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溆兩地瞄準打造全省對口幫扶樣板的目標,探索“共建園區”新模式,走出了一條省內區域協同發展新路子。其經驗做法被省政府2022年綜合大督查通報表揚。
【經驗剖析】
雨溆“相戀”
——共建園區打造產業“新高地”
“不來不知道,沒想到溆浦生產的體育用品性價比這么高,品種這么全。”9月6日,在位于溆浦的湖南健樂美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看到琳瑯滿目的體育用品,前來考察的客商——湖南省體育設施建設協會副會長劉博才感慨不已。
雨溆工業園正在嘗試打造體育文化用品“園中園”。這里生產的體育用品品質好,但銷售不暢。劉博才在雨花區的高橋大市場經營體育用品多年,有銷售平臺,正需要優質貨源。“希望雙方能攜起手來,一起做大做強體育用品產業。”健樂美公司負責人鄭時良向劉博才伸出“橄欖枝”。
如果說園區是縣域經濟的“發動機”,那雨溆工業園這臺“發動機”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源源不竭的動力,離不開300公里之外的雨花區。
兩地“聯姻”,緣何是雨溆?
雨花區是產業強區、經濟大區。在2023年8月發布的“2023賽迪百強區”榜單中,雨花區位列全國第十位,中西部省份城區首位。2022年,雨花區GDP達2478億元,排名中西部省份城區前列。
溆浦縣曾是貧困縣,優勢在于縣域面積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靠近懷化國際陸港。溆浦正在實施“興工強縣”戰略,有發展工業的基礎。不足之處在于,溆浦招商引資沒有先天優勢,產業發展尚未形成有力支撐。
早在2019年,雨花經開區開始探索“飛地”經濟,陸續與湘潭韶山、九華分別建設雨韶產業園和雨華產業園。相比韶山、九華的“飛地”園區,雨溆工業園有些不一樣:溆浦在合作之初已經開始進行標準廠房、基礎設施建設,雨花經開區只需派出團隊深度參與項目招商、園區運營,合作協同成立管理團隊。
“嚴格地講,雨溆工業園不屬于‘飛地’園區。雨花區沒有在溆浦購置土地,也沒有重資產投入,所以,不存在利稅分成的問題。”雨花區鄉村振興對口幫扶派駐溆浦縣工作組組長、溆浦縣委常委(掛職)羅閩認為,這樣更有利于運營團隊心無旁騖地抓發展。
羅閩介紹,去年他剛來溆浦時,兩地園區招商團隊沒有合署辦公,而是分頭推進工作,導致成效不明顯。“共建園區,就應該做到‘一家人大融合’,雨溆兩地組建聯合招商引資組。”如今,溆浦外出招商,雨花區團隊全程參與;雨花區的招商推介,必有雨溆工業園的專場,產生了“1+1>2”的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22年7月22日,雨花溆浦“共建園區”首批招商引資7個項目,在長沙舉行簽約儀式,項目總投資24.3億元。聯合招商引資組先后在長沙、深圳、昆明等地開展招商推介活動6次。
溆浦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單海文介紹,雨溆全面推動兩地政府、部門、園區、企業、金融機構“五方掛鉤”;同時做到“五項轉移”,即引導雨花區產業、項目、資金、技術、人才向溆浦轉移,引導溆浦富余勞動力向雨花區轉移,目前,已引導近6000名勞動力轉移到雨花區就業。
產業“相鏈”
——助推兩地企業互利共贏
幫扶是多方面的,但是支點是產業。
產業如何“相鏈”,助推兩地企業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在合作之初,聯合招商引資組想將雨花區的企業“導入”雨溆工業園。
工作組陸續推送了一批從事糧油生產、竹制品加工的企業入駐溆浦。因為入園標準門檻高、需求與供給錯位等原因,一些企業在溆浦并未很好地落地生根,有些甚至“半途而廢”。
“這讓我們意識到,產業跨地區轉移,不是‘下個文’就能解決,必須以市場機制引導。”羅閩認為,兩地產業“相鏈”,必須講究市場邏輯。
溆浦企業的需求,與雨花區企業的供給,契合點在哪?
聯合招商引資組全面梳理雨花、溆浦兩地產業、企業的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拓展雨溆兩地產業供應鏈對接的深度和廣度,引導支持溆浦企業進入雨花頭部企業的供應鏈“生態圈”。
雙方創新區域合作模式,探索“總部+基地”“主機+配套”“上游+下游”“品牌+代工”的產業幫扶模式,讓關聯配套產業、企業在共建園區落地。
可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雨花區一家上市企業。這家企業并沒有在溆浦直接建廠。雨溆工業園企業卻可以通過產業鏈和供應鏈鏈接,進入可孚醫療的企業“生態圈”。
懷化舒小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生產清潔用品、海綿制品等。今年3月,雨花區、雨花經開區領導邀請可孚醫療董事長張敏到該企業觀察,雙方當場擦出“火花”。舒小福公司可為可孚醫療提供呼吸機、制氧機海綿和醫療護墊材料,初期采購規模約2000萬元。
“根據可孚醫療的需求,我們已提供了兩批海綿樣品。”懷化舒小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習帆告訴記者。
湖南晶科晶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石英晶體諧振器、石英晶體振蕩器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對接,晶科晶體可為可孚醫療提供晶體元器件。最近,前者拿到了后者20萬支晶體元器件的大單,成為后者的年度供應商。
“成功拓展市場,我們對在溆浦發展更有信心。”晶科晶體董事長向楚說,公司目前在擴大產能的同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在園區布局晶片加工廠。
產業“相鏈”,兩地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也還存在著一些短板與不足。“溆浦產業門類多,產業鏈不夠長。這制約了溆浦產業融入雨花產業鏈。”溆浦縣委常委、副縣長劉小兵告訴記者,目前園區正在補鏈強鏈延鏈,以便更好地“攀高枝”“結富親”。
優勢互補
——促進山區產品搶灘更大市場
種植、養殖、原材料加工等,是溆浦的優勢。強大的市場流通服務體系、先進的制造業技術、大量的產銷信息資源、廣闊的產業發展平臺,則是雨花區的亮點。
兩地優勢如何互補?
雨花區在溆浦縣成立溆化進出口貿易公司,先后4次組織自貿區企業到溆指導品牌運營。
溆浦縣在高橋自貿區、高橋大市場設立400余平方米的溆浦專館,組織12家企業的300余種產品入駐展銷。其中32種產品出口國外。
溆浦縣多愛申服飾有限公司嘗試將公司樣品放到溆浦專館,沒想到“撿”到了一個大單。“來自沙特阿拉伯的客戶,看中了我們生產的服飾,下了500萬元的訂單。”多愛申公司負責人說。
湖南愛兔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校服的企業。“公司生產的校服依托雨花區擴大產銷通道,已經與雨花區的楓樹山美聯小學等達成定制合作。”該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楊愛英告訴記者。
園區不斷壯大,優勢逐漸彰顯,如何將優勢打造成品牌,用品牌開拓市場呢?
雨溆兩地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和市場優勢,大力開展“雨溆+”品牌共建,走出了一條共建共贏新路子。
溆浦柑橘產量大、品質好。2022年底,雨溆共同組織步步高、盒馬鮮生等6家知名企業赴溆開展基地直采,往長沙銷售柑橘2萬余噸。柑橘每公斤售價較往年提高2元。
2022年8月14日,一架滿載貨物的貨機從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直飛非洲,經埃塞俄比亞中轉飛往尼日利亞。機上裝載的溆浦產業開發區企業湖南航碩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體育用品,由雨花區企業長沙宏駿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代理出口。這標志著溆浦產品通過雨花區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非洲首單成功。
雨花區強化人才、金融、政策保障,助力園區高水平運營。雨花區組織該區職教城、曉光模具“工匠學院”等機構,為園區企業提供技能培訓。組織長沙市5家商業銀行向園區企業集中授信3.5億元,跨省授信1.5億元,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發展感言】
優勢互補 合作共贏
溆浦縣委書記 鄭湘
溆浦縣委副書記、縣長 楊廉喜
雨溆工業園運行一年多來,取得了喜人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弱項。比如,產業鏈不夠長、產業集群不強等,這既削弱了雨溆工業園對外來資本的吸引力,也影響了溆浦產業、企業融入雨花產業生態圈。
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為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理清了思路、明晰了路徑、凝聚了共識。我們將加快雨溆工業園建設,揚長避短,努力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致力打造產業“新高地”。堅持以產業為突破口,與雨花區攜手前進、雙向奔赴。加強共建園區工作專班,委托第三方機構,高標準制定好發展建設規劃。按照“產城融合、一體發展”理念,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服務配套,不斷提升園區的吸納能力和集聚功能。引導雨花區優質企業向溆浦拓產擴能,推動優勢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形成兩地閉環發展。確保雨溆工業園今年底落戶企業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主導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稅收1億元以上的目標。
全力拓展產銷“新市場”。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和市場優勢,大力開展“雨溆+”品牌共建,確保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活市場。依托溆浦臍橙、山茶油等優質農產品,組織引導長沙知名企業來溆開展基地直采,打響溆浦產業品牌。放大溆化進出口貿易公司效應,加快實現溆浦各類產品品牌化運營;做大做優做特溆浦在高橋自貿區、高橋大市場設立的專區專館,積極組織溆浦產品入駐展銷,不斷推動“溆品”出山出海。加快文旅產業發展,完善溆浦在雨花區設立的旅游宣傳推廣中心,大力宣傳推廣“南國雪峰·湘村老家”文旅品牌。
合力形成幫扶新常態。堅持兩地優化對口幫扶長效機制,兩地建立定期互訪、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定期視頻連線等制度。同時,將對口幫扶工作分別納入兩地黨委、政府督查、績效考核和述職述廉,不斷拓寬幫扶領域、鞏固幫扶成果、放大幫扶成效,讓對口幫扶更可持續,確保達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1+1>2”的效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同心者,定能攻堅克難。我們將與雨花區一起,加快區域協調發展,闖出經濟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合作共贏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