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發布。根據《征求意見稿》,“十四五”期間,合肥市將以加快轉型升級為基礎,招引重大項目為依托,提升創新能力為引領,統籌產業集聚發展。到2025年,全市新材料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力爭達到1200億元,形成創新體系完備、區域布局合理、產業協同配套、規模效應顯著的發展格局。
做優做強五大主導新材料
產業發展,把準方向是關鍵。《征求意見稿》明確,合肥市將聚焦“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研究編制新材料產業招商目錄,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力爭招引一批國際國內知名龍頭企業落戶,加快強鏈、延鏈、補鏈。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首批次新材料產品的示范應用、產業鏈集聚水平的快速提升。
“十四五”期間,合肥市將依托目前各縣(市)區的產業優勢,重點支持各龍頭企業創新創造,做優做強新型顯示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這五大主導新材料。同時,培育壯大先進半導體材料、先進鎂基新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三大新興新材料,并加快發展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石墨烯材料、先進納米材料、極端環境材料等前沿新材料。
在新型顯示材料領域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
創新,已是合肥最閃亮的一張名片。在新材料產業發展上,未來合肥市將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對接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重大創新平臺布局,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建設及G60科創走廊建設為契機,培育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與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
在新型顯示材料、功能膜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領域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在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高端功能合金、石墨烯、新能源電池材料等領域建設省級創新平臺。聯合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合工大智能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等已有高端協同創新平臺,合肥市持續加強新材料技術原始性技術應用創新。
不僅如此,為推動新材料產業形成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體系高效協同、規模效應顯著增強、發展領域特色鮮明的良好態勢,合肥市還將實施示范應用推廣、重大項目推進、產業協同發展、產業生態優化等多項工程。其中,在示范應用推廣方面,“十四五”期間,我市將組織企業積極申報國家和省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爭取更多產品進入推廣應用名錄。其中,力爭入圍國家示范應用指導目錄產品10項以上。
構建“三區引領、五地聯動”產業發展布局
《征求意見稿》指出,合肥市將加快構建“三區引領、五地聯動”的新材料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實現各新材料產業集聚地功能互補、錯位競爭。
三區引領,即合肥經開區依托杰事杰、安利股份等企業,重點發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生態功能性聚氨酯合成革復合材料和聚氨酯樹脂等化工新材料,大力發展新型墻體材料、納米粉體材料等;合肥高新區依托國風塑業、會通新材料等企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BOPP薄膜、PI薄膜等材料;新站高新區依托彩虹、中南光電、樂凱、國軒高科等企業,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材料、新型建材、LED和鋰動力電池等新能源材料。
五地聯動,即巢湖市依托皖維高新、云海鎂業等企業,積極發展以PVA新材料為延伸的高性能纖維(PVA)、新型膜材料產業和鎂基新材料產業等;廬江縣依托國軒電池材料、大地熊新材料、萬磁科技等企業,重點發展新能源材料、鋰動力電池和磁性材料等;長豐縣依托安徽合美、露笑科技等重點企業,著力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肥東縣依托中鹽紅四方、中南光電等企業,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新型金屬材料和新型建材等;肥西縣依托安利科技、聯寶電子等重點企業,重點發展新興電子信息材料、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