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在長沙開展“十五五”規劃專題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要扎實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如火如荼的當下,“十五五”規劃專題調研首場聚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傳遞的信號非常明確:發展新質生產力,絕不能忽視、放棄傳統產業。
“傳統”為何重要
記者梳理發現,本次調研考察的幾家企業:夢潔家紡、湘江涂料集團、彭記坊、飛翼股份,正是湖南輕工紡織、現代石化、食品加工、綠色礦業等湖南特色傳統產業的典型代表。
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參加座談的湖南鋼鐵集團、鹽津鋪子等,也是湖南產業發展的“老面孔”。
眼下,向“新”而行的熱潮涌動,為何還要將目光放在傳統產業上?
“老家底”也是“基本盤”。湖南加快構建“4×4”現代化產業體系,排在首位的任務就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是因為,一些帶動效應強、產業關聯度大、市場占有率高的傳統產業,是湖南多年積攢下來的“老家底”,也是湖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基本盤”,在全省經濟發展中有著獨一無二、難以替代的重要性。
再加之,目前新興產業整體上還處于發展階段,短期內難以達到傳統產業的體量,傳統產業“老家底”丟不得,也丟不起。
“老面孔”能有“新作為”。床墊能有多少“含金量”?枕頭能有多少“黑科技”?走進夢潔家紡的智能化生產線便會發現,家紡產品也有令人驚訝的“科技與狠活”。
類似夢潔家紡這樣的老牌傳統企業,體量大、實力強,在創新升級、轉型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只要把握好時代機遇,完全可以在科技賦能中煥發新生。
“老產業”可育“新動能”。觀察產業發展趨勢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很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多來自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各地的發展實踐中,早已形成這樣一個共識:通向新質生產力之路,除了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還可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使之澎湃出發展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蒙眼狂奔。不僅要看清經濟發展的地位,更要找準自身發展的定位。
對于制造業“家底”厚實的湖南而言,在謀劃“十五五”時,因地制宜推動特色鮮明、基礎雄厚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正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招”。
“新質”路在何方
“念舊”是為了“求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還是為了向“傳統”要“新質”。
“新質”之路在何方?從湖南各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中,或可有一些啟示:
老樹發新芽。湖南“鋼鐵俠”“變身”的故事,曾為人津津樂道。以創新為突破口,湖南鋼鐵著力推進數智化轉型,推出的系列“超級鋼”,開拓了高端船型用鋼等高端鋼鐵材料應用市場。
以此為參照,湖南不少“老樹”都可澆灌“新芽”。比如,工程機械產業能否通過深挖市場需求,在舞臺裝備、應急救援等新型應用場景中贏得先機;食品加工領域能否通過提升加工、包裝、倉儲、物流等關鍵工藝,在預制菜產業發展中占據主動,等等。
產業鏈升級。在這方面,鹽津鋪子曾作出生動示范。近年來,鹽津鋪子加快智能制造轉型,往產業鏈供應鏈上游拓展,從瀏陽一隅走出湖南、走出中國,走向海外,在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建起了果干加工企業,產品銷往全球。
激烈的產業競爭中,抓住數字化、智能化機遇強鏈補鏈延鏈,才能塑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綠色化發展。岳陽等地的化工產業,曾帶來“化工圍江”之憂,如今在新理念指引、新技術帶動下,同樣打開了綠色發展的新天地。
對于有色、化工等一些污染較重、能耗較高的傳統產業而言,如果綠色轉型的理念先進、技術領先,發展的潛力和后勁定然能持續增強。比如,湖南的煙花產業若是能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降低環境負荷,無疑能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言以概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就是要瞄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緊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傳統產業走好高端高質高效綠色發展之路,才能筑牢經濟行穩致遠的根基,為湖南抵御風險沖擊、構筑發展優勢夯實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