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園興盛于中世紀歐洲,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曾作為其基本經濟單元而廣泛存在。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莊園無法滿足大跨步式的經濟發展要求,逐步淪為自給自足的農業形態,經濟關系也以勞務交換、以物易物為主。在本世紀中期,現代化莊園首先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出現,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莊園,作為一種農業的新興發展模式,它成功的改變了美國、荷蘭、澳洲等國的農業經濟狀況。
現代化莊園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莊園,它是以市場為導向,效益為中心,科技為支撐,多功能為方向,把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加工、觀賞等環節聯成一體,形成有機結合,使農業莊園產出多樣化、規模化,經營管理企業化,生產與市場緊密聯接,從而有效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體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為農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市場化競爭,提供了一種較為現實的模式。
發展現代莊園重點是要發展“莊園經濟”。“莊園經濟”是鄉村旅游的一種新業態,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通過莊園經濟將當前農村最缺乏的現代管理、人才、科技、資金等要素引入土地,可以極大增加產出,促使土地升值。通過拓展旅游的產業鏈條和內涵,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綜合統一。
結合當前我國鄉村振興建設,“莊園經濟”具體是要依托農村自然生態、田園景觀、民俗文化和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以城鄉居民休閑消費需求為導向,以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為基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環境改善和推進城鎮化進程為目標。著力建設功能多樣化、投資多元化、發展產業化的休閑觀光莊園產業園區,做大做強莊園產業,拓展旅游發展內涵,構件現代農業和現代旅游業為一體的休閑觀光莊園產業。
莊園經濟的四大特征
莊園是一種以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核心,融合農業生產、觀光休閑、科學教育、養生度假、商務會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滿足都市人回歸自然、回歸田園需求,強調游客體驗的升級版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它同時是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度假旅游場所。其有以下幾個特點:
1、規模化的農業基礎
不同于一般的農家樂與休閑農業園區,現代莊園更強調有一定規模的農業基礎和良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農業品牌或擁有獨特的農業氣候條件和文化資源,包括建立在規模經濟基礎上的種植與養殖、建立在種植與養殖基礎上的農產品加工、更廣闊的鄉村景觀、更豐富的鄉村旅游體驗等。
2、品牌化的質量保障
品質是現代莊園的必要條件,一個莊園一定是在某一方面有影響力的,如法國的普羅旺斯薰衣草莊園依托于美麗的農業生態景觀,波爾多的紅酒莊園依托于高品質的葡萄和葡萄酒等,依托一個基礎品牌(可能是更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更有機的農產品、更舒適的旅游度假體驗等)延伸出農產品加工和休閑旅游品牌,進而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農業旅游品牌。
3、綜合性的功能系統
首先,莊園是一個集農業生產、農業科研、農副產品加工、觀光休閑、旅游度假、商貿物流、會展博覽、莊園地產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有機體,綜合服務功能強;其次,莊園是一個完整的要素系統,各個要素之間構成共生互補的能動關系,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復雜大系統;最后,莊園是以一產為基礎,以二、三產業整合發展的產業綜合體,以旅游度假業主導的第三產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4、便捷化的交通區位
主題莊園模式涉及產業生產、產品運輸、游客接待等多種功能,需要便捷的交通為支撐,因此,莊園的布點應該與外部交通有較好的聯系,交通可達性強,方便游客到達,也能夠吸引大型涉農企業或其他休閑農業投資主體進駐。
有特色的精品莊園,不追求規模,但要樣式豐富,不論是環境布局,藝術審美,空間造型都應該濃縮了莊園主人的思想。其精神內核是追求自然,以及將個人的人文情懷,審美眼光,家族理想,用建筑和產業空間的形式表現出來。
莊園發展的五大趨勢
1、規模化、集約化
莊園是以農業產業為基礎的,這里的農業不同于傳統的農業,它是建立在規模生產和產業鏈延伸基礎上的規模化的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
2、精致化、特色化
莊園的品質要求決定了莊園要有精致化的景觀小品,設計中要體現莊園的文化內涵,要有獨特新穎的項目。
3、平臺化、網絡化
莊園創造了一個交流的平臺,俱樂部、會員卡等形式將更多的人匯集到莊園這個平臺上,他們有著相似的興趣愛好、相近的知識背景,來莊園旅游的人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社交網絡。
4、創意化、時尚化
在莊園的規劃設計中,要把握時代的發展趨勢和旅游者的消費需求,更多時尚創意體驗元素的加入,將拉近莊園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5、多功能、綜合化
莊園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多功能有機體系,隨著莊園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更多功能將融入莊園的建設中,旅游正成為莊園越來越重要的功能,甚至是主要功能。
莊園建設的六大要素
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適合進行莊園的建設,由于其規模與品質化的要求,莊園的建設需要滿足一定的要素。
1、地塊
農業是現代莊園建設的基礎條件,所以在項目建設前要充分研究當地的土壤、氣候、傳統的農業優勢與生態環境,判斷是否適宜進行莊園的開發建設,尋找合適的突破口,如平地、臺地、山地、河谷、海岸、湖濱等先天條件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莊園的品質。
2、形態
莊園內的布局架構、道路設計、建筑風格等要符合地形地勢,還要融入地域特色比如建筑風格可以采用歐式、中式、日式,建筑形式可以是獨棟、雙拼、聯排、花園洋房、酒店公寓等的自有組合。
3、密度
度假莊園本身適合低密度、低容積率,一些公共配套如服務中心、酒店等的相對密度則要稍高一些,方便消費者的多方面活動。
4、景觀
一個成功的度假莊園的設計要特別強調整體上近、中、遠的景觀視覺(天際線),以及景觀(包括建筑物)的橫向、豎向、節點的美感。
5、配套
在環境、硬件設置好的前提下,內部配套、公共配套和軟性服務的充實與細節才是讓莊園充滿溫情和生活感的關鍵,也是莊園度假生活品質與品位的展示途徑。
6、文化
莊園度假除了體驗一種莊園文化,還要融入當地的文化、植入的外來文化、賦予的主題文化以及消費的野奢文化等,是多種文化的兼容并蓄,是集多種觀念于一體的共生文化。
案例:生態莊園經濟助力山西鄉村振興
在山西,面對山多地少、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發展相對落后的現狀,鄉村振興的任務十分艱巨。山西鄉村振興的“路徑”在哪里?實際上,和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內容相一致的實踐探索早已在路上,源于晉中進而影響全省、輻射國內的生態莊園經濟,經過十二年的發展壯大,已經在現代高效農業、綠色美麗經濟、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等多方面產生了實際的成果和積極的現實意義,得到了國內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積極肯定。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顧益康帶領課題組在對晉中的生態莊園經濟進行了專題調研后,在一萬多字考察報告中反復明確指出:生態莊園經濟是一種值得全力推廣的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模式,是山西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
► 吸引工商資本投入鄉村建設,實現了社會資本和農村閑置資源的再創造,是山西由鄉村衰敗轉向鄉村振興的極富創造性的偉大實踐。
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加快推進,全省越來越多的偏遠山區的人口大量外流,出現了大量的“空殼村”“萎縮村”,土地撂荒,宜林荒山沉睡,數十年積累下的水、電、路、房屋、耕地等資源加速破敗。而另一方面,作為煤炭大省的山西,在煤炭資源整合后,全省閑置的民間資本保守估計在萬億元以上,這些資金大都處于迷茫和觀望狀態。如果能把閑置的社會資本引進農村、開發農村,實現社會資本和農村閑置荒廢資源的再創造,把各類工商資本轉化為綠色產業資本,勢必會更好地造福社會,對兩者皆有益處。資本持有者在觀望,政府在期待。
2005年,左權縣委、縣政府率先打破這種觀望和期待,出臺政策,積極鼓勵工商資本、社會能人投資開發建設“空殼村”、“四荒地”,生態莊園經濟的偉大實踐由此展開。“農民下平川,老板進深山,四荒著新綠,舊村變莊園”是對左權開展生態莊園的生動寫照。
2010年,左權生態莊園經濟模式在有“省城后花園”之稱的晉中市榆次區成功嫁接,實現了生態莊園經濟由偏遠山區農村向平川城郊區的成功復制。
生態莊園所到之處,通過流轉農戶房屋、土地和集體“四荒地”等資源和資產,投入資金、技術和管理等要素進行生態治理和產業開發。于是,資源變資產、山區變景區、民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農民變股民,在不與農民爭利的前提下,大量盤活農村各種閑置資產和資源,大幅提高了農村土地利用率,持續增加農民收入,顯著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為全省各地的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2009年7月,山西省政府在左權縣召開全省生態莊園經濟現場會,要求在全省59個山區縣大力推廣生態莊園經濟建設。
據統計,目前,僅晉中市域生態莊園有650余處,累計吸引各種社會資本70多億元,年綜合收入10億元。全市生態莊園盤活閑置資源面積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效果之明顯前所未有。
► 以產業融合、產村一體、全產業鏈發展為主要特征的生態莊園經濟,明顯推動了全省農村尤其是偏遠落后地區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是山西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交界處的日月星生態莊園,原本是一個偏僻落后、交通極不便利的山莊窩鋪——營疙道村,2004年整村搬遷后就成了一個“空殼村”,村里原有的房屋、水、電、耕地、“四荒地”等資源自然破敗、消失。本村人士、在外發展的陳有良聯合兄妹幾人,響應左權縣建設生態莊園的呼召,利用營疙道村地處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天然界限和分水嶺的獨特的地緣優勢,開發建設日月星生態莊園。經過近10年持續投入和精心打造,如今的日月星生態莊園已經成為 一個集旅游、林果生產、特色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為一體的國家3A級景區,平均年接待游客20萬人,被評為“山西最佳避暑勝地”。實現了由原始農業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根本轉變。
而位于晉中市城區東外環、與山西高校新區毗鄰的豐潤澤休閑農業園,利用流轉來的上萬畝荒坡、荒溝、荒地、林地資源,分兩期分別打造休閑農業園和黃土農言文化旅游實驗示范區。目前,投資2億元的休閑農業園依托設施種苗和設施蔬菜種植、設施園藝展示等獨特景觀,已經成為擁有“山西省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技部農業科技示范園核心區”等多項稱號的山西頗具影響力的現代科技型休閑農業園。等項目全部建成后,豐潤澤將形成融現代農業、休閑農業、文旅產業和康養產業、戶外拓展等為一體的多元化、多功能的集聚區,可帶動周邊7個鄉鎮29個村莊近2萬農村人口就業。
經過12年發展積累的生態莊園經濟,越來越契合現代農業具有的多元化、多功能性、農旅結合、產業融合、農網融合、產村一體、全產業鏈發展的趨勢和特點。生態莊園農業產業實現了傳統農業向以多元、融合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的質的飛躍,大大提高了農業發展的質量和農業產出的效益、品質,明顯推動了全省農村尤其是偏遠落后地區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是山西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產業發展的實踐者和引領者。
► 以發展綠色美麗經濟為本質特色的生態莊園經濟,是“兩山”重要思想的踐行者,為建設美麗宜居富裕新農村的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新載體。
發源于晉中的生態莊園經濟,自它誕生那一刻,就以綠化荒山、恢復植被、建設美麗鄉村為首要任務,生態莊園的“生態”二字正是立足于生態建設這一首要使命。
通過企業化投資、專業化經營,不斷興起的一個個生態莊園迅速營造出一片片生態林和經濟林,大大小小的莊園就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綠洲,遍布生態環境脆弱的三晉大地。生態莊園經濟的性質是民營經濟,具有產權明晰、經濟利益獨立的特征,所以生態莊園造林管護各環節主體一致,與社會義務植樹和綠化工程性質的專業隊造林相比,具有造林標準高、質量好、管護到位、成活率高的特點。12年的持續不斷地造林、造景,原本荒涼了的荒山禿嶺、山莊窩鋪、丘陵山川披上了綠裝,取而代之是一個個郁郁蔥蔥的森林公園或是別具特色的生態莊園。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晉中市域大大小小650多個生態莊園累計植樹造林投資大約6億元,栽種各種生態林和經濟林2000余萬株,生態莊園區域內的林木覆蓋率達到了63%,遠遠高于山西全省20.5%的森林覆蓋率。這對于因長期資源開采而導致的生態環境脆弱、歷史遺留欠賬多、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短缺、森林覆蓋率低的山西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興村富民成果逐步顯現。左權大小莊園的核桃經濟林,太谷莊園的苗木花卉產業,祁縣、平遙各莊園的酥梨果木產業等,都已經形成規模、品牌效益,在帶動當地農民致富方面產生越來越明顯的逐步放大效應。
另一方面,在越來越多的生態莊園,從土地種植到餐桌都在實施有機種植、安全種植,提供生態餐廳、有機食品、有機或無公害加工產品等,引導城市消費不斷向農村延伸。
當昔日一個個“空殼村”、“荒蕪村”、“萎縮村”及“四荒地”披上綠裝,搖身一變,成為生態優美的世外桃源般的休閑農莊時,當越來越多城里人來莊園采摘、吃農家飯、住下來體驗鄉村自然風情時,人們也許沒有注意到城市和鄉村竟然走得這么近,竟不知不覺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立足于偏遠落后地區山莊窩鋪的生態莊園,在帶動周邊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實踐中發揮著義不容辭的重要作用,為全省促進農民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開辟了新路徑、注入了新動能。
左權縣鮮淼生態莊園以種植加工冰葡萄酒為主導產業,除部分專業技術人才外,該莊園每年都要從所在的左權縣石匣鄉及周邊鄉鎮吸納150多名季節工,人均勞務收入7000元。另外還有20多名長期用工,年收入15000元。而左權麻田順康生態莊園,立足該縣“中國核桃之鄉”之產業基礎和優勢,投資打造了核桃種植到加工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輻射帶動左權縣東南6個鄉鎮、120個村、300多個農業合作社、7100余戶農民直接受益,戶均增收1500元。
左權縣縣長趙宏鐘表示:全縣257處莊園,常年用工2600多人,年人均收入15000元至20000元;季節性用工7600多人,年人均收入7000到10000元。全縣生態莊園就業農民年人均增收2700元。2017年,左權全縣當年脫貧18000人左右,生態莊園經濟功不可沒。
►“林(農)地搞流轉,不種有錢賺”、“農民當股東,年年能分紅”、“農民變工人,就近能打工”、“離土不離鄉、失地不失業、就地變工人”已經成了生態莊園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共有模式。
在生態莊園,農民可通過流轉土地、土地林地入股、進莊園打工掙工資、股份分紅等方式獲取收益。隨著莊園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不斷升級,業態不斷豐富,生態莊園經濟將吸納更多的農民工到莊園就業,不斷為全省促進農民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新動能。
2017年,晉中全市生態莊園年綜合收入10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3.5萬人次,其中常年用工2.3萬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截至2017年,晉中全市生態莊園累計流轉耕地23萬畝、“四荒地”55萬畝,累計支付農民流轉費用近6億元。
從山莊窩鋪到平川城郊,生態莊園經濟已經開始輻射山西,影響全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大大小小生態莊園已經超過1000多處,遼寧、貴州、海南等來自全國的同行來晉中參觀、學習。
鄉村振興戰略賦予生態莊園經濟新的使命,更多的新的政策利好,為生態莊園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檔升級提供了政策支撐。肩負新的使命,生態莊園經濟又踏上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