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扎實推進新型城鎮化,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這也是“特色小城鎮”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山色湖光步步隨,古今難畫亦難詩。”古代詩人如此描述小鎮美景。“中國處處美,小鎮故事多”,兼具公共屬性和商業屬性的特色小鎮,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發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亦是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實踐的主戰場之一。
如何建設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怎么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等問題?
特色小鎮成為亮點
回顧2016年中國城鎮化建設中的亮點,特色小鎮當仁不讓——2016年7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進入這份名單的小鎮共有127個,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復核,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認定得出。2016年12月12日,國家發改委、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城鎮化促進會等機構聯合下發《關于實施“千企千鎮工程”推進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通知》,國家對特色小鎮發展路徑的規劃已逐漸清晰。在種種政策利好下,我國特色小鎮建設開始加速。
究其根源,特色小鎮建設受到關注,是因為目前經濟發展動力亟待更新,或者說政府、企業均需要一種新形態、新空間來培育、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替代傳統的規模化投資、出口拉動,而新動力必須要具備不可替代性、較難復制性、更強粘合性等特點。隨著服務經濟(智慧經濟、體驗經濟)時代的加快來臨,創新驅動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從全國各地發展特色小鎮的實踐來看,特色小鎮有一部分是經過長時間演變而來,也有一部分是在近幾年各種政策下催生而成。因此,在“特色小鎮”燎原之際,我們必須弄清楚特色小鎮為何而建。毫無疑問,特色小鎮建設作為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種新現象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舉措,正被越來越多的目光所關注。
特色小鎮與眾不同
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它沒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鎮不是單純的“大工廠”,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融合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
發展特色小鎮不是建設新城,不能用建新城的思路和模式來規劃特色小鎮。特色小鎮不是產業園區,不是單純的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園區開發,但也離不開特色產業。
特色小鎮不等同于景區開發。以旅游功能為主的特色小鎮可以發展為景區,有些歷史人文古鎮,自然優美的小鎮也兼具特色小鎮的文旅功能。從這個角度而言,特色小鎮和景區開發有共同之處,但又不同于傳統景區開發模式。
特色小鎮也不等于美麗鄉村,它離不開鄉村底色,但與鄉村有著本質不同,二者形態和功能都不一樣。特色小鎮聚集了大量資本、技術、人才等各類高端要素,是既有鄉村本地特征又融入高新技術和特色人才的區域經濟發展單元,需要探索利益主體多元、公眾參與的現代社會治理體系。
特色小鎮五大要素
特色小鎮不是面子工程,不是升級版的房地產擴建,而是產業的升級和城鎮的升格。首先,特色小鎮貴在服務。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特色小鎮的發展是就地、就近城鎮化的戰略選擇。在特色小鎮的培育過程中,需要注重本地的生產、生活需要,讓本地居民和外地居民,小鎮居民和城市居民共享高品質生活。
其次,特色小鎮特在創意。特色小鎮的創意營造不僅要將創意作為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還要將創意作為創造性表達的手段,轉化為可以帶動本地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的發展動能。
第三,特色小鎮優在品牌。整合特色小鎮的文化、產業資源,挖掘小鎮品牌的核心要素,梳理小鎮品牌的核心價值,科學定位小鎮的品牌產業,是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首要任務。
第四,特色小鎮長于文化。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不僅僅是基礎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是靈魂的塑造,文化可以為特色小鎮建設塑“魂”。需要重視新文化凝聚力的培育和維系成員的共同精神紐帶的重構,發揮文化的引領、滲透、感召、輻射和凝聚作用。需要把強化文化特色、彰顯獨特文化魅力貫穿于特色小鎮建設全過程,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形象、文化品位。
第五,特色小鎮重在創新。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在制度和機制上不斷創新,特別是對于現有的教育制度、醫療制度、養老制度、金融制度進行變革。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在特色小鎮的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居住環境、人才政策等方面,要充分體現服務型政府的作用,不斷完善公共服務水平。
特色小鎮建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重人性化、個性化、智慧化相結合,使得每一個特色小鎮都是獨一無二的、充滿魅力的。推進特色小鎮建設,表象是在熱火朝天地打造現代化城鎮,實質上卻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一次補缺,更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性良性轉型。
綜上所述,特色小鎮不是單純的開發區等產業集聚區建設升級版,也不是簡單的中心鎮等城市化載體打造升級版,它需要基本內涵、理念、路徑上的大膽創新,需要積極培育并形成自己的“特”與“色”。根據當地特色結合經濟發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才是特色小鎮建設的“王道”,將生產、生活、生態充分融合方為特色小鎮建設之本,那些“花拳繡腿”“東施效顰”之作終將被人唾棄。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個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功能疊加融合、體制機制靈活、具有中國特色、充滿時代特征的優秀特色小鎮必將遍布中華大地。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