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后,國家和省級財政部門農開辦專門設立了田園綜合體發展專項,扶持了一批國家級與省級田園綜合體項目(不評論其效果怎么樣)。但隨著國家機構的改革,財政部農開辦劃歸農業農村部之后,農業農村部暫時還沒有提出發展田園綜合體的相關具體扶持政策。這是什么原因呢?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當前在一些地方,鄉村振興戰略剛一起步,就存在跑偏苗頭:鄉村振興“樣板化”、建設主體“錯位化”、發展取向“非農化”。這些傾向與中央倡導的戰略要求是否相符?與農民群眾的期待是否合拍?
謹防鄉村振興跑偏,需要真正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和內涵,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需要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的“七條道路”:“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質量興農之路、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走鄉村善治之路、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田園綜合體從概念上來說,是跨產業、多功能的綜合發展體;從具體項目來說,就是通過多功能、多業態的業務構建的綜合運營體。跨產業、多功能,就是要超越原來的單線思維。
貴州某縣擁有8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在全省位列前茅。該縣下面的鄉鎮又建有“園中園”,糧油、蔬菜、畜禽、水產等各類產業項目充塞其間,近20個鄉鎮僅有2個沒有農業示范園區覆蓋。“目前可以說,村村都有大工地。”一名鄉鎮負責人說。
“如果發展不科學,大上項目問題會比較多。”當地干部透露,該縣“攤子鋪得大”,近年來農業產量雖有提升,但產地分散,加工能力匱乏,農產品供給大而不強,農業生產利潤率降低。
“產業”不夠,“特色”來湊。欠缺農業自然稟賦和比較優勢的一些地方,則熱衷打造特色小鎮,速成特色樣板。
貴州一位鎮領導向半月談記者介紹,鎮里正在規劃建設一個能容納5萬人左右的特色小鎮。實際上,這個鎮目前的總人口才4萬多人,并且當地的小城鎮建設已經粗具規模。
在貴州北部,距離縣城相對偏遠的某鄉鎮,正規劃打造一個與五臺山、青城山、峨眉山、梵凈山等媲美的4A級景區。鎮黨委相關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地著手建設“百園之鎮”,兩年之內的目標是100個山地公園。為一睹這“世界級名山”,半月談記者驅車從縣城出發,約一小時的山區公路,坡陡彎急。一路上可見當地村莊為響應鄉村旅游發展的號召,處處開工,大搞開發。
有些地產開發商為了忽悠政府拿地,炮制了一些貌似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其實只是換了馬甲的房地產。
在“京津冀”,一些房地產商利用田園綜合體扶持政策,在農業園區或耕地上直接違法違規建設“私家莊園;在農業大棚內違法違規建房;違規改擴建大棚看護房等。很多田園綜合體表現在以下六大方面的問題:
1、未突出以農為本,項目布局和業態發展上與農業未能有機融合,以非農業產業為主導產業;
2、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
3、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差;
4、違反國家土地管理使用相關法律法規,違規進行房地產開發和私人莊園會所建設;
5、鄉、村舉債搞建設;
6、存在大拆大建、盲目鋪攤子等情況。
地產開發是建房子,而田園綜合體不是要建房子。
當然,田園綜合體可能也要建一些房子,但絕不會上升不到“產業”的層面。農村不能這么搞。田園綜合體范圍內,如果有民房,就保留民房,外觀按品牌構造的整體性做一些修整就是;沒有民房呢?建一點,一般也不要動大場面,也不需要把國外的什么磚瓦什么地板什么假山洋房搬來。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原生態的花草、歷史的磚瓦多的是。
一句話:真正的田園綜合體,重點還是農業產業,也可以有其他鄉村產業,至于旅游產業,那是“你若芳香,蝴蝶自來”,一般跟房地產的關系不大。房地產商們應該不要過多地自作多情,認為每個行業都跟自己有關系。
田園綜合體的基本內涵是以農業為主導,以科技支撐和文化創意為兩翼,融合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科普會展、教育培訓、休閑觀光、文化創意等多個相關產業,構建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產業綜合體,它是伴隨著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對長期以來農業園區實踐的不斷總結基礎上提出的一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概念。
我們相信,如果田園綜合體回歸到真正意義的那一天,那么田園綜合體的春天也就來了。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0余年來致力于產業及園區、鄉村旅游綜合體、農業休閑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經手上項目500+例,其中田園綜合體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陸河縣林中花溪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河間景和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九臺區大健康田園綜合體策劃、北京大興區愛情海玫瑰園定位及業態規劃、恩施硒茶產業園產業規劃與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島農業觀光園總體建設規劃、國家首批試點項目中國高安巴夫洛田園綜合體規劃等。
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閑旅游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閑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游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筑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