高效。
- ?績效導向:? 建立科學評價體系,依據績效結果獎優罰劣,提升項目質量和效益。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