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園已經成為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對上海、廣東及湖南三個地區實踐的分析得出,要想成為特色產業園區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在規模體量上,以幾百畝到幾平方公里的小園區最為適宜,形態上小而美,土地利用以集約為大原則;
二是在產業定位上,強調產業特而強、特色鮮明,產業定位聚焦1-2個主導方向,且堅定產業準入原則;
三是在用地形式上,講求靈活多樣,不嚴格規定,從產業特性和企業需求出發,可以是直接供地、也可以是存量改造或是物業供給;
四是在開發模式上,以充分激發市場活力為原則,政府起引導作用,市場化主體積極參與,可采用合作共建、股權合作、委托運營等多種模式。
一、上海的特色產業園實踐
上海一共發布了3批53個特色產業園名單,整體空間規模達到200平方公里,這些園區的主導產業包括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先進材料、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時尚消費品、新興領域,值得關注的是第三批產業名單中,首次出現了元宇宙主題,聚焦了最前沿的國際新賽道。


從上海的特色產業園區發展來看,在規模上政府并沒有做出硬性規定,有大有小,小則幾十畝,大則十幾平方公里;物業形態也是各不相同,有大項目供地形式,也有單獨的二級園區項目,也有一二級結合的園區項目。產業方向從第一批的七大方向也擴容成了十個,一般采用公司化運作形式,開發主體以平臺公司和市場化主體為主。
二、廣東特色產業園
廣東省以省級以上各類園區為依托,培育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較高、具備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園,擦亮區域產業“金字招牌”,進一步促進招商引資,增強產業集群發展能級。目前,廣東省批復了第一批19個特色產業園區,以下列舉了一部分園區。

廣東省的特色產業園申報對象也是要求是省級園區,面積不能低于1500畝,且必須含有城鄉建設用地,以開發區“園中園”形式為主,二級園區也是比較少,產業方向圈定在廣東省提出的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實也是比較寬范圍的,以政府主導的項目招商形式為主。特色產業園牌照由省工信廳授牌,實行動態管理,有進有出原則。
三、湖南特色產業園
湖南省發揮產業園區在振興實體經濟中的支撐作用,引導園區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促進園區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湖南省其實早在2018年就開始了特色園區的申報工作,但名單確是在2020年才對外發布,讓上海占了先進。目前,湖南省批復了第一批31個特色產業園,以下列舉了一部分園區。

湖南省是典型的園中園申報形式,申報對象限定省級以上園區內的園中園;并且有明確的規模要求,用地不能少于1500畝,從發布名單來看大部分是企業供地形式,純粹的二級園區較少;產業方向不僅限于高精尖領域,還是以現狀的主導產業為主;推進機制來看是主要進行逐級申報的,申報成功后由省發改委進行統一授牌;同時,管理辦法也出臺了一些具有含金量的優惠政策,在項目布局、資金政策、土地報批、稅費減免、綜合評價等方面給予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