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能源領域,加快構建高質量融合創新體系。這一國家級戰略文件的發布,不僅為能源行業智能化轉型指明方向,更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帶來新一輪政策資金支持機遇!
一、政策出臺背景:人工智能+能源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能源領域因其數字化基礎好、數據質量高、應用場景豐富,已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先導區。
眾多能源央企早已積極布局,成功研發并應用了電力、油氣、煤炭等多個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專業大模型。但目前仍存在技術可靠性不足、數據基礎薄弱、電算供需逆向分布等挑戰,尤其在核電站安全決策、電網實時調度等高可靠性要求的場景中,人工智能技術仍需進一步成熟。
因此,《實施意見》的出臺正是為了從頂層設計著手,系統推進人工智能與能源深度融合,助力構建新型能源體系。
二、兩個階段目標:2027夯實基礎,2030國際領先
《實施意見》設立了清晰的發展階段目標,為企業布局和技術攻關提供了明確指引:
到2027年:初步構建能源與人工智能融合創新體系,實施“五十百工程”:
五個以上專業大模型深度應用;
十個以上可復制、有競爭力的重點示范項目;
百個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路徑;
百項技術標準制定;
一批行業級研發創新平臺培育。
到2030年:實現能源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總體世界領先,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深度賦能能源系統安全、綠色、高效發展。
三、八大應用場景 + 三十七個重點方向
《實施意見》系統部署了人工智能在能源多場景中的賦能路徑,并以專欄形式細化37個重點任務,涵蓋百余項具體場景,包括:

這一部分尤其值得科技企業和能源企業重點關注——所列方向將是國家資金扶持與項目申報的重點領域。
四、三大關鍵技術攻關,釋放百億市場空間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在三大短板上加強技術供給:
數據基礎:構建能源高質量數據集,保障數據安全;
算力支撐:推進算力-電力協同發展機制;
算法能力:推動AI與能源軟件融合,突破綠色低碳瓶頸。
這些領域不僅是技術攻堅的重點,也將是政策與資金資源傾斜的重點。從事能源大數據、AI建模、算力基礎設施、低碳算法的企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五、政策如何落地?組織、產學研、成果轉化三管齊下
國家能源局將通過三大舉措推動實施:
強化組織機制:建立上下聯動、因地制宜的長效工作機制;
共建創新平臺: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發平臺與聯盟;
加速成果轉化:建設行業級AI測試平臺,避免“重復造輪子”,推廣標桿案例。
六、致企業:申報建議與戰略布局正當時
對我們廣大能源、科技企業而言,《實施意見》的發布是一個明確信號:國家無償資金補助和政策支持將進一步向“人工智能+能源”領域傾斜。我們建議企業:
對標重點任務:對照37個重點方向,找準自身技術或業務契合點;
提前布局專利與標準: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提升項目競爭力;
準備申報材料:特別是“五十百”工程相關的示范項目、典型場景;
建立產學研合作:聯合高校、院所共同申報高水平研發平臺。