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報資料:四大類核心材料缺一不可
項目單位需提交合規性、收益性、資質性三類關鍵資料,具體包括:
項目基礎資料
:可行性研究報告(含建設內容、投資估算、收益預測)、立項批復、規劃選址/用地/工程規劃許可證等;
資金與收益資料
:總投資估算表(細化工程費、設備費等)、資金籌措方案(專項債、自有資金、社會資本比例)、收益預測報告(5-10年收入/成本測算)、第三方收益評估報告(覆蓋倍數≥1.2倍);
主體資質資料
:營業執照、近3年財務報表(證明財務狀況)、信用報告(無重大失信)、社會資本合作協議(若有);
補充資料
:區域低空經濟發展規劃、重點項目證明(如示范項目名單)、環評批復(敏感區域項目)。

(二)申報流程:五階段“屬地管理、分級審核”
遵循“儲備-市級審核-省級篩選-國家反饋-發行撥付”流程,具體步驟:
1. 項目儲備:完成可研、立項后錄入地方專項債項目庫,發改、財政部門初步篩選(優先收益好、償債強的項目);
2. 市級審核上報:市級財政+發改聯合審核(合規性、收益可行性、資金方案),通過后匯總上報省級;
3. 省級審核篩選:省級財政+發改組織專家評審,結合區域規劃確定推薦項目,指導完善資料;
4. 國家層面反饋:財政部、發改委備案并分配額度,明確專項債上限;
5. 發行與撥付:省級組織發行(公開招標),資金按進度撥付至項目單位,全程監管使用。
審核核心要點:四大維度決定項目成敗
專項債審核圍繞“合規性、收益性、資金合理性、風險防控”四大核心維度,缺一不可。
(一)合規性審核:項目“入門關”
政策合規
:需符合《“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等政策,屬于支持領域(非房地產、樓堂館所),納入地方專項債項目庫;
主體合規
:項目單位無重大失信記錄,社會資本合作協議明確權責(若有)。
(二)收益可行性審核:償債能力“核心關”
收益真實性
:收入需有定價依據(如當地同類服務收費標準)、市場需求數據(如低空旅游游客量預測),第三方評估報告邏輯清晰;
收益覆蓋能力
:收益覆蓋倍數≥1.2倍(凈現金流現值/專項債本息),收益周期與債券期限匹配(如建設期3年,債券期限10-15年)。
(三)資金使用合理性審核:資金“安全關”
籌措結構
:自有資金≥20%(不得借貸虛增),社會資本引入符合市場化原則(資金到位時間匹配建設進度);
使用計劃
:資金支出明細到具體科目(工程費、設備采購),制定監管方案(明確監管主體、流程),確保專款專用。
(四)風險防控能力審核:項目“穩健關”
建設風險
:制定進度計劃+延誤/超支預案(如預留預備費),關鍵設備(空管系統、救援設備)采購合規、技術達標;
運營風險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飛行操作規程、設備維護計劃),配備專業團隊(持證飛行員、維修人員),評估市場風險(需求波動、競爭加劇)并制定應對措施。
申報失敗五大核心原因,避坑指南在此
結合近年案例,申報失敗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需重點規避:
合規性缺陷
:審批手續不全(如缺規劃許可證)、變相建設房地產(通用機場周邊商業地產)、未入庫;
收益可行性不足
:收益來源模糊(僅提“旅游收入”無數據支撐)、覆蓋倍數<1.2倍、收益周期與債券期限錯配;
資金籌措不合理
:自有資金<20%、社會資本協議不清、資金使用計劃與建設進度脫節(如第一年僅支出10%);
前期準備不充分
:可研報告粗糙(建設內容籠統、漏算預備費)、市場調研不足(如“低空+農業”無植保需求數據);
風險防控缺失
:無工期延誤/成本超支預案、未建立飛行安全制度、未評估政策風險(如低空管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