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靜海區著力加強產業對接協作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主題新聞發布會。靜海區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劉慧武介紹了靜海區在推動京津冀產業對接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
靜海區持續拓展項目承接空間,加強產業承接平臺建設。持續完善合作示范區京津冀產業合作重點平臺建設,精準導入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醫院、健研院、協和校區等大健康要素,整合現有的醫療高教資源,打好生態資源、醫藥研發、健康產業的“三張牌”。將子牙經開區、大邱莊工業區等重點園區納入靜海區承接疏非項目平臺,為承接北京項目做好空間預留和載體儲備。結合天津市“1+3+4”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大與全市重點產業鏈條的融合發展,靜海區重新規劃定位了“3+3”的產業體系,各重點園區的產業定位更加清晰精準,招商和承接項目方向目標更加明確。加大投資力度,補齊重點園區基礎設施服務短板,今年,唐官屯加工物流園啟動了園區鐵路貨建設,合作示范區年內完成10億元的交通路網等基礎設施投資;中旺航空產業園建成8萬平米標準化配套廠房。

靜海區健全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機制,提升項目落地便利度。制定《天津市靜海區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機制》,建起從招商引資、推動落地到投產運營的全生命周期閉環服務機制。招商階段,結合“3+3”產業定位精準開展對京招商,從項目洽談到簽約,指定專人跟進,確保項目洽談的高效和連續。推動落地階段,區發改委、區政務服務辦等部門通力配合、協同聯動,全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積極落實“容缺后補”“承諾制”審批模式,推動重點項目“拿地即開工”;充分做好服務保障,實行“三級包聯”服務機制,做到“一企一策”精準化服務,多維綠建等一批項目增資擴產,先后啟動二期建設。建設運營階段,充分發揮“鄉鎮吹哨、部門報到”服務機制作用,區稅務、環保等職能部門主動配合屬地做好項目服務保障工作,第一時間深入企業服務,從業務角度為企業保駕護航。
同時,深化新興產業項目招引,優化全區產業結構。抓產業發展就是要抓項目建設,靜海按照制造業強區目標不動搖,借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歷史機遇,引進了北京承宇航空飛機起落架維修制造、農芯科技智能農業基地等一批戰略新興項目,為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注入了新的動力,推動了全區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今年,靜海圍繞簽約落地北京項目不低于100億元的目標,發揮園區主戰場作用,全面壓實招商目標,全力引進北京優質資源。截止目前,已落地國家能投共享儲能、中資國農現代農業基地等北京項目6個,投資額約4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