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建德市始終把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作為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一號工程”,圍繞“塑造文化地標、淳化鄉風文明、滋養鄉村振興”目標,注重文化引領、價值引導、特色培育,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近期,建德市委宣傳部課題調研組開展專題調研。
一、建德市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圍繞“兩個全”,開啟禮堂建設新征程。結合德文化地域品牌打造,建德市以建設鄉村振興“會客廳”為目標,全力推進“建設全覆蓋、管理全星級”。一是注重目標引領。制定《建德市文化禮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2019年)》,明確全市文化禮堂建設布局和星級示范點建設目標,以改建、新建、擴建等多種手段相結合,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二是注重示范帶動。要求各鄉鎮(街道)按照高星級文化禮堂標準進行設計布局,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設1個五星級和2個四星級文化禮堂,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三是注重資金保障。建立“市級財政撥一點、鄉鎮補一點、村社出一點、鄉賢能人捐一點”的資金籌集機制。
2.深化“四駐堂”,探索禮堂管理新模式。以農村文化禮堂為陣地,注重專業隊伍與群眾參與相結合,積極推廣理事駐堂、鄉賢駐堂、干部駐堂、協會駐堂“四駐堂”管理模式。一是做到管有人員。建立以文化禮堂理事會為核心、協會和志愿者服務隊等為輔助的文化禮堂管理體系。二是做到管有制度。將每月劃分為四個主題周,每周確定一類駐堂人員,確保“駐堂”不空檔。三是做到管有載體。每年開展“最美禮堂人”“最美禮堂活動”評選,舉辦農村文化禮堂精品節目展演以及“鄉賢走親”活動,提升文化禮堂的影響力,吸納更多熱心文化禮堂工作的群眾參與管理。
3.建設“六品堂”,謀劃禮堂發展新路徑。突破慣用思維標準,通過建設文化娛樂惠民堂、鄉風文明育德堂、民俗文化傳承堂、和諧鄉村議事堂、黨建理論宣講堂、產業發展展示堂等“六品堂”,使文化禮堂具備更多的功能與價值。一是傳遞黨的聲音。二是講好村莊故事。三是打造文創客廳。
二、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要素保障待強化。通過五年的建設,村集體經濟條件好、基礎設施完善的行政村均已完成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剩下的104個村,面臨諸多要素制約,導致項目推進不順暢。據統計,待建的104個文化禮堂,需要新建的比例高達60%,而新建1個文化禮堂硬件基礎設施投入平均達100萬元,建設資金成為制約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重要因素。此外,用地指標成為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第一道門檻”。
2.規劃設計待重視。在建設過程中,部分行政村只注重場地建設,不注重特色化設計、創意化設計,沒有把地域文化嵌入文化禮堂,存在農村文化禮堂“千村一面”現象。在建設中按部就班“標準”,沒有對村史文脈、特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部分行政村只是停留在把文化禮堂建起來的層面,沒有充分考慮群眾實際需求和后期管理使用,存在運動式、應付式的建設。部分行政村沒有把農村文化禮堂納入村莊總體規劃,部分禮堂的建筑風格、色彩與村莊及周邊環境不夠協調,禮堂功能設置也不盡合理。
3.經營理念待轉變。大多數村的文化禮堂管理員,年齡大、素質低、業務能力弱,缺乏一支有想法、有激情、真正把文化禮堂當做事業去做、當成自己的企業去經營的隊伍。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留不住、引不來有效的人才。缺乏市場化經營的思路,農村文化禮堂的文化附加值不高,共建共享理念需要再拓展。缺乏地域整體規劃,各個禮堂“各自為政、單打獨斗”,沒有有效發揮文化禮堂聯動效應,文化禮堂的“磁場”作用不明顯,周邊的文化服務資源整合力度不夠。
三、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建設的對策建議
1.加強制度保障,確保建設進度,真正夯實基層文化陣地。一是以“背書制”強化禮堂設計把關。把設計作為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首要任務,明確行政村書記為“總設計師”,要求鄉鎮(街道)對每一個文化禮堂的設計方案進行“頭腦風暴”,市文禮辦牽頭開展“部門聯審”,常委部長“逐一審定”,真正實現農村文化禮堂的特色化設計、產業化設計、功能化設計,著力打造鄉村振興“文化綜合體”。二是以“作戰制”激發禮堂建設動力。綜合分析各行政村建設因素,制定“建設全覆蓋、管理全星級”任務書、時間表、作戰圖,確保全市文化禮堂謀劃“一盤棋”、推進“一幅圖”、協同“一張網”,形成比學趕超、你追我趕的良好態勢。同時,組建市、鎮兩級農村文化禮堂建設“智囊團”,為禮堂設計、建設、管理提供堅實智力支持。三是以“通報制”保障禮堂建設目標。明確年度建設目標,以“月通報制”為主抓手,量化通報結果,比目標、比任務、比進度、比特色。
2.注重設計把關,突出功能整合,全力打造鄉村文化客廳。一是注重功能集聚,打造“村莊會客廳”。堅持“一堂多用、一室多用、宜合則并”的原則,將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旅游接待中心、農村電商平臺、農產品展銷中心等納入農村文化禮堂整體設計,整合文化禮堂、講堂、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春泥計劃活動室功能,模塊化、綜合化打造文化禮堂。二是激活地域文化,培育鄉風文明。農村文化禮堂建設要融合地域文化特性,深入挖掘生活化、差異化、內在化的地域文化品質,凝聚起村莊的精氣神。要結合“德文化”地域品牌建設,把農村文化禮堂作為“德文化示范村”的建設“標配”,為文化禮堂貼上鮮明的“文化標簽”。三是撬動“禮堂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推進“禮堂+旅游”“禮堂+民宿”“禮堂+電商”“禮堂+文創”等禮堂發展新模式,把禮堂打造為新型業態的“孵化器”。
3.創新運行理念,引入社會資本,全面做強禮堂經濟文章。一是招募文化禮堂“經理人”。農村文化禮堂是“鄉村文化服務綜合體”,立足百姓、面向社會,要引入企業和民間資本、社會力量參與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管理、運行,以市場機制提升文化禮堂綜合服務能力。二是打造文化禮堂“共享圈”。打破農村文化禮堂“散兵游勇”局面,推動“多堂合一”。三是創設文化禮堂“體驗區”。融合宗族文化、產業文化、田園風光和現代時尚元素,在文化禮堂設置能吃、能玩、能住的文化“體驗區”,通過活態、動態、業態形式,展示鄉村人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