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工程建設是“三農”工作的重要領域, 農業建筑工程是農業工程中的基礎性內容。針對農業建筑工程領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任務, 結合多年專業工作經驗, 分析農業建筑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研究解決問題的主要路徑和措施, 用以指導農業建筑工程建設, 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1 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要求和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 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 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最大的發展不充分, 是農村發展不充分。貫徹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指導思想, 就要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 顯著縮小城鄉差距。針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必須科學制定規劃。在生態宜居方面, 要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 大力改善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建設, 保護好綠水青山和清新清凈的田園風光。在實踐中, 推進鄉村振興, 必須把大力發展農村生產力放在首位, 必須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 保留鄉村特色風貌。
2 農業建筑工程領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任務
農業工程建設是“三農”工作的重要基礎性領域, 而農業建筑工程更是農業工程中的基礎性內容, 是“基礎中的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仍然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根據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要求, 在農業建筑領域的主要任務是開展農業建筑工程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服務工作。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 高標準農田建設、特色村鎮建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美麗鄉村建設日益展開, 又出現了高標準農田設施、特色村鎮建筑、休閑農業建筑、農業景觀建筑等新型農業建筑。因此, 要在繼續針對傳統農業建筑的規程、規范、標準等開展基礎性研究的同時, 重點針對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新興產業、宜居鄉村建設等相關的內容開展研究和服務工作, 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發揮基礎性作用。
據此, 一方面要圍繞農業建筑標準制定、宜居鄉村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建筑建設管理模式、新型農業建設規劃編制等著力開展基礎性技術研究, 建立農業建筑工程建設標準體系, 提升農業建筑工程建設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圍繞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實施, 以技術為引領開展工程代建 (項目管理) 、設計監理、規劃咨詢等技術服務工作, 抓質量, 強服務, 把項目建設實施各項工作做細做實,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基礎, 助推農業農村發展。
3 農業建筑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業工程是“建設農業和維持農業生產高效運轉所需要的一切工程”, 包括與農業及農業生產相關的土地、工具、條件、資源乃至管理等領域。農業建筑工程是農業工程中的基礎性內容, 是指為保障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以及農業工程正常運轉和發揮功能所需要的農業建筑物、構筑物或農業設施等。從分類看, 農業建筑主要包括農業居住建筑、農業生產建筑、農產品加工建筑、農業倉儲及物流建筑、農村能源建筑、農業科研用房、農業田間工程等, 其中農業生產建筑又可分為畜禽養殖建筑、設施農業建筑、水產品養殖建筑、菌類種植建筑等。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 特色村鎮建設、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美麗鄉村建設日益展開, 又出現了特色村鎮建筑、休閑農業建筑、農業景觀建筑等新型農業建筑。與民用建筑、工業建筑相比, 農業建筑具有種類繁多、單體建筑范圍和規模小、建設地點分散、建筑和結構相對簡單、與工藝配套較為密切等特點。
針對上述特點, 從農業建筑工程建設的實際看,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 農業建筑工程設計缺乏統一和適用的規范、標準, 導致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
(1) 長期以來, 農業建筑工程設計沒有本專業的規程規范、圖集標準。雖然在建設部發布的工程類別中有農業建筑, 但并未針對農業建筑制定相應的規范標準。農業工程設計所依據的都是建設部頒發的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規范, 這些規范很多地方都與農業建筑工程不相吻合, 而且相對于農業建筑特點來說大都標準偏高, 據此做出的工程設計往往很不經濟, 由此造成資源的很大浪費。
(2) 有些農業建筑工程, 如田間工程、某些農產品專用倉儲工程等, 根本找不到規范依據。在缺少規范約束的情況下, 設計人員的設計存在一定的隨意性, 不但設計結果不統一, 而且還可能會給后續工作帶來諸多麻煩, 甚至會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和導致重大經濟損失。
(3) 農業建筑工程要求與工藝密切配合, 但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規范中缺少與農業工藝相匹配的內容, 在設計人員缺少經驗的情況下容易造成設計不嚴密, 廢水、廢氣、廢液、糞污等處理和排放設施設置不到位, 致使其無序排放形成污染。
3.2 農業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較為粗放
(1) 由于農業建筑工程單體規模相對較小, 工程整體投資規模也較小, 由此造成工程費用和監理費用也較低, 較難吸引規模大、資質高、信譽好的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參與工程建設。
(2) 農業建筑工程建設地點較為分散, 往往處于田間地頭, 不利于加強施工管理。
(3) 農業建筑工程要求與工藝密切配合, 但施工現場往往缺少工藝專業管理人員, 使得工藝施工與建筑施工的銜接存在問題。
上述原因使得農業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較為粗放。
4 解決問題的主要路徑和措施
4.1 加強農業建筑工程建設領域的基礎性技術研究, 制定適用的規范、標準體系
缺少統一、適用的標準和規范是農業建筑工程建設領域存在的最突出問題,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多年來, 農業建筑工程行業的從業者均受困于此。扭住了標準規范這個“牛鼻子”, 就為解決其他一系列問題奠定了基礎。技術研究是工程建設領域實現科技創新的主要手段。因此, 廣泛組織和動員相關力量開展技術研究, 建立適用于農業建筑工程的標準規范體系, 是提升農業建筑工程建設能力和水平重要舉措。一是針對目前農業建筑工程技術研究的空白, 研究制定與不同類別農業工藝相匹配的標準圖集、施工規程、驗收標準、估算指標等, 為現代農業建筑工程科學化、標準化、規模化提供依據;二是面向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領域、新要求, 在農業信息化、特色村鎮建筑、休閑農業、美麗鄉村建設、新型加工體系建設等方面, 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 提出與之配套的農業建筑新型式、新工藝、新技術等, 進而形成相應的規范標準。
4.2 做好特色農業建設規劃和設計理念研究
工程建設規劃是開展工程項目建設和管理的基礎, 是指導工程建設的重要依據。應根據不同地域、不同類型項目的特點, 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規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鄉村旅游建設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研究, 提出相應的建設規劃模式;開展村鎮建筑、農村景觀建筑、休閑觀光農業建筑、農村基礎設施乃至農村廁所的設計理念和建設標準研究, 提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設計理念, 制定統一的建設標準。對于高標準農田, 進一步開展建設規劃和建設標準的研究, 實現《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 (2016—2020年) 》提出的“整合完善建設規劃, 統一建設標準”的要求。
在農業工程設計方面要以規劃為引領, 以節能實用適用為指針:一是充分考慮農業建筑的特點, 選用簡潔、實用的建筑型式, 輕型、耐久的結構體系。二是在建筑材料選擇上, 一方面采用節能材料特別是墻體材料、屋面材料和門窗等降低建筑能耗;另一方面選用環保材料以降低對農田污染的風險。同時還要因地制宜盡量開發利用本地建筑材料。三是節能措施的使用, 如采用節水型器具和設備、增設回收用水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以節水, 利用地源熱泵、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節能, 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以節地, 盡量采用自然通風等以節材。四是設計完備的廢棄物和動物糞污等處理和排放設施, 實現達標排放, 確保不對環境特別是農田造成外來污染。
4.3 加強農業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研究, 強化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是工程形成實體的過程, 也是工程建設過程中直接對環境產生影響的環節。因此, 參建各方提高認識, 增強在農業建筑工程建設中建成精品意識的自覺性尤為重要。首先, 建設單位應在工程招標時明確工程質量及安全文明、綠色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主導建立高質量施工協調機制, 督促參建各方履行職責。其次, 監理單位應對工程施工承擔監理責任, 根據工程特點配備足夠的監理力量, 重點審查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施工方案, 并在實施過程中切實做好監督檢查工作。第三, 施工單位作為工程施工的實施主體, 應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 負責高質量施工、綠色文明安全施工措施的全面實施。
在施工過程中, 要重點管理和督查以下方面: (1) 合理進行施工總平面布置, 不得占用紅線外耕地建造臨時設施, 施工現場和基本農田之間做到有效隔離。 (2) 現場安全文明施工和綠色施工措施的到位和落實, 特別是保證工程施工中產生的污染物和廢棄物能夠有效收集和排放, 確保不對耕地和環境造成污染。 (3) 工程質量的監管, 特別是建造于農田內的設施和隱蔽工程, 要保證施工時有隔離措施, 施工完及時驗收, 質量不合格及時糾正。
4.4 加強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和利用
在新技術研究方面, 重點是根據農業建筑工程特點開展適用技術的研究, 農業信息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 以及節能、節材、節地、節水、排污等技術措施的創新研究。支持農業建筑工程重點實驗室和實驗基地建設, 加快進行試驗研發、重點突破。在研究過程中, 可吸收一些地方特別是一些大型生產企業在動物養殖場、設施農業建筑、農產品加工建筑中自主設計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加以技術提升、系統推廣。
在農業建筑新材料研究方面, 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作為重要內容。農業廢棄物中的農作物秸稈可作為開發農業建筑新材料的主要思路和來源。我國每年產生秸稈近9億噸, 未利用的約2億噸。可根據農業建筑工程體型較小、構造較為簡單的特點, 加快研發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材料的新型農業工程建筑材料, 包括輕型板材和墻體材料、室內承重材料等, 一方面使得農業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加便捷;另一方面拓展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渠道, 有利于農村環境的改善。
4.5 加強人才培養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 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 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做好農業建筑工程建設工作關鍵也在人才, 特別是專業人才。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 “鼓勵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設鄉村規劃建設、鄉村住宅設計等相關專業和課程, 培養一批專業人才, 扶持一批鄉村工匠。”因此, 要加強相關制度建設, 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機制, 為人才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充分調動農業建筑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盡快補齊農業建筑專業人才短板, 厚植鄉村振興發展的人才基礎。
同時,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 要“推動建筑設計下鄉, 開展田園建筑示范”。這就要求作為農業建筑工程建設的從業者, 要更加密切地接觸農村, 更加深入地了解農業。要加強“三農”工作方針政策學習, 以“三農”工作者的身份去貼近農村、貼近農民, 多接地氣, 多做調查研究, 認真學習、總結全國各地在農業工程建設方面的好的做法和典型, 掌握實際情況, 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為做好專業工作奠定基礎。(作者:彭偉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