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園區是推動“雙碳”戰略落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2024-2025年度,國家部委與各省市相繼出臺零碳園區評價與試點申報細則,財政、金融、土地、用能等配套政策持續加碼。
本報告基于德谷源投資對近期政策文本、典型案例及金融機構支持工具的梳理,為擬申報主體提供“路線圖+時間表+資源包”三位一體的實操指南,并給出資本金、基金及碳金融服務的綜合方案。
一、政策背景與申報窗口
1. 國家層面
? 2024年1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零碳園區創建工作方案(2025-2027年)》,明確“3年滾動、100家示范、1000家培育”目標。
? 2025年1月,《零碳園區評價規范》(GB/T 427××-2025)正式發布,零碳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由“1個核心指標(范圍1+2碳中和)+3個約束指標(能效、綠電、CCUS)+5個激勵指標(數字碳管理、供應鏈降碳、碳匯、碳金融、創新機制)”構成。
? 2025年度首批試點申報窗口:7月25日-8月30日,采取“省級初審-部委復核-第三方核查”三級流程。
2. 地方層面(摘錄)
? 江蘇省:對通過部委復核的園區給予2000萬元一次性獎勵,優先保障新增可再生能源指標。
? 廣東省:推出“碳中和貸+減碳貼”組合,貸款利率下浮30-50bp,省財政按實際減碳量給予20元/tCO?e貼息。
? 上海市:零碳園區項目可納入REITs試點,原始權益人自持比例降至20%。
二、零碳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精要

三、申報流程與時間節點
階段1:項目儲備(7月25日前)
? 組建“園區管委會+平臺公司+第三方咨詢”聯合工作組。
? 完成碳盤查基線(2023-2024年數據),出具《零碳園區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階段2:省級初審(7月25日-8月10日)
? 向省發改委/工信廳提交《零碳園區創建申請表》《碳中和實施方案》《合規性聲明》。
? 省能源局出具“可再生能源指標承諾函”。
階段3:部委復核(8月11日-8月30日)
? 通過國家“雙碳”一體化管理平臺線上填報,上傳第三方碳核查報告(需CNAS認可)。
? 部委組織專家答辯,重點考察“技術路徑經濟性+投融資方案可行性+長效運營機制”。
階段4:公示與授牌(9月中旬)
? 公示5個工作日無異議后,由三部委聯合授牌“國家零碳示范園區”,納入中央財政以獎代補目錄。
四、關鍵材料清單
1. 園區批復及國土空間規劃符合性說明
2. 2023-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清單(ISO 14064-1)
3. 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及電網接入意見
4. CCUS或碳匯項目備案文件
5. 投融資方案(含資本金證明、銀行授信、碳金融工具)
6. 數字化碳管理平臺建設方案
7. 供應鏈協同降碳協議(鏈主企業蓋章版)
五、園區申報投資合作
1. 零碳基金
? 優先級LP:保險機構、養老金,預期IRR 6-7%
? 劣后級LP:園區平臺公司,GP跟投5%
? 投資標的:分布式光伏、儲能、工業熱泵、CCUS撬裝裝置
2. 碳資產證券化(碳ABS)
? 基礎資產:園區綠電收益、碳減排量(CCER)
? 發行規模:首期5億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2.8-3.2%
3. 碳中和REITs
? 入池資產:屋頂光伏、充換電站、供能管網
? 發行規模:10-15億元,權益人自持比例20%,聘請咨詢公司擔任財務顧問
4. 碳管理SaaS+咨詢
? 與騰訊云聯合推出“零碳園區數字孿生”產品,首年免費部署,后續按0.02元/kWh收取服務費
? 全流程申報輔導:20人專家團隊,45天交付,費用150-200萬元(可部分換股)
六、風險提示與對策
1. 綠證價格波動:建議鎖定5-10年PPA,配套儲能降低曲線偏差。
2. CCUS技術成熟度:優先采用“化學吸收+化工利用”成熟路線,規避咸水層封存地質風險。
3. 碳資產確權:CCER重啟后需關注方法學更新,聘請咨詢公司提供“CCER預評估+簽發托管”服務。
4. REITs現金流穩定性:建議與政府簽署“保底發電量+調峰補償”協議,增強評級。
七、結論與建議
2025年度首批零碳園區申報競爭激烈,預計全國上報項目超400個,最終名額40-50個。建議擬申報園區立即啟動基線盤查,鎖定可再生能源指標,并在8月10日前完成省級初審材料。
建議有條件的申報園區選擇專業咨詢公司合作,采用“資金+工具+咨詢”一體化介入,幫助園區提升綜合評分,有利于申報園區進入部委復核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