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石油的生產、加工和消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破壞;同時,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也威脅著我國的能源供應安全。在此背景下,石油消費總量達峰與控制方案研究勢在必行。油控研究項目核心組成員、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高級顧問楊富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我國石油消費達峰并合理控制石油消費,是近中期我國能源轉型的關鍵問題之一,“十四五”是油控關鍵期。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油控研究項目。
楊富強: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環境污染,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NRDC)和能源基金會中國(EFChina)作為協調單位,與國內外政府研究智庫、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等十余家有影響力的單位合作,于2018年1月共同啟動了“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項目旨在促進石油資源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助力我國“跨越石油時代”,早日進入新能源時代,為保障能源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公眾健康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多重目標作出貢獻。
問:您提出“十四五”為油控關鍵期是基于怎樣的考量?
楊富強:我們將重點放在“十四五”,主要考慮到“兩個達峰”。據預測,在油控路徑下,2025年我國石油消費達峰,峰值7.2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峰,峰值101億噸。“兩個達峰”對于我們2035年實現“美麗中國”、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1.5攝氏度溫控目標,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達不到,后面的一系列工作就會受到影響。
問:您認為應著重從哪些方面入手,保障油控目標的實現?
楊富強:簡言之,要聚焦兩大部門(交通、化工)、五大途徑(減量、高效、替代、結構優化和清潔利用)、三大抓手(禁燃、凈塑、定標)。建議政府在“十四五”期間制定、發布和實施交通部門“禁燃”、石化部門“凈塑”和其他部門“定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一是制定交通部門的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和路線圖。在地方和車企實踐的基礎上,政府決策者可以適時推出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和路線圖,向投資者發出明確的信號,為技術創新指明方向,為企業戰略調整留出提前量,同時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選擇。
二是制定和實施更新的“限塑令”,分品種從源頭上禁止、限制、替代和回收基于石油的塑料制品生產和使用。中國是世界上塑料制品消費大國,對環境生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破壞。化工行業做好行業禁塑、限塑和替代,再輔以末端的回收再利用和清潔處理。建立“凈塑平臺”,與垃圾分類和無廢城市行動相結合,把“凈塑”推向一個新高度。
三是在其他部門量多面廣的耗油設備上,制定和實施更高的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標準。首要抓好汽柴油發動機的能耗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
問:具體應怎樣設定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指標?
楊富強: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指標有三個,第一個是指導性的石油消費占比;第二個是將強制性的乘用車雙積分標準從部門上升為國家指標;第三 個是將石油對外依存度列為預警指標。具體來看,建議 “十四五”能源規劃中,石油消費占比低于20%,每五年計劃逐步地降低。乘用車能效標準每五年審核加嚴。2025年石油達峰時,對外依存度預警指標為73%,以后每年的對外依存度逐步下降。如有突破,將在下一年采取有效措施,將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控制在預警指標之內。
問:在油控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您有何建議?
楊富強:油控體制機制改革是推進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制度保障,也是推動能源轉型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我國油控體制機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堅持政府指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和公眾參與的基本原則,以保障石油安全為前提,采用減量、替代和清潔利用三種途徑,改革創新石油資源和石油制品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石油消費增長速率和減少消費量。
減量化體制機制方面,以理順價格機制為引領,加快建立健全能夠反映石油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使減少石油消費成為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淘汰石化產業落后產能,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大力實施石化企業走出去戰略,減少化工產品生產對國內石油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公共交通、軌道交通發展規模,創新交通管理制度,通過共享經濟、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模式及獎勵機制引導人們選擇綠色出行、規避低效出行。推進節能體制機制改革,形成有利于減少石油 消費的長效機制。
替代化體制機制方面,推進天然氣、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替代能源發展,鼓勵電動汽車、加氣站、充電站等替代石油消費行業發展。加快推動天然氣管網和儲存設施改革,深化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和調峰機制,提升天然氣對石油的替代性。結合電力體制改革,推動以電代油相關改革。
清潔利用體制機制方面,以全面提升石化行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綠色標準為保障,推動建立并形成石化行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通過打破壟斷,實現三桶油參與市場競爭,倒逼國內石油企業轉變成提供新能源和天然氣服務的轉型企業。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關政策支持全社會產業體系向石油消費清潔化轉型。
問:有一種擔憂是這種意志性的戰略會影響經濟發展,對此您怎么看?
楊富強:總體來看,以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為中心的“跨越石油時代”的發展戰略將依靠市場化改革和體制創新,催生和哺育新的產業業態。我們建議加快調整取消不合理石油補貼,建立反映真實外部成本的石油市場價格和稅費體系,完善促進節約和替代石油的財稅政策。同時,制定燃油汽車退出時間表和路線圖,推動汽車技術革命;深化油氣體制、投資和管理等領域改革,推動頁巖油氣開發革命;推動化工產品生產逐漸向中高端發展。這些都將促進新產業出現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帶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