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對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意義重大,通過分析發改委規劃司研究課題等,探討了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大勢,為企業把握時代脈搏、前瞻布局提供參考。
發改委研究課題聚焦重大戰略問題


2024年1月和3月,發改委規劃司發布兩批研究課題征集公告。第一批主要聚焦“十五五”相關宏觀問題,涵蓋世界經濟形勢、科技革命、產業鏈供應鏈、人口發展、財政關系等;第二批聚焦社會保障、人民幣國際化、防范金融風險等重大議題。這些課題對探查宏觀大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意義深遠。
宏觀大勢一:全球經濟周期處于新周期前夕
全球經濟現處于第五次康波周期的蕭條期尾聲與復蘇期前夕,康波周期約50 - 60年,與技術革命緊密相關,當前若人工智能引發新一輪技術革命,全球經濟將開啟下一輪康波周期。
宏觀大勢二:全球經濟重心東移
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美元地位動搖、主要債權國減持美債,預示其經濟權力重心地位下降。與此同時,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崛起,中國經濟實力躍升,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增大,印度經濟表現良好,且RCEP的啟動加速了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中國在其中作用關鍵。
宏觀大勢三:全球主要經濟體貿易摩擦加劇
全球經濟重心東移使美國恐慌,各國“被迫”站隊,全球經貿受沖擊,貿易摩擦加劇。中美形成各自經貿圈,貿易限制措施增多,電子、運輸設備等行業是沖突點。中國涉外貿易摩擦烈度高且集中于少數經濟體,但涉華主體范圍有擴大趨勢。
宏觀大勢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持續重構
中國制造業崛起引發利益矛盾,新技術發展使各國資源稟賦優勢變化,加之疫情等因素凸顯供應鏈安全問題,國家和企業積極應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組呈現多元化、區域化、數字化特點。
宏觀大勢五:中國經濟處于新舊動能轉換關鍵時期
中國經濟舊動能消失,增速放緩,舊動力需出清轉型,新動能待培育積蓄,要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產業結構升級。但新經濟體量小于傳統經濟,科技創新培育具長期性和不確定性,新舊動能轉換是當前核心任務和重要特征。
總結與展望
全球經濟在康波周期關鍵階段,經濟重心東移引發貿易摩擦加劇和產業鏈重構,中國經濟需新舊動能轉換尋找上行動能,企業應關注這些宏觀大勢,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